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281-02
英語是一門語言,要真正的學好并掌握一門語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從事了8年英語教學工作后,對此的體會就更加深刻了。每個年級優秀學生的比例不足5%,中下游不及格的學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困生明顯偏多。要想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抓好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我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注意做好對后進生的轉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積累了一點經驗。下面就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提高教學質量,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重視課內課外的教師——學困生情感交流
富有新意的課初開端。每堂成功的課都有一個好的開端。古人云:“萬事開頭難”,意即凡事要有一個好的開端不容易,有了好的開端,其他事情也就不那么困難了。一堂課開端質量如何,將明顯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方向和效果。課初開端主要任務是使教學一開始便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方法是富有新意、不拘一格、時間長短適當。英語課課初開端的方法很多,這里僅舉幾例。
1、用英語“寒暄”。一上課,教師一進入課堂,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就開始了。師生彼此自然地致以親切的問候,用英語“寒暄”一會。
2、了解學生的活動。如果學生剛看了一場電影,我就讓學生就該電影作幾句簡評。假如學生昨天剛舉行了年級足球比賽,讓他們就此作一短小新聞發表。還可讓學生就所讀書報雜志談讀后感等。
3、讓學生輪當新聞發言人。一個地方,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發生了什么大事,讓學生輪流作新聞發言人,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
4、值日生專題報告。有計劃地安排每日的值日生專題報告,值日生可事先作些準備,一上課便讓其面向全班作值日生報告。
5、講小幽默故事,笑話或猜謎語等。我在進行這些活動時,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
二、方法得當,科學引導
1、優化課堂,激發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地主動,提高效率。
學生英語成績一旦落下,就會產生厭學情緒,上課不集中精力聽講,而且還會在課堂上搗亂,使教學活動受到影響。為了讓他們逐步的喜歡上英語、學英語,我采取了由易到難,由游戲到教學的方法,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這門語言。學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開口,我盡量將難度適度的問題去問他們;叫他們到黑板上寫有把握的句子;朗讀事先讀過多遍的課文,當學困生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帶微笑地說:“very good”,他們往往因為得到這兩個詞而激動,我也為他們的一點點的進步而興奮不已。這樣學困生開口的習慣慢慢的養成。一學期下來,學困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加強,消除了畏懼心理,為了延長學困生上課專注的時間,我常結合課文做些游戲,教點歌曲,聽聽錄音,講些有趣的小故事等。課堂上將好學生搭配起來,采取集體,小組,雙人,個別活動訓練,凝聚學生的注意力,調節他們的情緒。讓學困生在和諧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2、列計劃,定目標。學生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就及時地幫助他們列出學習計劃。由于他們基礎較差,接受新知識教慢,我都利用課余時間幫助他們做好課前預習,做到“笨鳥先飛”。在課后也及時督促他們進行復習和鞏固。一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獲得學習動力的源泉,學困生之所以差,沒有奮斗目標是一重要原因,我對每位學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給他們制定了短期學習目標和長期學習目標,而且經常檢查這一目標,及時修改目標,讓他們經常達到自己的目標,并嘗試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同時利用班級和同學的力量來幫助他們進步。鼓勵優秀生主動與學困生結對子,幫助學困生進步。并不斷地加強班級凝聚力,利用集體給他們加壓,使學困生意識到自己的成績落后會給班級拖后腿,為了班級榮譽致使他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3、家校配合,共同督促。對于學困生的轉化但依靠學校和教師是不夠的。有部分家長自身就對孩子失去信心,認為他們不會再提高,能夠上完中學就不錯。這種思想對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成為學困生轉化的思想障礙。因此,學校應多與家長聯系,要求家長配合,首先恢復他們的信心。
對于學困生來說,要想進步自然要付出的更多。在校期間由老師督促,回家之后也要做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這些的督促與完成就要靠家長的支持了。只有學校與家長能夠配合起來,共同的努力,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并不難進行。
三、創造積極的課堂心理狀態養成良好的情感
對于學困生來說,一堂課40分鐘猶如一天,在課堂上如坐針氈。他們的焦慮顯而易見,可采用以下方法來創造積極的課堂心理狀態以消除學困生的高焦慮:
1、不失時機激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困生進行激發,抽出時間作思想工作,見縫插針地進行點化,以熱情、歡迎、和接納的態度鼓勵學生,不要歧視和冷嘲熱諷。
2、多給他們提供參與機會。如課堂發言、課堂游戲、作業講許,都給學困生一定傾斜優惠,讓學困生也能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使其逐漸培養起學習的興趣和迎頭趕上的信心。
3、化簡與圖示。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有較大差別,如總是詳加說明,課堂必然枯燥乏味。如在教學中注意化簡和圖示語言知識并使列舉、解釋和其他呈現教材生動有趣。這樣可以減輕學習負擔,使課易于接受。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學困生在學習中的高焦慮。
4、耐心開導。教學中經常可以看到由于中差學生對自己信心不足,爬出差錯,以致影響了正常的思維活動。對此,教師要開導他們,講清“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說明學生在學習中出差錯是很正常的。在具體教學中,學生答錯了問題或發錯了音,心里已是十分惶恐不安。這時,教師在用嚴詞厲色或尖酸刻薄的話去傷他感情,那些自尊意識較脆弱的人學困生便越來越缺乏信心。實際上在語言操練中教師不應當,也不可能事事處處求全。學生出些差錯,也不影響操練。降低學困生高焦慮比語言知識教學更重要。
5、同學間的互助。讓學習好的同學與學困生結成對于互相幫助,即取得好的效果又密切了同學關系。這樣,有助于養成學困生的良好的心態。
總之,教學是一門學問,上課是一門藝術。要想教好學,上好課,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績更是很難。不過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較好每一個學生,幫助每一個學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新世紀中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使人類的交往愈發重要和頻繁,外語教學的責任也就越來越重。我們要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面向”的指示培養高素質的外語人才,使他們能為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貢獻。對于英語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勢在必行,而且必須做好以上是我在英語教學中轉化學困生問題的一點做法與體會,說出來與大家一起探討,也希望每一位教師能夠重視學困生,多多的轉化學困生。這也是抓好整體教學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