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靜
摘 要:創新是社會進步永恒不變的主題,創造性的活動是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原動力,強烈的創造意識是優秀人才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是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語文教;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個性品質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05-02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是指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施以教育和影響,促使他們產生新的想法,去認識語文領域的新發現、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規律的語文能力。“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的創新教育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學應如何依據學科特點,找出創新教育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學生進行創新活動的基礎,先有創新意識,才能有創新能力,前者是思想的形成,后者是能力的實踐。創造意識強的人總能夠從不同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產生出強烈的創造欲望和創造勇氣。
1、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
學生語文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也會極大地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而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要進行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這是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們應鼓勵、啟發和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設想,因為這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觸角,是創造意識的體現。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永不滿足的懷疑精神是創造之母。
3、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至關重要。教師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去,自主探索、積極思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渴望創新,推崇創新,追求創新,參與創新。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激發學生創新興趣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創新的先導,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從事創新性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必須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濃厚興趣。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和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新奇、懸念、游戲、故事、趣味等知識中,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條件。
要利用“學生渴求他們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引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因興趣而學、而思維、而質疑,并自覺地去創新解決。
語文版教材積極開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新資源,體現時代精神,適應時代需要。教科書用來培養現代開放意識的新課文占80%以上,里面既有充分反映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作品,也有充分反映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當代世界文化生活的篇章。這種充分體現時代、社會進步的現代意識和現代理念,讓語文學習與時俱進,大大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師也更應充分地利用好這些資源,《語文讀本》中的作品資源是教師激發學生創新興趣用不盡的源泉。
三、加強創新指導
1、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
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美國教育家卡爾·羅杰斯曾說過:“大量有重要意義的學習是從干中獲得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把語文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把所學語文知識應用于生活,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有效方法。
為了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鍛煉能力,我在班上成立了語文學習小組。小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班上每期的黑板報交由小組完成。老師只確定每期主題,然后由小組人員分工合作:擔任記者的積極到校內外采訪、撰寫稿件;擔任編輯的加工修改同學們的來稿;主編們則負責整體的策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主動學習寫作的意識大大加強,對各種體裁文章的駕馭能力、修改編輯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尤為重要的是,孩子們在實際的編采過程中,對語文素養的重要性有了切身的體驗,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2、培養學生創新個性品質。
學生的意志品質是制約學生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生的自信心、進取心、好勝心、情緒的穩定性及完成任務的堅毅精神等方面的個性品質,在創造性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時,應注意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探索欲、挑戰性;培養學生堅忍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和挫折的頑強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敢于標新立異、逾越常規,敢于言別人所未言、別人所未做的事。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耐心的幫助和引導,才有可能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品質,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氣氛;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善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樹立學生具有創造力的個性品質才能較好的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提高。只有當教師自己能夠打破傳統定勢,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才能更加靈活的去引導學生的發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
參考文獻:
[1] 張云榮.《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周口日報》2010年9月3日第04版:《教育視界》
[2] 譚 強.《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班主任》2001年 第1期
[3] 趙廣生.《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切實提高學生素質》《西北職教》2008年11期
[4] 趙 娜.《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2009年7月11日河北廣電網:
[5] 黃艷芬.《發揮三類課程優勢培養學生創新性個性品質》,《天津教育》2001年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