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濤
[摘要]課堂教學模式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發生了諸多變化,學案導學已被眾多學校廣泛采用。文章通過學案背景和概念的分析,闡述了學案的設計、使用學案導學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學案;教學模式;應用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84
多媒體教學技術已滲透到整個教育領域,學案導學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主流。無論是對于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借助學案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歸根結底是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能達到教師方便教、學生易于學的程度,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較,教學效果更突出,且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拓展能力。下面就筆者的教學實踐來論述導學案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學案的產生背景
11新課改精神
2009年頒布修改的新數學教學大綱要求,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盡量參與學習探究、合作交流過程,著重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中職生將來踏入社會奠定基礎。
12教師理念落后
經過考察分析,大部分的教師教學理念落后,學習觀念不強,對新的理念和方法接受困難,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方式授課,基本上一堂課都是老師在講解,給學生的思考和操作的機會不多,數學課堂沒有活力,出現滿堂灌或一言堂現象,長此以往教師都不愿意上課。
13學生厭學
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較差,一般都是各地參加中考后考不上高中的學生,他們數學基礎薄弱,且沒有良好的基本學習習慣,在義務教育階段早已對上課感到厭倦,不愿意學習。學生在中職學校看到老師還是原先的傳統教學已無新意,因此出現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看課外書等現象。
基于以上情況,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行不通,要求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去尋找另外的媒介或方法來改變這種現狀,來進行教育領域的變革,因此誕生了學案這一媒介,來滿足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
2學案的實踐應用
1學案的概念
一般情況下,教師依據傳統教學方式上課往往只有教學設計(或稱教案),是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和過程一個大概指導。而這里所謂的學案,是教師在教與學理論的指導下,在分析教材與學情的基礎上,根據新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特點,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要求等要素滲透到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 學案給定了學生的學習和探究任務,學案的主旨是將學習新知進行前置,課堂上以討論交流為主,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
2學案的設計
為了使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新知,掌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學案的制定和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學案的制定必須依據學生實際特點和教學大綱要求,在設計學案時應涵蓋內容開頭、課前導學、課堂內化、總結評價等部分,開頭部分包括課題、目學習標、學習重難點、學習方法等要素,課前導學部分包括知識回顧、查閱資料、閱讀教材、探究新知、鞏固訓練等環節,課堂內化部分包括基礎訓練、拓展提升、達標檢測等環節。
在設計學案時一定要講究科學性和適用性。特別是探究問題的提出,要貼近學生的實際,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使得學生樂學,同時可以設計一些討論性問題,便于學生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協作式學習和團隊合作意識。
3學案的使用
如何用好學案是非常關鍵的。首先是學案的下發。教師可以將學案進行印刷,然后下發到每一位學生手中,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如班級QQ群、微信群、E-mail郵箱等下發電子檔給學生。其次是學案的學習使用。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如自習課、晚自習,或晚上在家里按照學案的指導進行新知識的學習。為了方便學習與管理,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5個人,選出一名小組長來監管、督促本小組成員學習,或進行組內合作學習,完成課前導學部分的學習內容,如有問題學生們可以登錄信息交流平臺來參與問題的討論和研究,有效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課堂導學部分是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學案,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進行檢測,教師可采用分組交流展示來進行,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總結和歸納,把握知識的重難點。然后按照學案可以進行課堂導學,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提升。最后可以進行達標檢測,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況。
24學案的作用和意義
學案是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的指導書,那么學案到底在教學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經過具體教學實踐可知,學案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
一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學案導學,學生是靠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學習新知,是一種主動式的學習,學生依據學案真正地動起來。而在傳統的課堂上,學生接受新知識是靠教師的講解,接受知識比較單一,效果不理想。這種方式學生是靜止的,沒有思考、動手的過程,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二是改變了課堂角色。學案導學的課堂主角是學生,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學習知識、探究交流學習心得,教師是一個指導者和咨詢者。三是提高了學習效率。學案導學實質上是將學習進行前置,學生在課外就把本節基礎知識學完,課堂上是交流展示、探究釋疑和檢測評價階段,是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創新的過程,而傳統的教學試講這個過程放在課后,沒有討論探究過程,學習的效果是低效的。四是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借助學案,學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自學,還可以與小組同學交流研討,對學生來說收獲很大,有成就感。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對中職生的自信心提高和興趣的培養作用很大。
3學案應用存在的問題
1學案設計應體現學科綜合教育
教師設計學案時,應從數學學科的出發點入手,包括邏輯思維、計算能力、空間想象力、數形結合、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涵蓋知識面應綜合些,而不應僅僅是書本的具體內容再現。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杜波依斯曾說過:“所有真正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成為木匠,而是使木匠成為人。”也即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不僅掌握數學基本運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這一學科所蘊含的世間物物之間的其他關系,如情感、道德、友善、合作等。
2學案的模式單一
學案模式的設計應遵循課程教育理念和職業培養目標,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為目的。數學是職業學校的基礎文化課之一,通過學習旨在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實際操作能力。看了幾個學校的導學案,發現基本上是課本知識的再現,感覺成了練習冊或習題集,沒有通過別樣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掌握新知。這樣的學案起不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產生的效果一般。
3學案內容應以問題或實例入手
按照數學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應該遵循“三貼近”原則,即貼近學生需求、貼近專業、貼近生活,因此數學教師在研制學案時,應多設計些生活實例或專業實例等趣味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將新知融入到實例中,通過學案的設計問題,來啟發、指導學生去探究學習,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得到鍛煉,體驗具體的學習過程,感受自主學習的喜悅和收獲,這樣才是學案的精神實質。
4傳統教學方式不適用學案
傳統教學模式是師講生聽,沒有交流與研討,過程單一。運用學案教學,教師課堂教學模式必須改變,開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課堂采用學生自學、合作探究、交流展示、釋疑歸納、訓練評價、達標檢測等教學環節。通過學案導學實質上是學習進行了前置,因此課上時間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交流、探究、質疑、拓展等過程,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升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因此教師在學案的設計和使用過程中應注意上述幾個問題,達到科學合理地使用。
參考文獻:
[1]葉立軍,方均斌,林永偉現代數學教學論[M].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2]吳永軍關于“導學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