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宏菊


摘要:醫學類高職院校職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與協作,有利于現代“生物—心理—社會”三維人才的塑造。本文主要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對制約“兩育”融合的相關因素進行矩陣判斷和權重分析,確定了各指標影響權重,并基于“理念—教師—配套”三大維度,提出了改善耦合度與協同度的策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思想政治教育;AHP;矩陣判斷;耦合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5-0018-04
德為醫之先,技為醫之本。“能力本位,德育為先”深刻表明職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深度耦合、雙向合力。國內職業教育領域的專家馬樹超、姜大源等認為,如若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職業教育,不僅能大量節約教學資源、優化教學設計,而且更能觸動學生心靈,在反思與警醒中完善修養。本文認為,在醫療領域生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發生轉換的大背景之下,重塑醫學教育人才培養現代“生物—心理—社會”三維人格,“兩育”融合同樣也適用于醫學類高職院校。
然而,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與實踐,絕非一片坦途,會受到學校理念、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學生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如能科學量化并“精準定位”制約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因素,并做“定點清除”,對于今后醫學類高職院校提升醫學生職業道德和素養,無疑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分析工具的選擇上,本文主要選用了定性分析法和AHP層次分析法。
一、調查對象的選擇
本文圍繞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因素,以廣東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研究載體,隨機性走訪“師—生”二維評價主體,專門性走訪“校外專家”一維評價主體,盡可能多地收集教育參與者與研究者的意見。其中:(1)教師:隨機采訪專業教師10人,思政課教師15人,其他公共課教師12人,以發放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2)學生:隨機采訪大一、大二、大三,各年級段學生分別50名,共150 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50 分,回收148 份,其中有效問卷142 份,回收率98.67%,有效回收率94.67%。(3)校外專家:專門拜訪肇慶學院思政、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領域的專家5名,進行面對面訪談。
二、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因素定性分析
通過對三類調查者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無論“教師”“學生”,還是“專家學者”均對以下3大因素存有共識:(1)學校缺乏對融入重要性的有力宣傳與有效手段。(2)融入的內容、方式、手段設置不夠合理。(3)學生的知識層次、思維觀念還難以適應融入的轉變。
三、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因素定量分析
通過上面定性分析,本部分將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對各因素影響力進行定量分析。AHP層次分析法的方法和步驟是:
第一步:建立“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因素”層次評價指標。
第二步: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并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元素相對權重。
第三步: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第四步:結論和建議。
(一)建立層次評價指標
根據上面所做的定性分析,將3大類共識,梳理為師生觀念因素、教師隊伍素質因素、配套環節建設因素等3大類一級影響因素,再劃分出次級影響因素13個。其中,總的因素影響力評價用A表示;而3大類一級因素是綜合因素層,分別用B1、B2、B3來表示;13大類次級因素是評價指標層,分別是:F1(學校領導對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視與推進程)、F2(學生對教師教學的配合程度)、F3(學生對職業素養重要性的認同程度)、F4(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同程度)、F5(教師對學生的喜好程度)、F6(教師對職業思維的理解程度與接受)、F7(教師對思政課內容的嫻熟掌握與處理能力)、F8(教師是否具有敢用嘗試融入的勇氣與膽識)、F9(教學手段與方式的有趣程度)、F10(思政課教材內容的整合程度)、F11(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的豐富程度)、F12(職業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設程度)、F13(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程度來表示)。其中B1包含F1—F5共五個次級影響因素,B2包含F6—F8共三個次級影響因素,B3包含F9—F13共五個次級影響因素。
醫學類高等職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耦合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二)構建判斷矩陣及特征向量的計算
1.判斷尺度
采用美國運籌學專家T·L·Saaty 1—9比率標度,對不同評價指標進行兩兩比較。其中,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按照判斷尺度設計為9個級別,分別是:同樣重要、稍微重要、明顯重要、重要的多、極其重要、稍微不重要、不重要、很不重要、極其不重要,分別以1、3、5、7、9及其倒數作為量化標準,用2、4、6、8作為其過渡標準。而倒數中,若元素i與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為aij, 則元素j與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為aji=1/aij。
2.設計調查問卷,請專家打分
本階段將運用1—9比率標度對定性分析得出的影響因素進行歸納,設計并發放調查問卷,并聘請思政、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領域的5名專家,就影響因素進行兩兩比較的相對重要性打分,完成醫學類高職院校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因素比較判斷矩陣。
3.層次排序(計算權向量)
對于專家填寫后的判斷矩陣,利用和積法進行層次排序,通過以下四個程序:(1)將矩陣按列歸一化(使列之和為1);(2)按行求和;(3)對向量做歸一化處理;(4)各影響因素在總評價指標中所占權重及分配,確定下層各因素對上層因素影響程度的過程。用權重表示影響程度。通過計算,各因素影響力整理大小排列,見表1。
(三)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
由于構造判斷矩陣中各指標之間不一定滿足傳遞性,也即不一定滿足一致性矩陣的要求,必須進行一致性檢驗。因此,使用一致性指標(CI)和隨機一致性指標(RI)以及一致性比率(CR)來進行檢驗。其中CI=(λmax-n)/(n-1),可通過軟件算出;RI可由經驗統計性數值給出,如表2所示。因本文建立的13個影響向量,構建的是13階矩陣,所以,從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中,可查到第13階對應的RI值是1.54。
其中,C.I.=(λmax-N)/(N-1)=(13.93-13)/(13-1)=0.0775
C.R.= C.I/RI=0.0775/1.54=錯誤!未找到引用源。0.0503﹤0.10
通過計算,得出CR值小于0.10,通過了一致性的檢驗。
(四)對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結論
通過分析表1有關數據,可以發現13個具體的評價指標其各自的影響力級別大體可以分三個等級:
第一等級(影響力>0.100)的影響因素,由高到底依次為“學校領導對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視與推進程度”“教師對職業思維的理解程度與接受程度”“教師是否具有敢用嘗試融入的勇氣與膽識”“教師對思政課內容的嫻熟掌握與業務處理能力”“職業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設程度”5項。其中,“學校領導對職業素質教育的重視與推進程度”,影響力為0.154,在各項因素中最為顯著。由此可見,醫學類高職院校的決策者,是否能有膽識、有魄力、用勇氣在一校、一域大膽探索與實踐,對于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最大。而思政課教師“對職業思維的理解程度與接受程度”“是否具有敢用嘗試融入的勇氣與膽識”“對思政課內容的嫻熟掌握與業務處理能力”,影響力分別為0.142、0.128、0.126,顯示作為教學實際執行者的主體——教師,自身所具有的職業能力及素質,對職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職業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設程度”的影響力為0.102,表明課堂之外的校外實踐活動配套場地建設,包括紅十字會老樓、醫院推拿科普館、醫院院史陳列館、醫院百年文化長廊、愛心獻血屋等,其氛圍情境、歷史照片、現場解說、現場體驗等,對職業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效果,也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第二等級(影響力>0.030,<0.100)的影響因素,由高到底依次為“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的豐富程度”“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程度”“思政課教材內容的整合程度”“學生對職業素養重要性的認同程度”“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同程度”“教學手段與方式的有趣程度”6項。由此可見,在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踐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配備優秀師資力量,并針對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在講授場所、講授內容、講授方式、講授時間上要貼近受教育者的生產、生活的實際,注重實用性、靈活性、機動性,突出“實用、實際、實踐”,才能真正提高融入的實效性。
第三等級(影響力<0.03)的影響因素,由高到底依次為“學生對教師教學的配合程度”“教師對學生的喜好程度”2項。這表明,師生間的相互喜好度并非影響融入的關鍵性要素,2項因素的影響力總和為僅為0.047,影響力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四、研究建議
通過構造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并由判斷矩陣計算被比較元素相對權重,13類影響因素權重得到了確認。通過分析各因素的影響權重,本文認為要提升醫學類高職院校職業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需要基于“理念—教師—配套”三大維度,推進“兩育”耦合與協同。
(一)理念先行:要樹立“上行下效、上率下行”的協同理念
首先,學校決策層是政策執行的主抓手和“董事長”,要以重塑現代“生物—心理—會”三維人格為己任,勇于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敢于放思政課改革之權,明師生改革之責,細化任務、明確到人,做到改革“權—責—利”明晰,使思政課堂、思政校園活動、思政實踐基地,全時段、全過程、全方位的滲透、融合職業教育。
其次,教師和學生是融入的主要參與主體,要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主體,增強主體參與和協作意識,自覺調整課堂、校內、實踐基地角色定位,由單純的“師生單向關系”向“老板—員工”關系、“裁判—選手”關系、“醫師—患者”等多元轉化,增強職業體驗和職場感悟,塑造基于工作過程的職場適應能力。
(二)教師執行:要踐行“敢為人先、勇于改革”的職業品格
教師是課堂融入的“現場總指揮”和“CEO”,要凝心、聚氣、用力來調度、組織、指揮,借走近學生之機,走進學生的心里。
第一,思政課教學要引入職業領域中的“淘汰”與“選拔”機制,搞活課堂,激發興趣。可以通過小組間獨學、對學與群學、組內小展示、班內大展示、整理學案與達標檢測到獨學查、展示查、整理學案與達標檢測查等“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展示醫學職業風貌和職業精神。
第二,職業教育融入思政課中,要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由原來課堂的主演變成了幕后的導演,轉而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演;由原來的簡單說教,到對課堂的整體的組織與安排和對各個學習小組的個別指導,由原來“定于講臺”到“動在教室”,不拘一格講授,不拘一格取才。
(三)配套保障:要打造“多維展示、形式多樣”的職業平臺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生興趣的建立同教學形式的新穎與趣味有成正比。要以“人文情懷”“啟德銘善”“普救含靈之苦的倫理謹守”的培育為側重點,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陣地,大力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積極利用課堂講授、課外教育、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宣講、滲透、塑造醫學生職業精神,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的優勢互補、雙向貫通、嫁接融合。
1.思政課堂:教材“脫胎換骨”,教學時段“騰籠換鳥”
第一,重新整合《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教材。以《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為例,將緒論“珍惜大學生活 開拓新的境界”改造為“醫學生大學生新適應”;第一章“追求遠大理想 堅定崇高信念”改造為“醫學生職業理想的樹立與堅定”;第三章“領悟人生真諦 創造人生價值”改造成“醫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第七章“遵守行為規范 錘煉高尚品格”改造為“醫學生職業道德及法律遵守”,系統地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醫療護理法律法規。通過這樣的內容改造,可以在不增加人文選修課的情況下,增加人文類知識的傳授,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并能有效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接地氣,煥活力。
第二,壓縮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將留置出的課時段增加《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護理倫理學》等醫學人文系列課程,幫助學生自覺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增強面向實際、勝任崗位、服務患者、造福社會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成為恪守職業道德、具有無私奉獻精神和對患者、對社會全面盡責的人,增強醫學生對人和生命的尊重與關愛。
2.課外活動:營造濃郁“職業氣息”,全天候“渲染熏陶”
第一,開展多樣性的校園科技文化活動,打造職業道德教育有效載體。每年舉辦護理操作技能競賽、口腔工藝技能操作比賽、心肺復蘇技能操作比賽、檢驗技術操作比賽、市場營銷大賽、護士禮儀競賽、中草藥標本展等專業競賽,結合大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醫學生專業特點和職業特點,營造富有職業特色、氛圍高雅的醫學院校文化氣息。
第二,建設職業道德教育基地,探索職業道德養成新途徑。以附屬醫院、各教學、實習點醫院、社區服務中心、校史館等德育教育基地為依托,建設課堂之外,形式更為多樣、醫學生更易接受的職業道德養成實踐環境和情景情境,構建醫學生“聽醫療道德模范講奉獻、看醫院發展榮譽顯榮耀、驗現場獻血感付出”的“生活化、體驗化、情感化”平臺。
3.社會實踐:突出“職業實踐”,強化“生活體驗、醫德認同”
第一,以社團活動為紐帶,以社會實踐為依托,在實踐中錘煉醫學生職業道德素養。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開展醫療衛生知識宣傳、社區便民義診等衛生公益活動,使醫學生在走近、服務、奉獻社會中喚起對衛生事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以服務社區為載體,通過服務社會等實踐類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使學生呈波浪上升式的接受“醫德”教育。比如,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學雷鋒活動日”,參加公民無償獻血活動;為鰥寡老人送醫送藥“社區幫扶”,參加防控“艾滋病”宣傳教育社會實踐等活動,不斷增強“人文情懷”“啟德銘善”。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郭揚.溫家寶職教論述對確立高職教育質量觀的啟迪[J].中國高教研究,2014(1).
[2]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開發[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