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彩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教師觀念也在發生轉變,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更多的是交流者、幫助者、合作者、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朋友、伙伴。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在教學中,我們要以生為本,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學習情境,發揮學生主動性,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小學數學;預習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4-0220-5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42
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課堂富于活力和效率。那么,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呢?
一、了解學生,因人而教
如何讓學生更加愉快地融入自己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用心,充分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做發展中的人,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因此,課堂上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口算比賽、開火車、奪紅旗、闖關等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進。
面對后進生,作為教師,更要尊重他們、熱愛他們,了解他們,以平等的姿態走進他們的生活,與他們平等相處,做到心與心的溝通。經常主動地和這些學生溝通,多找機會去接近、親近他們,從而增進了解。讓這些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是喜歡他們的,也是愛他們的。學生就會信任教師,相信自己的教師是人生最親密和可靠的朋友。這樣,不但密切了師生關系,而且他們還會把教師的關愛當做一種動力,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所以取得的教育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二、注重預習,認真傾聽
要創造高效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分鐘,課前預習就顯得非常重要。
預習不只是把書本看看、讀讀,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等。還要準備一些必要的教具、學具,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住重點、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要打造高效課堂,還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交流傾聽的教室”,只有認真傾聽,用心思考,積極討論交流,才能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因此,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在自己發言之前用心傾聽,用欣賞的目光對待每一個學習伙伴,不但聽同伴發言的內容,而且聽發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感受,與自己的想法、看法是否一致,是否贊同。
三、 給學生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的學習是基于情境的,教師要努力創設有趣、寬松、和諧、蘊涵數學意義和富有挑戰性的情境,以多樣性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體會到知識來源于生活,
比如,在教學一年級數學“快樂的午餐”,主要是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大小。教科書上沒有滿足于僅讓學生根據數的順序進行數的大小比較,也沒有急于引入“=” “﹥” “﹤ ”,而是在充分經歷“一一對應”的活動過程中,幫助學生直觀認識兩個數量之間的相等和不等關系。書中創設了學生非常喜歡又熟悉的“午餐”情境,情境中包含了需要“比較”的數學信息,如動物數、盤子數等,而且都是一一對應,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會感到親切許多。
四、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
高效課堂來自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設置,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鼓勵、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質疑問難,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例如,教學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時,提前讓每個學生準備一些實物,如長方體形狀的紙盒、玩具,正方體形狀的魔方、積木,圓柱形的筆筒、茶杯,及皮球、乒乓球等,將它們帶到課堂上來,課堂上先想一想,如果把這些物品分類,可以怎么分?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可以按什么樣的標準分類?再動手操作。教師對按顏色分、按材質分、按曲面和平面分等多種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給予鼓勵。分類之后,讓學生交流一下各類實物的特征,同時尋找相應的同類實物,學生都很積極參與,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又如,教學“長方形周長”時,我讓學生每人準備了一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彩紙,這種彩紙在生活中經常用到。有了上節課對周長的認識,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測量、計算,很快就能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在集體展示、交流中,常見的幾種計算方法都一一出現,最后教師引導大家總結出一種最簡便的方法。教學“土地測量”后,讓學生一起測量教室的長和寬,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在量量一塊地磚的長和寬,最后算一算客廳里的地磚需要多少錢;教學“三角形的認識”后,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去修教室或家中的壞桌椅;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讓學生動手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這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引刃而解。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印象深刻。
五、 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我們會首先對某些問題進行預設,預設歸根到底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但千萬不要把課堂的學習預設太滿,不留一點余地。有時學生沒有回答,并不代表結果是0,只是在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型,或者還未與原有經驗建立連接而已,這就需要時間。教師在教學中要舍得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實踐,去探索,去發現,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機會綻放智慧火花。
新課程下要求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更多的事一個交流者、幫助者、合作者、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朋友、伙伴。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發揮好教學主導作用,構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