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摘 要:新課程標強調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及學習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跟本上改變了小學生機械性重復,死記硬背的學習狀況。強調課堂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環境。新課程標準注重體驗性學習、科學探究性學習,提倡自主創新、交流合作學習,倡導建設性學習。
關鍵詞:小學英語;新課標;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21-01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聯系生活的教學策略,目的在于使學生擁有的豐富的直接經驗。《英語課程標準》也進一步強調教學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盡量真實的語言情境,組織具有交際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應學會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語學習于生活體驗之中,把新理念推向課堂班級層面,變理想的課程為現實的課程,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方式,釋放學生的創造潛能。為此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做到了以下幾點,也從中感受到了新課改的實效。
一、更新教學觀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目前英語課堂教學是:雖然課程標準變了,教材變了,但教師的教學方法變來變去還是換湯不換藥,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其原因是廣大教師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教學上一直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填鴨式”教法為主,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也就是說,問題的根本在于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古人云:授人以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益。我們必須徹底改變目前耗時多、收效低的教學狀況。要徹底改變目前的狀況首先應從教師做起,教師要更新觀念。觀念是先導,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勤奮學習現代化教育教學理論,樹立人本主義教育理念,轉變角色,建立良好、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有持續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教師不改變觀念,不從自身做起,改變、現狀只能是一句空話
二、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和無意識的心理活動的統一,在認知方面有啟迪學生的可暗示性,從而使學生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接受教育輸入。即:如臨其境,觸境生情。如臨其境可以使學生感知的過程變得容易,觸境生情可以使學生的認知更加牢固。語言學習是行為習慣的形式,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的一種智力活動,應始終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語言能力的獲得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獲得用外語交際的能力的決定因素是學習者自己,教師不可能把能力教給學生,是學生自己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
語言的學習最好的方式是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感知語言,并在感知的過程中自己領會到語言的真諦。尤其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若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語言的本質,無需教師過多的解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語言,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課堂中我經常利用多媒體設備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文字、聲音、圖像等融為一體,創設學生主動參與語言交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語言觀。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更容易進入角色,課堂氣氛也異常活躍。
三、揮學生主體作用
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學習興趣的濃淡、個人主動能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程度。按照傳統的“師本思想”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那么,這種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也會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習動機被窒息,從而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 服務的,教師一定要認真了解學生,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學有所得;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盡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四、更新評價手段
德國教育家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學生評價的作用,評價也是一門藝術,好的評價手段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勵學生產生不斷向上的精神。學習評價可采用多種形式:形式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個人評與他人、小組評組合、等級與評語相結合,在教學中要靈活的使用。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勵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長在充滿激勵氛圍的孩子,會不斷進取。我的評語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贊揚的同學看到全班同學對他拍手喊出這些評語時,都是神采奕奕。我還采用書后蓋印兒、發放小禮物等激勵手段。有時,甚至親切的對學生笑笑,摸摸他們的小腦袋,都是對他們的一種鼓勵。學生在課后會互相評比書后的"印績"多少,一種你追我趕、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漸形成。通過采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驅使下,每個學生每節課都能有所收獲,在任務中不知不覺感受了英語,喜歡上了英語。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小學英語課堂。由于采用了多元的評價手段,每個學生在英語課上都是主角,他們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都覺得英語課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享受。
總之,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并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不斷充實我們的小學英語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