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金芳
摘 要:九年級歷史教學面臨中考,時間緊,任務重,既要完成兩冊世界歷史的新課學習,又要做好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的復習。如何更好地搞好中考前的復習,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筆者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初中歷史復習教學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初中歷史;復習;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4-0220-15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04
九年級歷史教學面臨中考,時間緊,任務重,既要完成兩冊世界歷史的新課學習,又要做好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和世界近現代史的復習。如何更好地搞好中考前的復習,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筆者從學生實際出發,對初中歷史復習進行了論述。
一、夯實基礎
中考歷史復習范圍廣、內容多、時間緊。基礎知識的復習乃重中之重,如果基礎知識不扎實,則無從談及其他。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夯實基礎?如果每個問題都讓學生根據教材去了解和掌握,時間將會不夠用,不能完成復習任務;教材內容多,重點不好把握;還有部分學生愛看教材中的歷史故事,無形中浪費許多寶貴的復習時間,這在復習課上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允許的。
所以,中考復習前教師要好好研究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標準把教材重點內容整理成綱,提綱挈領,讓需要重點掌握的問題直觀化,使學生根據提綱直入復習重點。重點記憶后,再讓學生默寫復習提綱,進行當堂檢查和鞏固,從而完成每節課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二、提高能力
教材上的重點知識教師沒有必要在復習課上再去具體講解,學生根據提綱就能很好地解決。針對每堂課復習,教師需要做的是怎樣通過問題設計讓學生把所復習的知識串聯起來,把相近的知識綜合起來,以達到提高學生用聯系的觀點、宏觀的視野把握歷史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復習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三個問題:列強是怎樣加深對中國侵略的?中國人民是如何進行抗爭的?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這樣,學生就會根據自己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進行縱向歸納總結,得出答案,不當之處,教師再進行點撥。在復習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比較英國君主立憲制和中國的封建專制,比較中外歷史上兩次著名的航海。通過對事件的橫向比較,使學生拓展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能使基礎知識的復習和能力的提高并駕齊驅。
三、總結規律
在復習課上,我們往往忽略這樣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歷史學科是非常重要的人文教育學科,對于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國人素質,起到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為歷史教師,我們始終不能忘記學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服務人生、服務社會,讓后人走得更穩健。復習課中透過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使學生在形成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更容易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例如,在總結中國古代科技史時,激發學生為祖國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成就而自豪。總結中國近代史時,讓學生在屈辱的歷史中感受到民族的苦難,認識到不屈中國人的頑強抗爭和不懈探索,激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培養他們熱愛祖國,團結向上的斗志。通過戰爭的總結,讓他們認識到和平的珍貴,以及樹立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際視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同時,也解決了中考題中如何讓學生回答談感想、體會和認識的有關問題。
四、講練結合
要達到復習的最佳效果,還要通過練習進行檢測,查找不足,尋求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三點:
一是中考試題浩如煙海,教師要精選試題,做到所選的題目具有代表性,重點突出。
二是給學生做題留有充足時間,不能匆匆忙忙,急著催促,讓他們無法深入,這樣做題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三是做完題后,應及時講解,分析出錯的癥結在哪里,以防時間一旦拖長,學生就沒有強烈的糾錯欲望,更不會重視出錯的原因。
所以,講解習題一定要做到及時,并且注意做題方法的指導和出題規律的總結。
例如,選擇題審題時要抓關鍵詞,要找問題的落腳點;填空題要注意填空的準確性,寫字的正確性;材料題則要注意問題的問法,是要求根據材料總結(歸納)問題,還是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回答,讓問題的答案更符合出題者的意圖;簡答題的表格問答方式,則一定要注意知識間的前后聯系和從宏觀上把握歷史演進的脈絡,注意相同事件的對比分析和規律性的總結;注意發揮性問題的解答要與現實相結合。
總之,以上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步步融合在一起的,這就要求每節課的設計都要靈活,根據實際需要制定一個明確的復習目標,找一個恰當的知識落實、能力提高、情感培養的契合點。教師要做到精心備課,爭取每一步都能做到好處,切實實現復習高效化。
[責任編輯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