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春 胡宇 吳銀芬 劉芮 侯宗其 張必梅 任松



摘要: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外出游玩成了大學生主要的消遣方式。與此同時,大學生的財物安全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它關乎著大學生的自身利益,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诖?,我們通過對川北醫學院在校大學生的財物安全意識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財產安全意識都不高,自我防范意識不夠,提高警惕意識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引導學生加強自我防范意識和安全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財物安全;調查分析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高知識文化水平的大學生成為國家發展的中流砥柱,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成為社會的第一要務。為此,調查大學生財物安全意識尤為重要。我們通過問卷的形式了解川北醫學院的學生財物安全狀況和防范意識,進而給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重視自身財物安全。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這次調查是以我校2012級至2015級,四個年級中不同系別的600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以團隊設計的問卷作為調查媒介,其中男生220人,女生380人,年齡在18歲至24歲范圍內,平均年齡21歲。以團隊設計的問卷作為調查媒介。該問卷包括21道題,其中16道單選,5道多選。600份問卷,四個年級各150份,分發到各個專業的同學手中,隨后及時收回,總計收回584份,回收率97.33%,符合統計學標準。統計用WPS2007軟件整理分析,并進行描述性統計。
二、調查內容與數據分析
1、我校大學生外出游玩時財物失竊情況
由問卷可知,大多數學生都發生過財物失竊,其比例高達80.14%。而通常丟失最多的則是隨身攜帶的物品,包括手機,錢包,電腦等,通常累計財物損失在200級以下的比例占73.98%。然而,金額損失在500以上的學生比例仍高達17.47%。由此可見,大學生財物失竊的情況比較嚴重,對其日常生活可能產生一些不利影響。外出游玩時財物失竊多發生在人群密集的地方,調查中顯示,逛街在財物丟失地點中居于首位。在發現遭遇偷竊后,自認倒霉,不采取行動的同學占44.86%,幾乎接近一半的學生都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也不知道如何采取措施維護自己的利益。
2、我校大學生外出游玩時對財物安全的警惕程度及防范措施
在調查的584名同學中,有89.04%的同學外出時有隨身攜帶貴重物品的習慣,其中,有57.53%則通常把貴重物品放在衣服兜里。由此可見,大學生對財物安全的警惕程度不高,錯采取的防范措施不夠,還需要我們去加以正確的引導。
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在外出時更多的是有意識的做一些小措施保護自身財物安全,而安全性還有待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識不夠,就很容易在松懈的時候讓人趁虛而入,從而導致自身利益遭受損失。
3、我校大學生對所在城市的財產安全隱患的了解
我校學生對所在城市存在的財產安全隱患的了解較為一致。調查結果顯示,有84.93%的同學在當地城市出行是丟失過財物。與其結果相對應的,在對當地財產安全隱患的評價中,認為不用擔心財產損失的僅占8.22%,認為應當隨時注意的占54.79%,認為稍微注意即可的為36.99%。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都認為當地城市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外出時需要提高安全意識,防范于未然。有了這樣的警惕意識,我們做了如下一個統計:
可見,大家對財物的保護多傾向于不帶出門,貴重物品不隨身攜帶也自然沒有了后顧之憂。而認為隨身攜帶多注意即可和將其放在包里的同學比例較為一致,大家外出時對財物安全隱患的警惕意識還是有的,能夠進行一些適當的自我保護。
4、我校學生對提出可行性意見的調查
(1) 防范途徑
由問卷可知,減少當地盜竊行為發生的途徑很多,且各種途徑所占的比例都較高。要想防止財物損失,應當從各個方面都多加注意,主要是自身防范意識和社會整治兩大方面。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外出時注意警惕周圍環境是否安全,是進行利益自我保護的關鍵。因此可以給大家一些實質性建議:外出游玩時多加小心自身財產安全,要有安全防范意識,并且在生活中也可以起到社會監督作用,幫助社會提高治安環境,減少自己和他人受傷害的可能性。
(2)宣傳途徑
由圖3可知,大家對財物安全意識的宣傳更加傾向于比較形象生動的形式,如觀看安全知識影片,宣傳單,圖片展等。這些途徑可以加深大家對財務安全隱患的理解,大家對防范意識和警惕性的提高也會增加許多,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的財物安全,宣傳才會更有意義。
三、調查結果和分析
財物安全一直都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文化程度與治安好壞,當然還包括大家的安全意識的高低。大學生涉世不深,閱歷較淺,出門在外時,財物安全就成為了一個尤為關鍵的問題,甚至有同學在發現財物遺失后因愧對于父母而輕生所釀成的不幸?;诖?,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了大學生對財物安全隱患存在如下問題。
1、當代大學生自我防范意識不夠
(1)個人財產安全意識淡薄:通過調查中的一些問題可以看出大學生都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76%的同學都喜歡隨意簡單的放置自己的貴重物品,防范意識不夠。獨立院校部分大學生在家中嬌生慣養,生長在父母庇護的環境中,與社會接觸少,比較單純對社會的復雜性了解不夠[1]。中學時期在父母身邊,平時有父母的提醒和監督,大家的財產安全自然能夠得到一定的保障。遠離家庭進入大學,生活圈改變了,但是社會經驗并沒有多大的提升,沒有實際經驗,沒有足夠的防范意識,很容易遭受財產損失。有很多同學對法律的了解不夠深入,不知道如何利用法律知識來保護自己,在社會中屬于弱勢群體。
(2)教育不足:現代大多為獨生子女家庭,父母更加看重的是學習成績,而對孩子的財產安全教育往往很少有人提及。在學校,老師為了片面的追求升學率,提高自身知名度,對于財產安全教育也是避而不談。學生的生活范圍大部分都是學校和家庭,如果沒有人為他們灌輸這些安全意識,外出吃虧終究是難免的。
2、當地治安管理仍需加強
中國是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早在很久以前古人就提出過“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美好構想。但是,我們必須承認,社會上還有一小部分人或多或少干著非法的事[2]。治安維系著一個城市的穩定與繁榮,如果治安出現問題,那么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
四、可行性建議
如何增強大學生的自我防范意識,我們就針對于川北醫學院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問卷調查以及自己團隊的集思廣益得出以下一些具體的可行性建議。 1.提高同學們對財物安全隱患的認知度
其實我們身邊還隱藏著許多的安全隱患,只是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只有提高安全防范的意識學會去避免去排除某些危險,這樣才可以換來安全。無論學校,社會還是家庭都可以通過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途徑對大家進行財物安全知識教育,比如舉辦一些活動,分發宣傳單,觀看知識影片等具體的形式,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大家的關注熱情學校在安全管理方面,如在硬件方面,可建立與學生交流的平臺,思考并接納學生提出的意見[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大家對財物安全隱患有了一定的關注度,外出時就會比較注意周圍環境安全,提高警惕,做到對財物的自我保護。
2.增進同學們通過法律保護自身財物安全的意識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都不太清楚怎樣通過法律知識來保護自身財物安全,比如:在財物損失后多半是不采取任何行動,自認倒霉,從一定程度上講,這樣會縱容小偷的不法行為。因此,我們必須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身財產安全。特別是面對暴力犯罪,要堅決制止不法侵害。建議大家閑暇時多閱讀一些法律的書籍,在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識的情況下更要學會用知識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
3.政府也應積極采取干預措施
在保護個人財產安全方面,政府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加強當地治安管理,提高人民綜合素質水平,提高不法行為的監察力度和違法必究的執法力度,這些都是政府不可懈怠的重要職責。倘若當地社會環境穩定,大學生外出游玩時財物安全也從客觀上得到了保障。
參考文獻:
[1]宋海軍. 獨立學院大學生財產安全意識培養研究[J]. 廣西教育,2012,07:63-64.
[2]王華光. 大學生財產安全教育探討[J]. 職業時空,2013,03:111-112+114.
[3]劉麗君,王志強. 廣州大學城大學生人身與財產安全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13,10:1053-1054
作者簡介:孫雪春(1994-),女,四川南充人,川北醫學院2013級醫學檢驗系本科,主要從事醫學檢驗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