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善 許 敏
(北華大學護理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
人生回憶療法對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情緒的連續效果評價
趙春善許敏
(北華大學護理學院,吉林吉林132013)
〔摘要〕目的比較干預前后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情緒變化,探討適合朝鮮族獨居老人的心理干預療法。方法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將120例符合條件的獨居抑郁老人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在實施常規社區衛生服務基礎上,接受連續人生回憶治療,并分出連續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維持常規社區衛生服務。結果干預前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檢出率47.4%;連續組在干預6個月后抑郁得分低于觀察組,干預組在干預6 w后的抑郁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而觀察組在干預6個月后抑郁得分與干預組干預前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連續進行人生回憶療法能有效緩解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情緒。
〔關鍵詞〕人生回憶療法;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
朝鮮族獨居老人因其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語言等因素導致其心理健康與其他民族存在差異,更容易引發抑郁、孤獨等一系列心理問題〔1,2〕。人生回憶療法是通過引導老人回顧以往的生活,重新體驗過去生活的片斷,并給予新的詮釋,協助老年人了解自我,減輕失落感,增加自尊及增進社會化的治療過程〔3〕。本研究開展連續性人生回憶治療,探討適合朝鮮族獨居老人的心理干預療法。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2013年3~12月,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延吉市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512名獨居老人,應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篩查出243例抑郁老人,120例符合入組標準,其中男54例,女66例,平均年齡(70.54±6.41)歲。將其按參加研究時間先后順序進行編號,隨機分為干預組56例和對照組64例。干預過程中干預組失訪3例,對照組失訪4例。其中干預組男22例,女31例,平均年齡(70.12±6.39)歲;對照組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齡(71.69±7.20)歲。入選標準:①年齡≥60歲;②朝鮮族;③獨自生活;④GDS評分11~25分;⑤無嚴重軀體疾病者;⑥自愿參加本研究。兩組年齡、性別、教育水平、月收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研究工具用問卷法,評價干預前(O1)、干預治療6 w后(O2)、干預3個月后(O3)、連續干預3 w后(O4)、干預6個月后(O5)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情緒變化。調查問卷包括:①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教育水平、月收入等。②GDS包括30個條目,包含情緒低落、活動減少、易激惹、退縮痛苦的想法,對過去、現在與將來的消極評價5個維度,其中10個條目反向計分(回答“否”表示抑郁存在),20個條目正向計分(回答“是”表示抑郁存在)。每個條目計1分,共計30分。評分標準:0~10分為正常;11~20分為輕度抑郁;21~25分為中度抑郁;26~30分為重度抑郁。在GDS中文版的測試中,GDS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數為0.89,重測信度為0.85〔4〕。
表1朝鮮族獨居老人一般情況〔n(%)〕

干預組(n=53)對照組(n=60)χ2值P值年齡(歲) 60~659(16.9)10(16.7)0.2920.918 66~7017(32.0)21(35.0) >7027(51.1)29(48.3)性別 男22(41.6)27(45.0)0.0920.764 女31(58.4)33(55.0)教育水平 高中及以上14(26.4)13(21.7)3.2500.198 初中19(35.8)20(33.3) 小學及以下20(37.8)27(45.0)月收入(元) 無28(52.8)31(51.7)0.2380.892 ≤100012(22.6)14(23.3) >100013(24.6)15(25.0)
1.3小組成員小組取名為“快樂家族團隊”,由2名心理教研室老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1名全科醫生,1名預防保健醫生,4名碩士研究生組成,每位小組成員都可以用流利的朝鮮語和漢語進行交流。
1.4干預方法在實施干預前,心理教研室的老師對4名參與課題的研究生進行培訓,在收集資料時采用統一的指導語,向獨居老人解釋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后,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表由被調查者本人填寫,對文化水平低者由研究者逐條詢問后填寫。干預治療歷時6個月,為了形成動態連續的干預治療,項目組參照高婧等〔5〕編制的人生回憶干預療法,以“最美夕陽紅”理念為宗旨,結合朝鮮族老人自身特點,制訂人生回憶療法干預流程,并通過專家論證,制作人生回憶指南(朝語版和漢語版)。對照組維持常規社區衛生服務,干預組在常規社區衛生服務基礎上,按照手冊的內容,先進行為期6 w的人生回憶治療,每周舉辦1次“快樂家族活動日”,3個月后進行評價。然后將干預組分為連續組26例和觀察組27例,對連續組進行3 w的連續干預治療,干預內容:第1周:指導成員回憶干預后3個月發生的事情,如談到遇到的困難或傷心事時,鼓勵組員盡情表達或宣泄自己的情緒。談談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領悟“最美夕陽紅”的真諦。第2周:回憶年輕時經典歌曲及民族歌曲,鼓勵大家一起歌唱和跳舞。播放朝鮮族老電影《買花姑娘》。第3周:組織老年人去郊區進行登山活動,中午一起品嘗各自準備的拿手飯菜,討論烹飪技巧,相互學習。組織老年人做團體游戲,如貼鼻子,左右交叉,拋繡球等,調節氣氛,促進融洽感。贈送快樂家族團體相冊、聯絡卡片。6個月后再次進行效果評價。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one-way ANOVA和t檢驗。
2結果
2.1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現狀512例朝鮮族獨居老人,其中269例(53%)的老人得分0~10分;125例(24%)得分11~20分;93例(18%)21~25分;25例(5%)26~30分。
2.2人生回憶療法對獨居老人抑郁癥狀的影響連續組在O5抑郁得分〔(11.85±5.10)分〕低于觀察組〔(16.92±4.51)分〕,O4時分別為〔(9.70±2.19)分、(15.20±6.31)分〕,干預組在O2的抑郁得分低于對照組(P<0.05);而觀察組在O5抑郁得分與干預組O1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2不同時間兩組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指數變化比較(x±s,分)

組別nO1O2O3對照組6017.09±4.2416.89±5.4517.20±3.69干預組5317.70±3.269.68±4.201)13.48±5.97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觀察組比較:2)P<0.05
3討論
抑郁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它可導致嚴重的情緒低落、軀體功能下降并增加死亡危險,極大危害著老年人的心理健康〔6〕。本研究干預前抑郁檢出率,高于全國老齡委公布的《我國城市居民居家服務研究》報告我國社區老年人抑郁發生率為29.39%的結果〔7〕,這可能與調查的人群為朝鮮族獨居老人有關。作為少數民族之一的朝鮮族,有其民族的特殊性。①朝鮮族老年人使用本民族語言的頻率高于漢語,其漢語閱讀、理解和溝通能力較差,并且不愿意與其他民族的老人進行交流。②改革開放后,我國與韓國的密切往來,使朝鮮族居民源源不斷地到韓國留學、工作及勞務,導致朝鮮族獨居老人群體擴大。③獨居老人是特殊的弱勢群體,其特點是離異或喪偶及子女不在身邊,對于多數老年人而言,離異或喪偶是一種重大的精神打擊,在生活和精神上缺少配偶的支持和關心,容易導致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和情緒低落,因其子女不在身邊,溝通交流少,使其長期處于自閉狀態,不良心理情緒加重。又由于獨居老人經濟收入偏低,只能通過減少娛樂活動及社會交往來降低經濟支出,導致精神生活極度貧乏,使不良心理惡性循環。回憶療法是通過對過去事件、情感及想法的回顧,幫助人們增加幸福感、提高生活質量及對現有環境的適應能力〔3〕。本研究結果證明人生回憶療法能夠有效緩解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情緒,與國內外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8~10〕。人生回憶治療可以給組員提供回顧以往生活(快樂和痛苦經歷)的機會,盡管回憶痛苦的經歷能讓組員傷心、流淚,但通過組員之間彼此傾訴、感情傳遞,能讓組員敞開心扉,盡情釋放,并能從痛苦的回憶中釋懷,得到安慰。研究自始至終都貫穿著“最美夕陽紅”的理念,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對家人及社會的重要性,肯定自我價值,積極面對晚年生活。干預結束后,多數老年人心情變得開朗,能主動與人溝通,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活動,如廣場舞、夕陽紅旅游團等。當遇到困難時不逃避,主動尋求幫助。其中有一對老年人告別了單身生活,組成了新的家庭。
本研究表明連續性人生回憶療法能夠有效改善朝鮮族獨居老人抑郁情緒。短期心理治療只能緩解獨居老人一時的抑郁癥狀,一旦停止治療抑郁情緒馬上反彈,而連續干預治療能避免這一現象發生。因此,抑郁治療應是一項長期、連續性的工作,由于連續進行回憶療法對改善老年人抑郁情緒有明顯效果,其具有成本低,便于實施的特點。
4參考文獻
1李現文,李春玉.延邊地區朝鮮族老年人健康素養對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3):3101-2.
2賀新艷,欒霞,劉麗杰.喪偶獨居老年人抑郁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142-4.
3馮輝,高婧,袁群,等.老年抑郁癥的回憶治療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3):1920-2.
4汪星,張建鳳,李志菊,等.懷舊治療對社區空巢老人抑郁情緒及幸福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1;25(12):3192-4.
5高婧,馮輝,袁群,等.懷舊團體心理干預對社區老年人抑郁癥狀和生活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3):386-8.
6徐晶,包禮平,姜長斌.老年神經精神病學〔M〕.北京:中國科技出版社,1998:223-8.
7賀美玲,隆春玲,郭志華,等.小組心理干預對空巢老年人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5):450-2.
8史蕾,王惠珍,趙久波.回憶療法對養老機構老年人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7;22(5):9-10.
9Chiang KJ,Chu H,Chang HJ,etal.The effects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o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depression,and loneliness among the institutionalized aged〔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10;25(4):380.
10Van Puyenbroeck J,Maes B.The effect of reminiscence group work on life satisfaction,self-esteem and mood of ageing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J Appl Res Intell Disabil,2009;22(1):23-33.
〔2015-02-25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8-1992-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8.097
通訊作者:許敏(1972-),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研究。
基金項目:吉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1B146)
第一作者:趙春善(1980-),女,講師,博士在讀,主要從事社區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