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王志偉
[摘要]教育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的智力支撐,承載著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所需人才培養功能。若要促進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政府財政的大力經費支持尤為重要。文章對黑龍江省的財政教育投入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得出財政教育投入分配不平衡、教育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問題,以此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財政;教育經費;對策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1069
1黑龍江省財政教育投入的現狀
黑龍江省積極促進教育事業發展,始終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原則,圍繞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先后出臺一系列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促使全省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步增長,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2003—2013年全省經濟總量顯著提升,從GDP增長速度來看,基本都保持兩位數增長,在2011年達到頂峰,增長了213%。財政教育投入隨著GDP的增長則保持總量不斷增長,從2003年的8109億元持續增加到2012年的54479億元,又回落到2013年的50128億元,增長了618倍,高于GDP總量354倍的增長幅度;從相對量上,財政教育投入增速的變動幅度較大,最高在2007年達到494%,最低為2013年的-799%,近十年間呈M形波動,變動幅度大于GDP增速,而財政教育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雖起起落落,但相對比較穩定,基本都在15%左右。
2黑龍江省財政教育投入存在的問題
黑龍江省的財政教育投入與國務院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12年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問題是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財政教育投入仍然不足
近十年,黑龍江省財政教育投入總量屢創新高,并且財政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也呈不斷上升趨勢,從2003年的2%上升到2013年的349%,增長了149個百分點,年平均增長0149個百分點,這是省政府始終堅持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不斷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力度的成果,但是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依然較大,2012年全國財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已經達到428%,進入后4%時代,2013年達到430%,而黑龍江省的財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依舊在4%以下,2013年更是下降到349%,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近1個百分點,與北京等發達省市相比,更是少之又少,可見黑龍江省的財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偏低,財政教育投入總體不足的狀況并未得到實質性改善。財政性教育投入的不足嚴重制約著黑龍江省教育質量的提高,阻礙著區域經濟發展的速度,加速人才流失。
22財政教育投入分配不平衡
與全國財政教育經費分配結構類似,當前黑龍江省財政教育投入在城鄉之間、三級教育之間存在若干分配不平衡現象,嚴重影響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與和諧社會提倡的公平理念相悖。
(1)財政教育投入城鄉分配不平衡。由于我國存在城鄉二元結構特征,財政教育投入上也存在城鄉分配不盡合理的現象,黑龍江省在城市中分配的教育資源過多,農村教育投入所占比例明顯偏低。一方面,往往優質的學校都集中于城市,政府傾向于加大對這類學校的財政投入,使之為當地政府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也是政府績效考核之一。另一方面,政府又強調對偏遠農村教育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鼓勵城市優秀教師到農村教育戰線輪崗交流,促進農村教育長效發展。在現實與理想的無奈中,農村教育停滯不前,學生生源萎縮,師資力量更差,出現留守兒童關懷缺失、代課教師的處境等社會問題,嚴重影響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
(2)財政教育投入三級教育分配不平衡。黑龍江省的三級教育在校生結構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從2008年的1328%一直增長到2013年的1556%,中等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維持在50%左右,初等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呈下降趨勢,從2008年的3883%下降到2013年的3340%[1],可見中等教育在校生數最多,是高等教育與初等教育在校生總數之和。而黑龍江省在三級教育生均財政教育投入總量上均呈增長趨勢,年平均增長速度均能突破20%以上,2012年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生均財政教育投入分別為650491元、642483元、1283908元;在相對比例結構中,初級教育生均財政教育投入所占比重為2524%,中等教育為2576%,高等教育則在50%左右,可見高等教育生均財政教育投入是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之和。因此,財政教育投入在三級教育分配中嚴重失衡,且分配準則與學生結構完全不符,高等教育以較少的在校生數占據一半的財政教育投入,并在高等教育中按照學校層次逐級調整財政教育經費,985/211類高校多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又多于職業教育。
23教育資金使用效益不高
很多學校對如何獲得較高的財政教育投入有明確的舉措與目標,但對財政教育經費的支出都無科學的安排,教育資金使用效益較低,最常用的預算安排就是通過各種“工程”不斷提高教育機構的資本投入水平,使教育設備及環境越來越高,一味地追求硬件設施現代化,而忽視對提高教育核心水平的投入,造成資金浪費,重復建設,浮夸之風盛行,也導致優質教育資源過于集中,而市郊、農村教育資源落后,經費緊張,人才引進困難,農村教師素質偏低且依然缺乏。
3對策及建議
31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力度
優先發展教育是黨和國家提出并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方針,黑龍江省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基本要求,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支出[1],努力提高財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力爭達到國家平均水平,將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做實做大,而不是一句宣傳口號。
32優化財政教育投入結構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調整財政教育投入結構,優化在三級教育中的分配方案,以“保運轉、保工資、保安全”為基本準則,重點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經費投入,做到四個傾斜,即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傾斜,向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向特殊困難學生傾斜,向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傾斜[2]。重點向基礎教育傾斜,基礎教育才是教育事業得以長久發展的基石,是人們普遍關切的熱點問題,如公立幼兒園數量配比非常少,導致幼兒入園困難,而私立幼兒園亂象雜生,社會矛盾嚴重,因此,勢必要保證教育經費在城鄉之間、三級教育之間合理分配,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
33強化教育經費的監管,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益
通過建立健全財政教育的撥款制度與使用制度,強化各級監管,使教育經費使用透明化、公平化、效益化。只有高效的教育投入與監管才是提高財政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科學之舉,是實現教育經費最優化的關鍵路徑。一方面政府加強教育經費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綜合采用財務報告、專項審計、評估驗收等形式,全方位、全過程、動態監督,確保教育經費使用的安全和效益[2];另一方面,鼓勵各級學校通過申報專項基金形式,實現專款專用,方便監督與管理,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改革教育經費管理體制,引入第三方監管機構,鼓勵全社會監督,對教育經費無效使用的機構嚴厲懲治。
參考文獻:
[1]陳洋促進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財政教育支出政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5
[2]白鳳嬌當前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1)
[3]孔繁娟,劉紅娟遼寧省財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品牌,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