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摘 要:本文主要對工傷行政管理效能的涵義進行闡述,分析影響工傷效能提升的因素及問題,提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徑選擇方式,最后對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評價體系的方法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升提供些許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研究
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我國社會經濟科學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實現工商行政管理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影響工商效能提升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提升的條件也是多方面的。在工商效能建設中,只有創造實現條件,選擇正確路徑,才能使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涵義
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是指,工商機關實現市場監管目標,從事市場監管執法活動時,發揮功能的程度及其產生的效益、效果的統一。其涵義包括:一是目標性,即工商效能提升的首要要件,沒有既定目標,談效能提升,只是一句空話。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的終極目標,為完成終極目標,還必須有階段性目標。二是功能性,提升工商效能必須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作用,即發揮組織功能、協調功能、控制功能。三是統一性,即效益、效率、質量、效果的統一。工商效能強調要有市場監管的總體目標與階段性目標,強調發揮監管執法的功能,強調監管執法能力、效率、效果、效益的有機統一。因此,在工商效能建設中,只有統籌兼顧,全面安排,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各要素和環節的作用,才能提升整體效能。
二、影響工商效能提升的因素及問題
(一)隊伍素質因素
素質是指人先天特性和后天社會實踐而獲得的內在能力。素質是能力的核心,而能力是人的綜合素質在行為上的外化表現。工商隊伍素質是指工商人員理解和認知法律對有關問題作出恰當判斷和合法處置的能力。工商人員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工商部門的整體能力和效能。素質更新主要指優良品德的修煉,專業素養的健全,廣博知識的積累,辦事技能的提高。
經過各級組織多年的管理培訓,工商人員知識結構得到改善,干部隊伍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現有的人員素質與時代的發展仍有較大差距,工商行政管理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水平不高。在“兩費”停征后,部分干部茫然不知所措,平庸、懶散現象抬頭,慢作為、不作為時有出現。激勵機制顯得乏力,制約機制作用不明顯,人員只進不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干部隊伍缺乏活力,這些都直接影響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資源配置因素
資源配置包括機構設置、人員調配、基礎設施建設和物質保障。如何合理設置機構,促進職能到位,發揮整體效能至關重要。人員調配是發揮效能的決定性因素。人員調配是否符合精干決策層、減少管理層、強化執行層的原則,直接關系到工商效能的提升?;A設施和物質保障是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其中信息技術是提升工商效能的重要載體。
工商系統機構名稱、上下職能基本相同,但力量整合不夠協調。機關內部,市場、公平交易、個體、登記、商標、廣告等部門與基層所都有執法辦案權,多頭執法導致處罰畸輕畸重、重復處罰,上下級工商部門之間權限劃分不清,執法資源配置不夠合理。有些地方工商部門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由公平交易部門實行集中辦案,但由于基層執法力量有限,辦案人才少,受移交時間和專業知識的限制,執法效能仍未得到提升。
(三)體制機制因素
工商監管體制屬于國家經濟行政管理體制范疇,良好的工商行政管理監管、執法機制會使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不斷適應復雜變化的市場經濟,能動把握監管規律,實現有效監管,提高監管效能。
工商機關雖然實行了垂直管理,但監管執法受當地政府影響仍然很大。在行政機構中存在職能交叉,工作界線不明確的問題,造成監管執法力量分散,缺乏合力,影響監管效能的提高。如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科學構建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化手段,向數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發展,提高市場監管效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問題。
三、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路徑選擇
(一)抓緊素質更新,塑造效能主體
效能建設既要“效”,更要“能”,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的素質和能力。行政效能的提高說到底要靠行政人員的素質提升,即優良品德的修煉,專業素養的健全,廣博知識的積累,辦事技能的提高。
1.加強學習培訓教育,提高政治業務素質。思想政治工作是各項工作的基礎,直接關系到整個隊伍政治素質的提高。組織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展理想信念、職業道德、黨風廉政等各種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組織干部學習文化知識和理論研討,定期組織業務知識學習,提高業務能力。
2.實施職位分類制度,激發隊伍整體活力。職位分類制度是建立科學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條件。工商機關可將人員分為企業注冊官、行政檢查官、后勤管理人員三個系列。企業注冊官是指具備專業資格,經過考評和聘任,在工商機關注冊登記崗位依法行使注冊核準權的行政執法類公務員。行政檢查官是指具備專業執法資格,經過考評和聘任,在執法崗位依法行使行政檢查和行政管理的執法類公務員。后勤管理人員是指為處理工商各項工作需要而從事財務、政工、監察、裝備、信息技術等行政管理和工勤事務人員。按工作性質又可分為服務性和技術性人員兩類。對后勤人員應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技術序列分等級,如政工師、經濟師、會計師、統計師等,按照其相應等級規定享受職務待遇及薪酬。以此構建職務晉升和職級晉升雙梯制,調動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為提升工作效能奠定組織基礎。
(二)改革監管模式,創新監管體制
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市場監督管理機構主要有三種模式:經濟警察模式、公平交易委員會模式、市場行政監督管理局模式。以上三種模式各有長處與不足,我國在借鑒國外模式時,應該吸收國外模式的長處。目前,我國監管模式采用市場行政監督管理局模式較為符合我國國情,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建立適應市場監管需要的大部制,解決權責不清、各自為政問題,解決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協調監管問題,努力提升行政管理效能。
四、建立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評價體系
(一)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評價主體及方法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效能評價可以依靠多元的評價主體和采用綜合分析法進行,保障效能評價的真實可靠、公平公正。
1.評價主體。工商機關及其上級機關在評價主體中占有重要地位。與第三者的評價主體相比,工商機關及其上級機關更加了解監管執法總體情況,更能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評價的重點和難點,對評價標準掌握更加準確、全面。第三方評價是評價主體另一組成部分。在發達國家,政府只是評價主體之一,民間評價機構,包括獨立的民間調查機構、大學科研機構和媒體組成評價委員會進行第三方評價,這有利于評價的客觀、公正。
2.評價方法。工商行政管理效能評價可以采用主觀測量和客觀測量方法進行。主觀測量方法可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訪談方式進行??陀^測量方法可通過監管執法統計數據獲得。如查處違法行為的案件數量、發展市場主體數量、商標注冊數量、著名馳名商標數量、合同履行率等。把主觀測量與客觀測量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最終反映工商效能的提升情況。
(二)評價指標
根據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定義,我們可以從工商行政管理的效益、質量、效率、時效、能力五個維度進行評判。
1.工商行政管理效益。工商行政管理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重點在社會效益,主要是看區域經濟發展的環境是否得到改善,市場主體是否得到發展,消費者權益及食品安全問題是否得到有效保護。社會效益評價指標主要有:一是市場主體發展情況。包括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分析定期發布,符合國家、省、市企業登記政策和當地經濟發展的市場主體數(質)量年增長率等。二是商標戰略實施情況。包括馳、著名商標發展數量,合同簽訂率、履行率等。三是違法行為查處情況。包括案件線索發現率及違法行為查處率,執法辦案檔案管理及信息化程度等。四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情況。包括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食品安全投訴率及辦結率,重特大違法案件處置等。
2.工商行政管理質量。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是指工商行政管理執法和服務的質量,主要從市場巡查質量、行政許可質量、行政處罰案件質量等方面進行衡量。市場巡查質量主要以巡查中違法行為的發現率來衡量,包括市場主體證照齊全率,無照經營率,違法行為發現率,重特大違法行為應急處置等。行政許可質量以受理程序是否合法,核準時限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等為標準。行政處罰案件質量以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程序是否合法,適用法律是否正確等為標準。
五、結語
為了更好的順應市場經濟發展,就需要推進工商行政管理效能,這也是讓工商行政管理更好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應該影響工商管理效能的問題進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使工商管理各項效能發揮作用,更好的完成市場監管執法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歐羅榮.論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建設能力提升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 02期.
[2] 陳海疆,田鋒,陳秀新,等.效能提升視角下的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轉型研究[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3年 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