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萌
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給每一位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為適應新的課程標準,教師一方面要實施探究式的教學策略,另一方面要開展情境化的教學活動。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認真制定教學方案,做足備課工作,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巧妙依托課堂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新的課程標準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強調學生接受學習,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并在課堂上進行機械訓練的這種狀況,要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課堂的優化,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勤于思考,樂于探究,逐步培養小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自覺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興趣的導向下,以飽滿的熱情從事探究性學習活動。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雖然新課標已經全面實施,但是,在小學數學的具體教學中學生被動參與學習、課堂氣氛沉悶、課堂效率低的現象還非常普遍,因此,我們要潛心研究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精心研究課堂設計,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創造條件。總體來講,我們應該采取以下策略來優化小學數學課堂。
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倡導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在興趣的驅使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與我們所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吻合的,我們應該在課堂設計和組織的過程中,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兩點:一是要做好教學設計,特別是入題部分的課程設計。每一節課的開題部分是一節課的重點,開題部分如果比較有感染力,就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求知欲望,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可見開題部分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情境氛圍的帶動下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質量。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為學生創設積極的、和諧的、愉悅的學習環境,讓他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進而使他們樂于學習,以學習為樂。
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權威,是課堂的中心,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而學生卻只能被動地聽講和死記硬背,這對于自控能力相對較差的小學生來說,顯然是不可取的,不僅使小學生養成被動學習、不獨立思考的不良習慣,還有礙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提高,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背道而馳。鑒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刻苦鉆研教材,按新課標的要求,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熱情,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積極發言,啟發學生自己動手尋找答案,讓學生成為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把學生當成課堂教學真正的主人。
三、巧妙設置懸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解決問題的需求是否迫切是關系到學生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素,解決問題的需求越強烈,他們的思維就會越活躍。小學生處于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特別是對一些新奇的東西,很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教材和兒童心理特點,多提出一些新奇的、具有吸引力的問題,為學生設置懸念,因這些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的好奇心轉移到學習上,努力探求新的知識。例如,講授“從不同角度想問題”的時候,給學生們出示了這樣的問題:有一天,小白兔的媽媽讓小白兔背著8朵小蘑菇送到外婆家去,接到這個任務以后,小白兔背起蘑菇高高興興地出發了,走在路上,小白兔感到背的東西越來越輕,就趕快停下腳步,打開袋子查看,小兔子發現袋子里面只剩下了4朵小蘑菇,因為袋子破了一個大洞,不知什么時候蘑菇就丟了,后來,小兔子到了外婆家。請問小朋友們,他給外婆送去了幾多小蘑菇?很多小朋友說送去了三朵,實際上這個問題有多個答案,有可能是一朵,有可能是兩朵,也有可能是一朵也沒有。通過類似的問題,可以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感覺到很好奇,進而帶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學習當中。
四、在數學課堂上巧妙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把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手段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全面調動學生的感官,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思維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作為現代化的教學輔助設備,多媒體所具有的可以“以靜化動”的動態特征,可以解決數學教學內容中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教學難點。如,對于“圓”這個概念,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因此,在《圓的認識》這一數學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趣的動畫:在一片美麗的農莊旁邊,有一只狗兒被一根繩子拴在樁子上,小狗盡力想掙脫樁子,所以把繩子繃得筆直,小狗兒一會兒停下來朝主人的房屋張望,一會兒繞著樁子沒完沒了地跑,過了一會兒,小狗的主人從房屋里走出來,把狗牽走了。然后,同學們從動畫片最后的特寫鏡頭中,發現地上留下了明顯的痕跡:那是一條封閉的曲線,也就是教師在這節課所要講的“圓”。多媒體通過播放動畫的方式,將圓的形成過程,生動而直觀地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使學生對于“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這個概念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并加深了理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多媒體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科學為學生釋疑,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時機科學設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疑、質疑,并能通過自己的思考、運用已學的知識進行辯解,以科學合理的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教學實踐證明,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氛圍,就能夠促進小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快速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讓學生自覺地發現自己要學習的內容,合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六、結語
總之,教育是變化的,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新課程、新理念也時時沖擊著我們的頭腦,挑戰我們的已有經驗,面對新課程,我們需要反思,探索,創新,需要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智慧,只有教師的觀念更新了,在教學中不斷的提升自己,那么小學的數學教育才適應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