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榮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文學科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fā)展為課程發(fā)展的前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科素養(yǎng)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著力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課標的提出,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策略方面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近兩年,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據教學實踐,談談筆者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深入文本,吃透教材
新課程提倡開發(fā)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科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文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在教學中,每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出“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的,則在一旁作上標記。對于要通過查字(詞)典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認真地把課文朗讀或默讀幾遍,發(fā)現一些難于把握停頓或比較拗口的語句,及時做上記號,備課時寫入教案,課堂上予以指導。此外,在閱讀各種教學參考書的同時,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guī)缀跏且粴夂浅伞Un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執(zhí)教,但卻不能離開教本上課。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個一般的標準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個性,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許要花費許多時間與精力,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但它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二、教學中要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人常說“貪多嚼不爛”,如果教學中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就形不成教學重點,難點也難于解決。所以從一篇課文的內容中,要舍棄零碎的、不明顯的、易理解的、非重點的,應篩選出最佳的方案,力求把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進行深、廣、活、透的訓練。教師上課前對教學的相關內容要進行精心加工處理,要精心預設,知識結構要嚴謹,課堂上講解要精練,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精粹的信息。根據教學信息論的觀點,要把教學內容濃縮成一點,再圍繞這一點展開,有效地排除課堂中無用信息的干擾,讓學生能充分接受本質性的知識信息,從而提高單位時間內信息傳輸的質量。
三、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運用各種形式學習的策略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2)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fā)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
(3)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yōu)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為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發(fā)現別人,互相學習;鼓勵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推行互改作業(yè),重新認識。
四、正確運用表揚與批評的藝術
表揚批評與獎勵懲處是一致的,是領導激勵部屬、調動全校職工實現奮斗目標的一項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一項行之有效的領導藝術。獎懲分明,從古到今都非常實用。表揚批評恰如其份,就能調動積極性;運用不好,就會適得其反。作為校長,不論對誰都一樣,遇事講原則,不能因人而異,而應一個標準量到底,一面鏡子看人、講事、辦事、處理事,一視同仁,否則被罰者不服,校長威信逐漸喪失。
在對有錯誤的部下懲罰批評時,要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一要掌握被懲罰批評者的性格,要心平氣和,以坦誠、和藹可親的語氣,與部下交流出錯的原因,改正的方法,被罰的依據,令部下高興接受,不帶情緒回家,不背包袱上班;二是在批評錯誤的同時,肯定被批評者的優(yōu)點、長處和成績的一面,并提出光明的前途,使其感到缺點錯誤的出現并沒有令領導對自己失去信任,反而得到的是安慰與幫助;三是一般情況下不直接批評人,主要批評事,批評這種現象,清除影響,引起他人的重視,同時注意不將個別問題引申為普遍性問題在會上講;四是一般情況下,若不是原則上的錯誤,私下個別交換意見、交心,要求以后注意改正就行了,不帶原則性而帶普遍性的問題,針對現象、事實,在會上不點名提醒大家重視改正;五是批評時也需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不把話說絕,人無完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知錯能改就行,不要傷害感情。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