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延河
摘 要: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其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由于教師習慣于對教參的依賴、習慣于對課文不厭其煩的講解,面對新課程課時少、內容新、篇目多及缺乏明確的配套練習等現實,教師越來越感到“備課難”或“無法備課”了。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語文“備課”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備課;有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216-01
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突出強調了語文學習的自主性的實踐性。語文課程教學有極強的綜合性,傳統、落后的語文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學習和實踐的需要,更加注重思維和動手能力。現在語文教學不再以分析段落、中心思想為主,而是別開生面地逐漸融入了情感、美感、人文教育等新的理念,這實際上也是新課程備課中的切入點。在備課中,要強調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在合作互助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與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并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探究學習的能力。
一、備課以學生為主
新課改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真實狀態是決定課堂教學一切活動的出發點。每一個學生都是完整的、鮮活的個體,有其特殊的年齡牲和復雜的心理需要。老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設計,更好地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教學活動。
語文老師在接手一批新生應從不同渠道,以最短的時間、全盤掌握學生的的實際情況。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掌握學生的“知、難、疑、錯、趣”。我們必須承認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異、道德水平的不同,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有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個人教學習慣、風格對教學設計進行個性修改后的課堂教學,才能在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下按照各類學生的知識水平,有計劃地安排組織不同深度的課堂活動,以求得各類學生在心理上的一種平衡,促使優等生更加聚精會神、積極思維,后進生在心理上也會感到教師也在時時注意和關心他們,增強他們趕上全班整體水平的自信心,從而實現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備課要用心吃透教材
初中學段的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基礎,對課文的理解和鑒賞由于基礎和能力上存的差異,經常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因此要讓學生學有所得,每課確有收獲,教師就要對教材做有效處理。
備教材包括鉆研教材、教學參考書和查閱相關資料,以了解教材的教學目標、任務和要求,了解教材的結構體系及其與前后章節的關系,明確教材的重難點,并借助有關參考書弄清疑難之處和有關問題的來龍去脈。吃透教材,不僅僅是指對教學的某一篇課文或某課時教學內容的熟悉和理解,更指教師對教材的靈活處理。
課本是課程的載體之一,也是實施課程的平臺。教師在備課時要處理好課程標準、教材與教學設計的關系。精讀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研讀教師用書,弄懂教材的思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編寫教學設計。同時,在鉆進教材的同時又要跳出教材,拓展教材的內容,引入相關的課程資源、信息,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教材、課程資源的價值,使教學生動豐滿。同樣,也應該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根據實際需要重新編排或更改,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以更好地適應本地區、本學校乃至本班學生的特點,真正做到“用教材”。實踐證明,教師備課時用了教材,找準教材的落實點,有效處理現有教材,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
三、備課要精心設計好作業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科學合理地設計作業顯得尤為重要。新課標中著重強調“精心設計和選擇作業”,要嚴格控制作業量,以精選提高實效,減輕學生負擔。初中學段的語文作業應控制在30分鐘左右。
反思我們在語文作業設計上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一是作業形式單一。二是重視知識的識記,忽視了思維的訓練;重視作業的工具性,忽略了其人文性;重書面、輕實踐。三是作業缺乏系統性,多數老師以課為單位設計作業,沒有長期的安排等。
既然作業是教材的補充與延伸,就應該精心設計和選擇。它需要教師根據學生、教學的需要現行建構,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功效,使作業真正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因此,作業安排要遵循系統原則,作業內容與形式要多樣化。
四、認真進行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所產生的有效性進行反饋性的小結。過去常用的方法是單元測試,這種單一的方式只能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做出局限性的了解,無益于教師自我專業成長和學生的長期發展。著名教育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公式,即“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課后反思能幫教師及時認識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的成功與不足。通過反思,一方面可以聚沙成塔,積細流成江河,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另一方面把教學對象在認識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變成信息,暫時貯存,便于今后教學時借鑒使用,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是講好課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師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文化水平及專業水平的重要途徑。教師只有對教材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方法深思熟慮,了然于胸,才能在上課時妙趣橫生、引人入勝,達到語文教學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