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玲
摘 要:教師對學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過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應充分采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實施情感教學,應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語文課可以用生動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向學生展示人物形象的美,這也是實施情感教學作用的重要的特點。
關鍵詞:情感氛圍;激發興趣;情感信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124-01
初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的養成階段,要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開發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學生的精神空間。將語言能力的培養融入到一種積極、愉悅的情感氛圍中,語文教學不失為一塊沃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多種有效的手段實施情感教學,從而培養、發展學生的情感。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熱愛學生,創設情感氛圍
課堂上不同的情感教學方式會帶給學生一種和諧而美好的溫暖,也會給他們的人生之路打下美好的基礎。教師的愛就像滴滴雨露,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教師對學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過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情感教育的最佳渠道。要真正實施情感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從審美的角度把握和領會教材,靈活地組織教學,尤其需要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講授來扣擊學生的心扉,撥動學生的情弦。創設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讓學生處在“我要學”的狀態下愉悅的學習。而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的影響下的特定情感的表達。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作者描繪情境是為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抒發情感,增強藝術效果。而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正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上課導語的設計要從情感出發,以情感作為敲門磚,以情擊情,才能叩擊心靈。創設學習情境,會激發學生思維,會讓學生產生期待,撥動學生的心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審美能力的提高又標志著學生的思想感情已經得到了升華。
語文教師應充分采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實施情感教學,應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如果在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創設一些能引起學生精神活躍的問題,就很容易撥動學生的心弦,進入文章的情境,深入理解文章的感情。
二、吃透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情感具有極大的感染性,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課可以用生動的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向學生展示人物形象的美,這也是實施情感教學作用的重要的特點。教材是課堂教學進行情感傳遞的重要載體,凝結了前人的智慧和心血,不僅向學生提供知識信息,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如自然之美、社會之美、人生之美等。語文老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把握文中涓涓不息的感情激流,領悟宇里行間跳動著的感情脈搏。因此,教師在鉆研教材時,首先自己要有所觸動,對課文的文字、作品的主題、寫作技巧等,細細體會,讓作品的思想觀點內化為自己的情感。通過對課文思想真情的深刻理解,讓學生充分體會“文章處處皆真情”,對生活充滿向往,對未來充滿遐想,從而為自己樹立起一種正確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心態。在教學朱自清《背影》,反復引導學生閱讀,分析文章:以背影開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車站相別的場景兩次寫到背影,細致入微抒寫了父子間的深情,催人淚下。文章結尾處再現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間,并與開頭相呼應。從課文的寫作背景及對“父親”的幾次背影描寫中不難營造一種“淡淡的哀愁”,并使這種氣氛彌漫到課堂中,深入到學生心靈,讓教師與學生、作者與父親的情感融為一體,產生共鳴學生的情感,學生自然而然進入課文情境之中,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義,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注重朗讀,感悟情感信息
“三分詩,七分讀”是我國古代就有的說法。正確的朗讀是視覺、聽覺與情感、思維的全方位投入。它能使學生從優美的韻味和流動的氣脈中產生妙不可言的感覺。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具有激發性和感染力,能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比如朗讀課文,講解作品時要根據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格調,“因情制宜”,該亢奮時要亢奮,當低沉時要低沉,讓濃郁、飽滿的情感浸入學生的心田。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做到朗讀傳情,少不了教師對學生富有感情效應的指導。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憂患意識,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愛國熱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敝灰熳x成誦,一幅壯麗遼闊的草原畫卷就會浮現在學生眼前。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時,一股豪情便會油然而生。
四、語言生動,打動學生心靈
語文作為語言文學課,它始于情終于情,因而語文教師在授課時,應飽含熱情,力求以最簡潔明了的語言,繪聲繪色,繪情繪景,生動而形象地傳達作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從“語情”中感受到作品的美,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從積極的情感出發,抓住作品中蘊藏的豐富內涵,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調動情感,深入學習只有教師的語言情感激發了學生的感情,他們才能進入文章所創造的意境,達到教學的目的。教師應盡量用新穎、優美、恰當、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匯結合自己的語言,力求新鮮、生動、洗練,既有情有味,又有藝術性。還需要注意表情、目光、手勢等非語言手段的輔助作用,增強情感表達的形象性,促進學生激情的爆發。把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結合為文體語言,聲情并茂,“一石激起千層浪”。
情感如同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土壤里。教師要重視情感教育,注意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讓學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起來,輕松起來。語文課堂教學一旦注入強烈的情感,課堂教學就有了豐富的情味和感人的氛圍,從而使語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偉娟.“情”之所至金石為開——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語文教學之友.2011(07)
[2] 王曉光.情感: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