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道權
摘 要:地理教學應是一種生動有趣的講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落實新課程的精神。理想的地理教學應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展的過程。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對興趣這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習興趣;教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04-01
一、教師要精心規劃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首先,課堂教學要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學生對衣食住行、自然現象、現代農業發展等地理知識興趣特別濃厚,而現行地理課程在這些方面卻只有零散的一些簡介而已,因而教師講課時不能很好地利用其素材進行更深層次的發掘,從而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需求、興趣,采用開發與之相適應的校本內容進行教學補充。此外,校本課程素材的發掘,在一定程度上可彌補現行的國家課程的缺憾,例如:可以在閱讀課啟發學生閱讀《云南地理》,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更好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把學生主體性集中在校本課程中進行細致有效的發揮,并留給學生足夠的發展空間和相應的素材,讓學生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與發展,同時也為學校的特色建設提供了組件。
其次,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在一堂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定課題,諸如一堂課的內容、采用的方法、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時間以及授課的時間安排等都由學生自己來定。可以認為,凡是與地理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都是學生說了算,讓學生樂于完成自己選擇的一切,教師只幫助學生確立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識。事實上,地理課程中的某些教學內容并非一個學生能獨立完成,這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互相合作幫助才能完成。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盡量多設計些有利于人際溝通與合作的作業,使學生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不必局限于單獨完成,也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才能較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學思想。
再次,大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從地圖中獲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視圖像的系統學習。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構成了一個“圖像體系”。這些圖像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這些圖像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最后,課后布置作業要科學合理傳統的地理作業在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上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緊密結合周邊實際,激發學生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若能將課本的資料與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聯系起來,賦予學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現知識的價值,那么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
三、地理教學與歷史知識結合,講故事中學習知識。
中學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多種知識綜合的學科。著名科學家錢學 森稱它是一個“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多種學科相互聯系,影響很大。在中學地理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 博覽群書,廣泛涉獵多學科的知識,中學地理教材中蘊含的歷史知識比較多,在地理課教學中緊扣教學內容, 挖掘地理課中的歷史知識,有意穿插一些生動的歷史知識教學,能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促進地理知識的掌握。
在備課時,結合教材中所涉及的歷史知識進行學習,研究,使其納入地理知識的體系之中,建立地理 、歷史知識的有機聯系。例如:講述世界主要航線時,可聯系新航路的開辟等歷史知識。
另外,對待地理知識,特別是人文地理知識,要結合歷史大膽致疑,不迷信課本。例如:日本經濟的發展,課本只說“利用其便利的海運,發達的科技,高素質的勞動力,高效率的管理”。但對稍了解近代史的每個中國人來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侵華戰爭中奉行的“以戰養戰”的政策和對中國和其他國家財富的大肆掠奪使日本戰敗后并沒有一蹶不振,相反從戰爭中的獲利竟使日本財富的原始積累轉換成科技財富。這是這節《日本》課中的對日本經濟的一種誤讀。通過與歷史知識的結合,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新對知識有了升華。
四 、掌握地理課堂教學的調節藝術
教師自覺地運用“控制論”的原理,對地理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使課堂出現張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整個教學流程呈現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調控態勢,這是現代地理教學的顯著特點之一。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常用的調控方式有以下兩種:教法調控和興趣調控,運用這兩種方式:教法調控與興趣調控。
1、教法調節。地理課堂教學的調控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學生集中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美學的角度講,引起人們審美注意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客觀對象的新異性和多樣性。因而,課堂教學方法是否新穎、是否多樣,也是決定能否有效地實施地理課堂教學調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運用教學方法對地理課堂教學加以調控,首先,教師要克服教學方法模式化的傾向,追求教法的新穎性,以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穩定的注意力。當前,地理課堂教學要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陳舊模式,建立以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主的新模式,確實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體位置。教師不能越俎代庖地代替學生學習,而是重在誘導、引導、指導,讓學生積極活動,主動參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引路,學生走路,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思考、討論、訓練、實踐等多種學習活動,獨立地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2、興趣調節。興趣是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發生興趣時,總是學習積極主動,樂此不疲。因而,如果教師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地理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么,地理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將牢牢地掌握在教師的有效調控范圍內。
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馬觀花、浮光掠影的淺表,而應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加以分析比較,揭示其間的共性與差異,進而探索其所以然,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也可適當聯系地理科學的新資料、新發現、新理論、新問題,如南北極考察、太空探索、外星文明、厄爾尼諾現象等,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之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