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甜
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推廣,小學科學的課程教育地位快速提高,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主人地位也逐漸得到確定。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科學課程實施方式進行改革,需要教師借助創(chuàng)新教學思想的幫助,理清教學思路,改善科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雖然新課改給小學科學教學帶來了不小的改變,但仍然一些問題需要快速解決。本文以新課改下小學科學課程實施方式探討為主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探討與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和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科學;新課改;問題;實;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19-01
引言:新課程理念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落實,給當代小學生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科學學習體驗。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更新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模式,更新科學課堂中師生的角色,對于教師教學積極性以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高都有促進作用。發(fā)現(xiàn)小學科學教學在新課改中遇到的困難,結(jié)合實際情況整改科學教學方式,才能保障小學科學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一、新課改下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的問題
1、科學課堂無原則活躍。每一次新的教學思想產(chǎn)生,總是有部分老師會為了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在新課改過程中,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忽視了自身在課堂活動中引導作用的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過于自由,反而會影響教學的質(zhì)量。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重新審視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地位,同時也要求教師重視自己的教學主導作用。但很多教師只關注了前者,忽視了后者。學生在課堂中過于自主,會使課堂學習活動沒有正確學習目標的引導,學習效率反而不如傳統(tǒng)課堂。無原則的活躍等同于無價值的活躍,不是新課改所期待的教學狀況。
2、科學課堂設計混亂。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讓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利用信息技術去優(yōu)化科學課堂設計。這些新的教育手段的引入,無疑豐富了小學科學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每一節(jié)科學課的教學內(nèi)容與重點不同,對應的教學形式也應當不同。但很多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信息化,為了應用科學技術而利用科學技術,忽視了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與科學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沒有針對性的科學課堂設計,雖然讓科學知識更容易為學生掌握,但卻不易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學生無法通過課堂學習建立統(tǒng)一的科學知識體系。
3、科學課堂組織不足。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很多小學科學教師為了落實這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會將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拿出來給學生做科學實驗,讓學生通過操作簡單的實驗提升動手能力。小學生愛好,熱愛操作活動,他們樂于在課堂中實踐。在這一過程中,一部分教師只顧著讓學生動手操作,卻忽視了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這對于小學生思維發(fā)散性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教師在組織課堂時沒有考慮全面,長此以往,會讓小學科學課堂變得枯燥無味。
二、新課改下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的方式
1、利用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活躍有效性。活躍的課堂,會給小學生營造良好的科學學習氛圍。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較難。要將學生的注意力與活躍的課堂活動結(jié)合在一起,需要教師實施有效的提問。一個科學的問題,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足,課堂氛圍因此變得壓抑。也有教師太樂于提問,讓課堂成為問題課堂,但答案是單一的,這些問題無法激活小學生的科學思維。
有效的提問,是貼近小學生生活的提問,是能夠刺激小學生思維運動的提問。鼓勵小學生給出豐富的答案,并肯定小學生不同的看法。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影響植物生長的原因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出問題“我和小李都很喜歡花,她種得那盆生成得很好,我種得花長出來并不太健康,這是為什么呢?”。這一問題來自于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背景,教師以求助的方式向?qū)W生提出問題,能夠促進小學生快速思維。一些小學生說“老師,你沒有好好給花澆水吧”,一些學生說“老師,你用的土沒有營養(yǎng)吧”。在小學生一嘴一舌地表達中,課本學習內(nèi)容也得以呈現(xiàn),這對于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2、把握使用頻率,促進現(xiàn)代技術的融入。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融入到小學科學教學中,是對小學科學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小學生好奇心強,對于未知事物或者先進事物很感興趣。多媒體技術,是圖像信息、文本信息以及聲音、視頻信息的集大成者,能夠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一個形象的情境,促進科學教學水平的提高。但在應用多媒體實施教學時,教師也把握好度。只有適宜用多媒體技術的內(nèi)容,才能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變得有趣。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各種各樣的蘑菇知識時,受到地域條件以及自然條件的限制,很多小學生不能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看到多種多樣的蘑菇。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各類蘑菇的圖片,并引導小學生對圖片中的蘑菇進行觀察,總結(jié)蘑菇的特點,在師生交流中去傳遞科學知識。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科學教學內(nèi)容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促進高效小學科學課堂的構(gòu)建。
3、利用科學設計,加強課堂組織與把握。雖然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提倡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無論教學方法如何變化,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教師要重視課堂中個人角色的建立,科學組織課堂活躍,把握好小學生的科學學習行為,及時給予指導。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制作植物標準的知識時,為了豐富小學生的科學知識學習體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實驗的方式去掌握知識。教師鼓勵小學生將自己喜愛的常見植物拿到課堂中來,與其它同學一起去制作標本。在交流中,一些小學生過于興奮,一直在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標本。這時,教師要通過引導讓小學生相互交流,并在交流中動手實踐,完成實驗學習目標,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行的今天,講究教學的方式方法,制定全面的教學策略,是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面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教學手段進行更新已經(jīng)成為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的必要選擇。用現(xiàn)代化的手段呈現(xiàn)小學科學知識,才能促進小學生成小小科學家。
參考文獻:
[1] 胡衛(wèi)平,韓琴,劉建偉. 小學科學新課程實施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思考[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05:58-63.
[2] 陳木蘭,何冰,鄭民. 農(nóng)村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現(xiàn)狀及改進措施[J]. 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114-117.
[3] 蔡萬玲,吾甫爾·艾木都,程洪濤,劉坎龍. 新疆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 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