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娜 于 璽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湖北 武漢 430022)
?
易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早期阻抑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構的效應
代娜于璽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湖北武漢430022)
〔摘要〕目的探討易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早期阻抑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重構的效應。 方法選擇AMI患者122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應用易化PCI,對照組應用直接PCI法進行治療,同時另選擇61例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僅行溶栓治療的患者作為溶栓組。三組患者于發病后1、28 w進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檢查并對左室收縮功能與反常容積指數進行比較,并于28 w內隨訪患者發生惡性心臟事件(MACE)的發生率。結果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與溶栓組相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均明顯較低,PCI前梗死相關血管(IRA)的開通率,對照組顯著低于觀察組和溶栓組,術后罪犯血管的血流分級,TIMI-3級的概率,對照組遠低于觀察組(P<0.05),左室重構的比較:觀察組的反常矛盾消失情況明顯優于溶栓組(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相較于溶栓組來說,梗死后心絞痛的發病率、再梗死率、死亡率均低于溶栓組(P<0.05),臟器及顱內出血的比較,三組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易化PCI治療,可對梗死相關動脈達到早期開通,充分解除梗死的效果,還可早期對左室重構進行阻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左室重構;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
臨床上對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療原則是對梗死相關血管(IRA)進行早期血流恢復灌注,防止心肌的進一步損傷,避免梗死面積的擴大與心臟功能的損傷〔1〕。需要注意的是,有時盡管及時地對IRA進行了通灌,患者仍存在左室擴大,心功能下降及心衰的危險,并最終造成預后不佳,這與AMI后發生的左室重構有關〔2〕。本文旨在探究易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對于AMI后左室重構的阻抑效應。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于2015年1~6月收治的AMI患者中選擇12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1例。觀察組男32例,女29例,年齡59~77歲,平均(67.1±8.4)歲,對照組男31例,女30例,年齡58~75歲,平均(66.9±7.7)歲。觀察組入院后對其應用易化PCI,即先對其先進行溶栓治療,然后應用PCI術打通IRA。對照組則僅采用直接PCI術。同時選擇61例,一般資料與上述患者均無顯著差異者為溶栓組,男30例,女31例,平均年齡(67.3±8.0)歲,對其單獨應用溶栓治療并比較三組患者的療效。三組患者平均年齡無顯著差異,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溶栓組溶栓組患者確診后即口服腸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然后靜滴重組酶原激活劑(rt-PA)50 mg,先滴注8 mg,剩余劑量則在90 min滴注完成。觀察24 h,觀察期間每2 h對患者的血漿心肌酶進行測定。溶栓后應用肝素鈉經靜脈泵泵入,速度為1 000 U/h。
1.2.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就診后即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在此基礎應用rt-PA進行溶栓治療,先滴注8 mg,剩余劑量42 mg在90 min滴注完成。溶栓治療完畢后進行經橈動脈PCI術。
1.2.3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收治后,即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各300 mg,隨后直接進行經橈動脈PCI術。
1.3判定標準血管再通的狀態以冠脈造影的TIMI血流和血管腔內徑狹窄的百分比作為判定標準〔3〕:三組患者均在發病后1、28 w進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檢查,記錄指標包括左室收縮功能參數,動態心血池電影反常容積顯像及反常容積指數(PVI),惡性心臟事件(MACE)發生率,如IRA再梗死、急性心衰等。對三組患者的指標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結果
2.1三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分別與溶栓組相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均明顯較低(t=10.965,9.359,P<0.05)。對三組患者進行CAG檢查PCI前IRA的開通率,對照組顯著低于觀察組和溶栓組(4.92%∶31.1%,χ2=14.196;4.92%∶29.5%,χ2=12.942,P均<0.05)。術后罪犯血管的血流分級,TIMI 3級的概率,對照組遠低于觀察組(χ2=4.888,P<0.05)。見表1。
2.2三組患者ERNA結果比較三組患者在AMI發病1 w后均有出現心室反常矛盾運動。28 w再次檢查發現,溶栓組有1例患者反常矛盾運動消失,而對照組與觀察組中分別達到了9例與12例。觀察組的反常矛盾消失情況明顯優于溶栓組(χ2=10.418,P<0.05)。三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射血率(PER)、PER時間(TPER)與PVI的比較見表2。
2.3三組患者術后28 w MACE發生率的比較術后28 w觀察組與對照組相較于溶栓組,梗死后心絞痛的發病率(9.8%,11.5%,31.1%,χ2=8.502/7.038,P<0.05),再梗死率(1.6%,3.3%,24.6%,χ2=14.099/11.551,P<0.05),死亡率(1.6%,1.6%,13.1%,χ2=5.878/5.878,P<0.05)和臟器及顱內出血率(3.3%,4.9%,6.6%,χ2=0.701/0.152,P>0.05)明顯降低。
表1三組患者術前及術后的臨床資料對比(n,n=61)

組別高危因素高血壓糖尿病吸煙史高脂血癥梗死前心絞痛Killip心功能分級ⅠⅡⅢCK-MB(x±s,IU/L)溶栓組3927132316371682741±985對照組4129132217391481087±9671)觀察組4027122415381671019±7311)組別再灌注距發病時間(x±s,h)IRA分布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多只血管病變再灌注前TIMI血流分級0123再灌注治療后TIMI分級123溶栓組6.01±1.2240212717111518---對照組5.89±0.9443182937174331543觀察組5.93±1.10412027181014190853
與溶栓組比較:1)P<0.05
表2三組患者ERNA在術后1、28 w的數據對比(x±s,n=61)

組別LVEF(%)1w28wPER(EDV/s)1w28wTPER(ms)1w28wPVI(%)1w28w溶栓組26.92±3.7734.16±4.333)1.31±0.041.65±0.06220±19182±173)22.33±4.3720.02±3.52對照組34.32±4.161)41.32±5.191)3)1.53±0.071)2.20±0.101)3)190±101)169±131)3)18.12±5.0714.99±4.651)觀察組38.65±3.791)50.01±5.081)2)3)1.62±0.061)2.77±0.161)2)3)177±171)148±141)2)3)17.92±4.6812.12±3.081)2)3)
與溶栓組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與本組發病后1 w比較:3)P<0.05
3討論
AMI臨床發病率逐年呈上升態勢,發病后往往伴隨著諸多并發癥的出現。目前對AMI的治療多認為應以早期對患者梗阻血管進行疏通,盡量縮小心肌壞死的范圍,從而保證心臟功能,做到對遠期生存率與生活質量的提高〔4〕。心室重構是心肌梗死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心室重構的病理改變為心室肌肥厚,心肌間質呈現明顯纖維化導致心肌順應性下降,收縮功能受影響,如不及時加以干預,可導致心室舒張末期壓力上升,心室肌張力增加,影響心臟泵血功能,進一步導致心衰〔5〕。
PCI的引用使得醫師得以直觀地對梗死血管進行打通處理。朱張國等〔6〕研究,直接PCI在我國的應用中尚存在著交通環境差,設備及有資質的人員尚較少,介入中心開展較少等缺陷。相較于直接PCI來說,易化PCI在行介入術之前即可對缺血心肌進行及時有效的灌注,在PCI術前爭取更多時間,促進血運的恢復〔7〕。本研究說明易化PCI在接診后較直接PCI組已提前獲得了較多的心臟壞死區血流灌注。另外,根據相關文獻〔8〕,除了早期恢復血流灌注之外,易化PCI能在設備條件較低的環境下提前對患者進行搶救,也符合我國目前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尚薄弱的基本國情,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易化PCI是一種安全可靠的作為一種導管室治療前用藥,對于臨床危險事件無增加概率的風險。
4參考文獻
1危小軍,謝東陽,孫肇琴,等.易化PCI治療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應用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0;30(4):543-5.
2王修衛,韓增雷,曹慶博.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及延遲PCI對左室重構及自主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5):575-81.
3劉君,傅向華,薛玲,等.易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構的阻抑作用〔J〕.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2;28(5):348-51.
4周泠淇.急性心梗并行再灌注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2):55-6.
5李娜,裴峰,丁晶,等.Tei指數聯合B-型腦鈉肽評價高血壓患者左室重構和心功能〔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8):5135-7.
6朱張國,劉廷筑,李羚,等.急性心肌梗死易化PCI與直接PCI治療效果比較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3;5(5):457-62.
7阿爾帕提·買買提,楊曉萍,彭鵬.國內易化PCI與直接PCI治療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10):60-6.
8林作天.易化 PCI 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2):3240-1.
〔2015-11-25修回〕
(編輯李相軍)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8-1857-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8.031
第一作者:代娜(1978-),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心臟病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