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美
摘 要:福建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和臺灣海峽西岸,毗鄰港澳,風光秀麗,人文薈萃,具有非常豐富的旅游資源。本文針對于福建省旅游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旅游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省旅游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對旅游業的發展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旅游基礎設施有了改進 。大力發展旅游業,為我省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拉動內需,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兩岸之間的交流,對臺灣海峽具有重要意義。
一、做好福建省旅游產業規劃
做好福建省旅游發展規劃,有效整合福建旅游資源,建設旅游產品,優化旅游產品結構,保證我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我省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整體布局,制定和完善旅游發展規劃和市、縣旅游規劃、重點項目和重點項目,做好各類規劃的協調與銜接,逐步形成科學的、可行的、協調的、完善的全省旅游規劃體系。大力推進旅游文化一體化。加快“旅游合作的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機制的建立,共同打造二十一分之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實施旅游休閑消費升級項目,推動旅游產品的旅游、休閑、娛樂和文化體驗的變化。
二、實施項目帶動旅游產業發展戰略
促進投資增長的發展,提高旅游業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以促進投資增長,加大政府的引導性資金投入,充分利用森林景觀資源開發生態休閑旅游,重點開發和培育一批特色、有影響力、有市場、效益的旅游產品把旅游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產業優勢。通過對城市和旅游業發展狀況的良好縣(市、區)確定一批重點旅游項目和儲備項目實施階段。根據區域旅游資源的區位和旅游資源,努力打造旅游業發展模式的“五區、雙帶”。積極探索旅游商品市場,實施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福建特色旅游產品的生產。
三、充分發揮我省的區位優勢
建設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東南沿海旅游通道。進一步加強在福建、香港的旅游合作,澳門和臺灣海峽四,尤其是福建臺灣的優勢發揮,金門的開業初期,媽祖游,實現對臺要實現雙向溝通,使福建成為一個主要的港口和交通樞紐,旅游,貿易,文化等領域的兩岸交流,對于廣東和香港和澳門旅游區形成初期,福建和臺灣的旅游合作區之間的相互促進和相互協調江蘇旅游區。加強國際旅游合作,加大國際旅游市場開發,鞏固臺灣、香港、澳門、南洋市場,擴大在歐洲和美國市場,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旅游市場結構 。
四、營造良好的旅游產業發展環境
(一)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省級旅游區的公路等級建設將納入交通規劃和全省的年度計劃,全省民族旅游區和4A級旅游區(點)的公路建設列入省級公路優先計劃,并安排相應資金,加快建設步伐。交通運輸、鐵路等部門在條件下的重點旅游區(點)開設直通車或旅游專列。通信、電力等部門在旅游線路、旅游區(點)、通信、電力等配套設施上完成服務設施的優先解決。把旅游信息化建設列入“數字福建”規劃,并在資金等方面給予扶持。
(二)加大旅游投資力度。政府部門把旅游業作為全省新興支柱產業要培育,做大做強旅游產業鏈;福州船政文化、龍巖紅色之旅、泰寧湖和明清綜合開發一批重大旅游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古城;根據項目建設,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國省道干線公路風景旅游區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新開發建設的前期融資。積極爭取國家投資,旅游和政府債務,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各級政府籌集資金,加大投入旅游產業,重點支持交通,衛生,供水等基礎設施和重點旅游產品,推動整個旅游區(點)的國家\省或發展潛力;融資來源廣泛,積極引導和鼓勵民營和外資企業參與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形成旅游投入多元化的格局。
(三)旅游資源的有序發展。該項目的實施,項目前期工作,以深化和加強推廣旅游項目,加大對外投資。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優化旅游結構,打造旅游產品。實施景區提升工程,完善景區導覽系統、交通設施、旅游廁所、步道、停車場等,打造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特色鮮明、服務品質良好、綜合效益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精品旅游景區,創建一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生態旅游區。建筑,林業,文化,國土資源,宗教和旅游資源,著力推進旅游資源開發的發展,促進旅游業的發展,促進節約和有效利用資源的綜合開發等部門。旅游資源開發與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產的保護結合起來,進一步探索文化,提高文化素質,實現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可持續發展。
(四)加大旅游宣傳力度。相關部門加大旅游宣傳投入力度,以“清新福建”品牌為統領,加快構建“清新福建”旅游產品體系、營銷體系和服務體系。研究建立“清新福建”服務標準規范,構建具有福建特色的旅游服務標準體系。推動“清新福建”標識進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等旅游企業,在全省機場、火車站咨詢服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各種重要的文化、體育、經貿、外事活動中廣泛推廣使用“清新福建”標識。通過各新聞媒體將旅游宣傳作為重要內容,開辟旅游專欄專版進行宣傳。共同打造福建旅游獨特整體形象,打響“清新福建”品牌,提升福建旅游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五)保護旅游資源。正確處理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加強旅游資源的保護,特別是對一些生態旅游和珍貴文物的保護,要始終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嘗試避免或減少對資源和環境的旅游業發展和旅游活動。制定和實施旅游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探索建立旅游資源補償機制的有效保護,充分調動積極性和政府,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旅游資源的保護。旅游資源開發要考慮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的承載能力,防止過度開采資源,破壞資源。熱點有效控制的能力,以促進旅游業,以保護環境,以確保自我修復的生態環境,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秋華,宋明,曹輝.福建旅游產業經濟增長機制構建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02).
[2]蔣長春.福建入境旅游客源市場基本格局與發展態勢預測[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