朱曉燕
【摘 要】 游戲是幼兒園教學的生命,將游戲滲透進課程是幼兒園教學綱要的中心,游戲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快樂的情緒,從而自主的參與學習。因此本文從課程教學與游戲結合、戶外活動與游戲結合、行為保教與游戲結合的角度進行分析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組織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游戲化;興趣;自主參與
幼兒的天性就是愛玩耍,對于一切事物都是那么好奇,如果我們的課程參照小學的模式來執行,就會扼殺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的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要以豐富幼兒的生活,以游戲活動為主,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里健康的成長”,基于這一點,我覺得幼兒園課程應該要和游戲結合一起,利用游戲來組織教學,引發幼兒快樂的情緒并激發起幼兒強烈的學習興趣,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一、課堂教學與游戲結合,引發快樂學習
課堂是幼兒主要活動的地方,將課堂教學和游戲結合既符合幼兒心理,又能豐富課堂氣氛。幼兒園的教學只有和游戲相輔相成,互為補充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發現教學內容中的快樂因子,利用游戲這個橋梁把教學內容連接起來,讓幼兒在玩樂中內化掉知識。如果利用傳統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幼兒會引起幼兒的抵觸,因為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無法長時間的保持注意力,所以在課堂中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的話無法激活課堂,只有將游戲和課堂結合才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效果。
例如語言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利用各種游戲引導幼兒進入教學內容中。在教學大班的《猴子撈月亮》這一課時我就進行“角色扮演”來進行學習。首先是利用多媒體觀看視頻故事內容,根據內容進行角色扮演,模仿故事情節進行“撈月亮”,用臉盆裝了水,用手電筒進行照射,然后幼兒輪流扮演猴子,去體驗撈月亮的感覺。在實際操作下,孩子們都對這個故事充滿了興趣,非常想參與到游戲中。當孩子們帶上猴子面具進行撈月亮的時候非常快樂,猴子可愛的形象貼近幼兒的世界,而且他們很好奇怎么撈月亮。當他們經過實踐明白月亮是撈不到的時候,這種感知是非常深刻的。角色游戲除了這種類型,還有其他類似過家家的游戲,教師為幼兒設定醫院、銀行等實際生活中常見到場景來結合課程進行教學。
除了語言課堂可以與游戲結合,其他的學科也充滿游戲內容,如美術課堂可以去做教室外“找秋天”的游戲,通過走出教室觀察秋天的景象,然后進行繪畫。數學課的情境游戲也很多,只要教師用心去挖掘就可以創設出更多有趣的游戲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為幼兒創設快樂的課堂。
二、戶外活動與游戲結合,激發自主參與
在幼兒園里不可缺少的教學活動就是戶外教學活動,但是出于安全考慮,許多幼兒園并沒有真正實施戶外教學。因此教師可以將游戲和戶外活動相結合組織教學,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掌控幼兒安全,又能為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從而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在安排戶外游戲活動的時候可以以比賽的形式進行,激發幼兒自主參與到活動中。
在戶外活動課上我就經常組織幼兒進行各項比賽,而不是讓他們自由活動,或者在課室里看電視。當教師有組織時就能使班級的凝聚力加強,從小培養幼兒的集體主義精神。在組織活動時,我會把幼兒分成兩個小組來進行,如系鞋帶的游戲、排隊的游戲、丟手絹、老鷹抓小雞等,比賽賦予單調的游戲新的意義,幼兒的積極性被無限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主動性也在提升。
將戶外活動和游戲結合,使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到許多隱形的知識和經驗,如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合作能力,心理調節能力等。游戲意味著合作,游戲是集體的活動,所以需要溝通、交流,游戲有時候會有輸贏,幼兒就可以體驗到成功和失敗,這對于幼兒的心理成長有很好的幫助。在游戲中教師要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想法,體現游戲的價值和目的。組織游戲就是為了讓幼兒能夠獲得更多的感知體驗,所以要鼓勵幼兒勇敢的參與,同時要給予幼兒主導權,也要照顧個別幼兒的差異性,投入足夠的耐心進行引導。
三、行為保教與游戲結合,形成寓教于樂
在幼兒園的課程中,除了要進行學科教育,行為習慣也是重要的教育內容,如日常生活中的洗臉、洗手、大小便、午睡等,這些教育行為通常由保育老師進行。如果是以說教的形式進行的話,幼兒會出現不耐煩、記不住的現象,所以應該要將這些教育行為與游戲結合,以便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培養良好的習慣。對于孩子來講,游戲是最幸福的活動,他們好動、好玩、好奇,游戲是他們探索世界的方式,所以教師要重視游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價值,不斷提高游戲在日常教學中的地位。
我在教學中就和保育老師共同設計了過家家的游戲,來訓練幼兒的生活能力。我們為幼兒準備了一個布娃娃,然后讓幼兒充當各種角色為娃娃穿衣、洗臉等,通過游戲實踐掌握生活的技能。我們還創編各種兒歌,如洗手歌,把洗手的各個步驟用兒歌表達出來,讓孩子在歌聲中完成洗手動作,令幼兒感覺到原來洗手是一件高興、好玩的事。這也是游戲和課程結合的意義,課程內容賦予游戲價值,而游戲又賦予課程內容活力。
由于幼兒園教學的特殊性,每個幼兒園都會配備一個保育教師,在教學中保育和教育要緊密配合才可以令保育行為具有教育性。所以利用游戲進行保教,不僅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還能豐富幼兒的幼兒園生活,令幼兒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真正做到寓教于樂,使幼兒在快樂地指引下體驗到游戲的樂趣。
總之,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需要教師通過嚴謹地組織來賦予課堂活力,這樣課程才能散發出它的芬芳。幼兒園是一個充滿童趣和天真的地方,只有讓教學游戲化,才能保護幼兒的童真,不讓它淹沒在枯燥的內容中。如數學復雜的邏輯思維往往讓幼兒無所適從,但是游戲就有能力讓復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清晰,而且在玩樂中幼兒不僅在知識理解上得到滿足,情緒也會得到滿足,這樣有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根據幼兒園教學綱要精神,將幼兒園教學游戲化,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它將會成為幼兒教學的主要模式,它是培養幼兒各種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發展幼兒思維,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探索,引發快樂學習的方式。因此教師要努力探索各種有效的游戲化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瑞傳.倡導游戲精神 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5(01)
[2]李娟,呂曉燕.挖掘民間游戲資源 豐富幼兒園課程[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