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偉敏
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具體表現為勞動力供求矛盾突出;城鎮的失業率超過警戒值;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壓力大等等情況。綜合以上種種因素,造成了我國就業的形勢比較嚴峻,就業環境一步步惡化,就業質量進一步下降。自“十二五”以來,國家針對我國的就業問題出臺了各項工作報告,加大政府政策的力度,旨在擴大人才規模,提高人才素質,優化人才結構,增強人才效能,緩解我國就業形勢。本文以黑龍江省為例,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視角出發,分析黑龍江省目前的就業問題。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就業問題;形勢分析
近年來,由于經濟貿易的全球化趨勢,世界各國的經濟形勢已經呈現出密切相關的形勢。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出發,當前,黑龍江的就業形勢都非常嚴峻,其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雖然“十二五”以來,國家出臺了眾多就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黑龍江省的就業壓力,但是,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工作,并且就業問題影響全省經濟政治的穩定,關系到黑龍江省的經濟能否持續、穩定、健康快速地發展。因此,就業問題必須引起黑龍江省領導人群的高度重視。對就業問題的分析,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一、黑龍江省的就業問題
(一)各級部門對人才的重視不等
盡管政府部門充分發揮著帶頭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團結合作,推進人才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個別部門對人才工作不夠重視,沒有形成人才強國的觀念,對自身負責的人才項目不夠重視,造成人才工作進展較慢。針對這種思想觀念,“十二五”以來,政府部門大力開展對各級部門的思想教育,強調推動人才工作的重要性[1]。例如,開展《大慶市“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2014—2018年)》;對高校畢業生實施“星火計劃”,通過創建創業孵化平臺,提高大學生的工作素質,鼓勵自主創業。類似的還有博士后科研平臺。
(二)勞動力的供求矛盾
近年來,黑龍江省勞動力資源的總量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據統計,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員進入黑龍江務工,一方面擠占了黑龍江的就業市場,另一方面也占用了公共資源。就業人口的供給量大大超過了崗位的需求量,長期發展下去,會造成黑龍江省人們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政府部門完善政策與財政投入,鼓勵產業集群發展,例如,大慶市出臺“二次創業”的優惠政策,促進了集群產業的發展,減小了企業發展的壓力,吸引就業人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地區就業壓力;拓寬崗位服務平臺,市民可自愿報名參加繼續教育公共課在線培訓。
(三)缺少實用性技能人才的隊伍建設
黑龍江重工業比較發達,但是缺少實用性技能人才的隊伍建設,在很多行業沒有出現拔尖的特色人才,因此培養富有經濟特色的人才十分重要。例如,在機械裝備行業,與高校機械制造基地展開合作,培養優秀機械裝備人才,在企業方面,積極展開機械裝備產業技能培訓,提高工作水平;在石材方面,建設石材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引進國內外知名培訓機構,開展各種石材技術的培訓班,爭取培養出行業領先人才;在廚衛裝修方面,可以整合黑龍江省內相關職校,形成綜合性的培訓基地,與有關企業掛鉤,為相關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只有培養行業內領先人才,才能逐漸帶動行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全面發展。
(四)農村剩余勞動力壓力巨大
農村地區由于思想文化比較落后,對教育不夠重視,導致勞動力的素質比較低。另一方面,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農村地區從事農業的人口數量持續下降,這樣就造成了農村地區待業人口數量的增加[2]。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的資料顯示,黑龍江農村地區的從業人口幾乎占據了全省就業人口的一半。但是根據目前省內農村集體或個體經濟大發展水平以及農業的生產率計算,黑龍江農村種植業或者畜牧業只需要農村人口的一小部分左右,因此,從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角度出發,就需要將農村地區的剩余勞動力通過多種方式轉移到城鎮地區,但是這樣,就勢必會對城鎮地區的就業環境造成一定的沖擊。因此,“十二五”之后,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開展“陽光工程”、“美麗鄉村”活動,鼓勵鄉鎮地區發揮地區優勢,發展集體經濟,緩解地區就業壓力,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有條件者甚至可以發展鄉村旅游業,展現地方特色。
(五)就業環境惡劣,就業質量比較低
目前,在勞動力數量供給大于需求的大環境下,就業環境比較惡劣,就業質量比較低下。原因在于:勞動者的就業穩定性下降,在工作關系中處于劣勢的地位,甚至受到公司或企業的不合理對待,但是因為就業困難,大部分勞動者選擇忍氣吞聲[3]。因此,政府部門加大對《勞動者保護法》的執行強度,充分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利。
二、結束語
近年來由于就業問題引起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在當前的形勢下,必須采取有效的就業政策,才能緩解黑龍江省內就業形勢,促進經濟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凌峰.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02) .
[2]蘇凝.通過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提高物業公司服務質量[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4(12) .
[3]陸佳.供水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與創新[J].管理觀察,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