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大富
摘 要:本文探討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素材的要點和關鍵, 為小學數學生活化以及生活素材數學化提供了一些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素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39-01
一、生活素材對于教學目標實現具有促進作用,教師要精
細地進行加工和選擇首先, 教師要認真地對教材進行鉆研,讓教學目標和生活素材實現有效結合。教師要明確教材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實現對教材意圖的深刻領會, 只有教師將教材研究透徹, 那么對生活素材的選取才能精準、有效。教師要在種類繁多的生活素材中選擇適合于實現教學目標的素材, 那么就必須對教材進行認真的研究。教師在選擇生活素材時應該把握最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原則進行, 使得生活素材能夠和教學目標實現有機結合。
其次,教師要了解自己的學生, 讓生活素材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數學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數學生活素材都和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 即使是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 小學生很有可能并不熟悉。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盡可能的了解小學生的生活, 感受小學生在其所在年齡階段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 掌握小學生在小學階段認知能力發展的不同階段, 使得自己選擇的生活素材能夠有效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選擇的素材不能脫離小學生的認知能力, 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不能將自己的生活閱歷套用到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之中去, 想當然地進行教學素材的選擇。
第三,在數學知識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也要注重生活素材的數學化。很多生活素材并不直接適用于數學教學, 有的生活素材包含和數學教學無關的問題, 有的生活素材中包含的信息比較隱蔽, 有的生活素材在應用到數學教學之中時會旁生出很多其他枝節。小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比較差, 教師選擇的生活素材過于間接和復雜只會導致小學生對教師選擇的生活素材無所適從。所以, 小學數學教師要從教學的角度對生活素材進行數學化加工和培養, 將生活素材轉化為數學模型。小學數學教師還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認知能力, 將生活素材轉化為生活化語言。
第四,小學數學教師要盡量實現數學經驗和生活經驗的雙向互動。教師選擇生活素材的時候要不僅僅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環境, 也要突破學生現有的親身經歷。教師要吸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數學信息資料, 并結合教材進行有效地整合, 同時應該開放教育空間, 向學校、家庭以外延伸, 引導學生深人生活實際, 通過社會調查、數學實踐活動等, 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 積累和豐富實踐經驗, 實現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得到拓展。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應該突出小學數學課的本質,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化的過程
1、小學數學教師創設的場景不僅僅要是生活化的, 更要是數學化的。小學數學教師本不應該將生活場景進行簡單重現。不能僅僅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 這樣容易導致數學課流于活動課或者游戲課, 使得學生在生活化課堂中只能對已有的知識和技能進行重復訓練, 數學課的本質則難以體現。教師在創設情景的過程中應該設置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最好能夠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 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 所以說教師設置的情景一方面要起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更要在數學學習中起到導向作用。比如說, 我在進行除法余數的教學時,我創設了在六一兒童節給每個小朋友分發禮物的場景, 讓不同的小組將不同顆糖平均分成四份( 2 顆、23 顆、24 顆、25 顆) ,讓學生對除法算式有更深的理解, 以此激勵學生, 如果學生研究的好的話, 那么在下課后糖就可以分給他們吃, 這樣大家都積極的參與到討論之中去。
2、運用生活素材進行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數學能力的提升,生活化只是一種手段。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標準中強調小學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讓學生感受到將抽象問題轉為數學模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生活素材是數學化的過程, 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利用生活背景把數學知識抽象出來獲得相應的數學概念, 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概括、整理從中尋找出普遍規律, 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建立“ 數學模型”,并能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 用數學方法揭示生活的“ 數學內核”,再用“ 不變的數學方法”解決千變萬化的生活問題。如在教學基數與序數時, 我組織學生對生活中的樓房進行觀察, 并用游戲活動中較為熟悉的積木搭建房子, 一塊積木代表一層樓房, 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 幾” 和“第幾” 的概念, 讓孩子在模擬生活的樓房中明確一共有幾層與住在第幾層的不同含義, 在這樣的活動中, 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就變得生活化了。
3、小學數學巧用生活素材能夠促進學生從經驗思維向數。學思維的轉化, 我們一直強調小學數學教學要運用生活實際, 但是數學學習和實際生活還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 數學是抽象化的生活, 是對生活的歸納和總結, 要求我們舍棄事物的具體內容而保留其中的量的關系。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日常數學和小學生所學的作為一門學科和科學存在的數學是有本質區別的。日常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緊密, 和生活實物和事物的對應性比較強,涉及到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比較淺顯, 抽象化的水平比較低, 沒有對數學進行系統學習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日常數學解決問題。但是作為一門科學存在的數學, 則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性, 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感受到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適用性, 進行數學思考要具有運用數學符號描述事物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等, 這需要在受到思維鍛煉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認真研讀教材, 充分了解小學生思想的基礎上,對生活素材進行謹慎選擇, 不斷實現生活素材數學化和數學教學生活化進程, 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