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如政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是新課程、新觀念、新方式實施的主要渠道,在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安排上,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這樣有利于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能力,能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隨著新一輪課程的不斷深入,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諸如此類的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本文以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研究課題,從以學生為本、以課堂為本等多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課堂教學;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教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23-01
《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實踐中,傳統教學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尤其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活力,學生的個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彰顯。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厘清。
一、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新課改實施幾年來,從總的情況來看,制約新課改能否順利實施的最關鍵因素就是師資水平,而實驗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體現新課改精神的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的成長,觀念更新是前提,專業化成長是基礎。新課程的制定是基于許多新的觀念基礎上的,因此,能否理解、認同、內化這些新的觀念,是關系到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最基本的條件,也是要反復抓、抓反復的貫穿于課改始終的工作。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真正將這一核心理念轉化成教師的行動,必須具備以下觀念:第一, 教師必須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這是現代師生關系的核心要求,也是很多年以來就倡導的,“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就是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教師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意識,還要建立教學民主的策略和規則,而現實情況并不樂觀,可以說還遠遠沒有形成。
如果沒有了不平等形成的教師的權威,沒有了師道尊嚴,沒有了教師對學生的絕對控制,我們的教師是否還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是否還能很好地組織教學?答案肯定是不唯一的,有的教師能做得很好,而有一些教師恐怕很難適應,甚至連正常的教學秩序都很難維持,教學質量更難以保證,這部分教師又很容易回到教學非民主化的老路上去。因此,如何營造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同時做到“活而不亂、秩序井然”,就成為擺在全體教師面前的一個迫切而又非?,F實的問題。
二、創新課堂師生交流模式
以往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交流”。其實,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不僅是一個長者、智者,更多的應是一個友者,做一個學生忠誠的傾聽者,給學生一個表情達意暢所欲言的機會。這不僅是一份理解,一種尊重,同時也是一種認可,一種期望。 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多媒體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朗讀指導,十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的朗讀方式是多樣的,有個別讀,男女生分別讀,全班讀,還有配樂讀,教師手勢指導讀等。學生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朗讀水平呈梯度提高,把文本內容,文本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內化成自我的東西,產生了獨特的情感體驗。優秀的語文課堂無不洋溢著師生交流的勃勃生機,教師要認真審視語文課堂交流,建構師生互動交流的語文課堂。
新課改的核心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教法時要創造條件、提供機會,促進學生的發展。就語文學習而言,只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言素養,不管是傳統的教法還是現代的教法,都應該為我們所選擇。重視師生交流、深入研讀文本、教師親口范讀、手寫板書等教法是符合母語教與學規律的教學方法,是母語教學的經典理論和實踐經驗,應該繼承和發展。要讓有效地交流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通過交流,學生的知識領域都得以開拓,科學精神得以啟迪,探索熱情得以增強,情感水平得以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教學中,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語文綜合性學習,不但激發興趣,還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于提問,提出有價值問題要鼓勵,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資助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過程、交往狀態,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發掘學生的創新、創造潛能,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創造性得到最大的開掘。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要教師的活動,學生必須進行參與,要有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的時間和空間,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使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活躍,鼓勵學生創新,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創新意識。
總之,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應該更好地解放學生的大腦和雙手,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應從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注重語文教學知識的拓寬延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認真設計小學語文的作業等方面來教學,才能培養出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現代化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