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睿
在21世紀的今天,手機普及并快速發展,標志著人們進入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從小學到中學幾乎人人都配有手機,從簡單的發短信、打電話到現在用手機下載各種APP軟件、傳輸各類信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以智能手機機發展迅猛,功能日新月異,人們利用智能手機可以做很多事情,當然也會對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校的高、中學段的學生,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手機成癮不僅對身體造成傷害,還對日常生活和學習造成了不良影響,致使其身心俱疲。手機成癮并不遜于網癮,而且正逐漸向低年級、低齡段傳播。因此,我們急需對手機成癮的現狀、危害進行分析,從而使學生更合理地利用手機。
什么是手機成癮?百度百科指出,手機成癮又稱手機濫用綜合癥、手機綜合癥、手機焦慮癥等,區別于對手機的簡單依賴,是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一種癡迷狀態。中、小學生手機成癮表現在:娛樂性手機成癮、情感性手機成癮、強迫行為性手機成癮、功能性手機成癮癥、信息性手機成癮癥等。
繼網絡之后,手機短信成為中小學生的新寵。手機作為便捷的通訊工具,滿足了中學生獲得信息的需要,情感發展以及人際交往的需求。同時,由于信息管理不完善,一些垃圾短信、黃色網站等信息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灌輸相關信息給青少年,也逐步腐蝕青少年的心靈。中學生因為辨別能力弱,自制力差,心理發展不完善,因此會陷入其中無法自拔,而發展至手機成癮。此外,中學生的從眾心理普遍,好攀比,從功能機到智能機,擁有一部時髦的手機是他們作為新興人類的標志。再者,中學生為了把情緒進行遷移,常常通過短信、QQ、微信、微博等渠道,使各種負面的情緒得到發泄。因此,手機短信的功能迎合了中學生的這一心理要求。具體來說,手機成癮對中學生的危害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危害身體。手機通常具有較大的輻射,一旦手機成癮往往會出現由輻射引起的疲勞感增加、視力下降等。據統計,全世界手機用戶已達吸煙人數的3倍。因此,專家認為,手機的危害將比香煙更嚴重。手機成癮的學生會把大量的時間花在手機上,特別是晚上,他們有的凌晨還在床上“奮斗”玩手機,第二天便是起床“困難戶”,長此以往,鐵打的身體也會累趴下,睡眠不足導致記憶力嚴重衰退、精神憔悴、體重下降等。研究證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顱骨比較幼嫩,手機輻射會對青少年的腦部神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配有手機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反應速度都會明顯下降。同時,手機還會使人聽覺受損,免疫功能失調。另外,它還是致癌因子,能誘發白血病和腫瘤。由于手機應用歷史還很短,還有一些危害性沒被科學家發現。
第二,危害心理。手機成癮后通常會引起焦慮、抑郁、恐懼。患者必須每天將手機帶在身邊,隔幾分鐘就去看看手機是否有新信息或新電話。別人的手機響了也會急忙去看看自己的手機。即使沒有事情也要用手在手機屏幕上滑動幾下才能正常學習。如果無法使用手機,就表現出焦慮不安,莫名其妙地對同學發脾氣,無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手機成癮的學生一旦離開手機,日子就會變得難熬,人會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他們太過于沉迷在手機的虛擬聊天世界里,會感覺現實世界與理想的虛擬世界有差距,一種悵然若失感就會產生,厭世的情緒也會高漲,由于手機聊天的形式豐富,當習慣于手機里的文字與圖片的聊天氛圍時,會弱化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友技能,不善與人交流,孤獨感油然而生,繼而變得性格孤僻,與同學們格格不入。
第三,影響正常的學習。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時,假如將大把時間花在玩手機上,這極大減少了中學生本應該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本末倒置,學習還能好么?倘若中國的中學生都是這樣,祖國的未來還有希望么?
第四,增加經濟負擔,助長攀比心理。中學生買手機,每月還要支付一筆話費,客觀上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另外,手機的更新換代很快,一部分家境較好的學生往往追求使用新款手機,中學生中使用蘋果手機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這樣,很容易助長學生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學生思想的健康成長。
第五,疏遠親情。目前,家長紛紛給學生配備手機,對他們進行電話管理,其目的是想拴住學生的心。家長的一片好心,學生并不理解。家長由于工作繁忙,依靠手機對學生進行管理,這樣減少了對學生面對面的教育機會,減少了家長與老師直接的交流與溝通。家庭教育實際上由實變虛,由直接到間接,由親近到疏遠,導致家庭教育不到位,出現了漏洞。個別學生可以隨心所欲,任意撒謊,養成了極壞的習慣。學生手機成癮后,哪怕有時間回到家里,也是坐在沙發上或者在自己的房間里面玩手機,懶得和父母交流,親子關系就越發疏遠。
綜上所述,手機成癮對中、小學生的危害之大,應足以引起家庭、學校、社會的重視。就如電影《手機》里的一句臺詞,“手機如果不善加利用,就不再是手機,而是手雷。”
(作者單位:貴州省興義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