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偉
摘 要:課堂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以多樣化的提問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問題討論;小學數學;回憶性;生活化;拓展性
有人說,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同時,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立足于數學教材,創設多種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而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構建“問題討論”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行論述,以確保學生在高效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一、回憶性問題的提出
回憶性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幫助學生回憶已學過的知識點,并順勢將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之中,這樣的提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同時,也能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這對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來創造有效的回憶性問題,以促使課堂教學自然地進入相應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為了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也為了改變“一講到底”的模式,更為了給學生留出課間與正式上課之間的緩沖,在本節課授課時,我選擇了“回憶性問題”教學法,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1)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并思考其推導過程?(2)回憶: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并說明每個數學量的含義?(3)思考:如果將一個圖形分割成不同的圖形,問:分割成的小圖形的面積之和與原圖形的面積是否相等?……組織學生從自己的已知經驗入手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并選擇一兩名學生進行回答,接著,順勢將學生引入本節課“梯形的面積”的教學中,這樣的回憶性問題的思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回憶上節課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點也有著重要作用。
二、生活性問題的思考
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將生活問題情境與實際課堂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而且對鍛煉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質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要通過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來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參與欲望。
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在基本的知識點講授結束之后,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與生活有關的問題情境,如:(1)小麗過生日,好友小明送其一個小蛋糕,小麗吃了蛋糕的2/5,小軍吃了蛋糕的3/10,請問,小麗和小明共吃了蛋糕的多少?他們兩個誰吃得多?多多少?
(2)兩施工隊共同修一段公路,甲施工隊2天,修了公路的8/15,乙施工隊2天,修了公路的1/5,請問還剩下多少沒有修?
組織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探究,熟悉的情境不僅能夠減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懼感,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而且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鍛煉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也有著密切的聯系,進而也為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做好保障工作。
三、拓展性問題的討論
拓展性問題的討論是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問題探究中,教師要相信學生,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平臺,使學生在積極思考、自主創新中找到學習數學、探究數學的樂趣,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因此,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等活動,又或者可以組織學生對一些開放性的結論等相關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以確保學生在主動求知中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一輛小車最多可以裝水果360kg,現在有梨和蘋果兩種水果,已知每筐梨重60kg,蘋果每筐重40kg,請問這輛車里可以裝多少筐蘋果,多少筐梨?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試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有多少種裝車方案,比如:方案一:可以裝6筐梨;方案二:可以裝8筐蘋果;方案三:可以裝2筐梨,可以裝6筐蘋果;方案四:可以裝4筐梨,3筐蘋果……組織學生自主發散思維,自主解答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同時,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習題解答能力。
總之,教師要創設多種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鄧文輝.探討構建小學數學有效性課堂的策略[J].學周刊A版,2014(9).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