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瓊
摘 要:新課程觀認為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這一共同體的形成,告訴我們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成為學生真正的學習伙伴、朋友。為把新課程的觀點變成實際,我們初中生物教師更應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獨特、新穎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進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寬松的氛圍。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倡導自主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參與、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們要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探究新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變得愿意學習,樂于學習,提高學習能力和課堂效率。以往的教學方式重教輕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嚴重阻礙了學生主觀意識的發揮,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初中生物教師要改變這一現狀,應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把課內知識拓展到課外,這樣才有利于學生自主、全方位、持續和創造性的發展,這就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培養,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
凡事有興趣,才會主動地去探究、鉆研和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美國教育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性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因而,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利用好學習內容,適時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例如在上《傳染病》一節內容時,我先給學生放了“非典”時期,醫院給病房消毒、把病人隔離并給群眾注射疫苗的視頻。隨后問:“醫院這樣做有什么目的?為什么?”以此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欲望。然后結合當前季節進行提問:“現在是什么季節?應注意預防哪類傳染病?”目的是讓學生能學以致用,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把課堂教學中的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現象聯系起來,進行分析講解,可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知識的興趣和理解能力。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一旦被激發,其潛能便會得到開放,主體性便會得到弘揚。
二、創設良好環境,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給學生思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當然少不了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環境。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講出自己的疑慮,充滿自信地去學習。為此,我在生物教學中,經常開展小組討論、組間交流、集體評價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方法及過程,揭示知識規律和解決問題,充分體驗發現的快樂和學習的樂趣。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真正實現了師生間知識同步、思維共振、情感共鳴。而且在這樣的共同交流、討論和發現中,學生自由地放飛了自己的想象,提高了自我反思意識,增強了判斷力,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了生生之間的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精神。學生在這種輕松的狀態下,喚起了創造的熱情,釋放出了巨大的學習潛能。
三、利用激勵行評價,樹立自主學習的自信
激勵性評價是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教學中,教師應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在不同的場合采取不同的評價形式。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課堂上我們教師所希望的多是眾口一詞的所謂標準答案,并不過多地考慮那些非預料中的“偏離了主題”的回答,也許正是這些不起眼的回答才更好地展顯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對于學生的認識和實驗結果,正確的要充分肯定,有獨到見解的要多加表揚,錯誤的不要直接否定、草率批評,而是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分析原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在生物教學中,我會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因為喜歡鼓勵、被表揚,是人之常情,初中學生更是如此。學生通過閱讀能基本回答一些問題時,我鼓勵他:“你這次的表現真不錯,通過自己學習也能弄懂這些問題”;學生會主動去看一些好的課外書時,我表揚他“你能看懂這樣的書,以后很多知識都可以自己從書本、資料中獲得”等等。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我們教師都要以銳利的眼光去搜尋學生的閃光點,善于抓住機會鼓勵、表揚學生。
四、開展實踐活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實踐活動與課堂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外生物興趣小組、科技小發明、生物專題講座、環境情況調查、撰寫生物小論文等形式的實踐活動,能有效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發展愛好和特長,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活動,為學生學好生物,培養生物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在學習《珍愛生命》這一內容時,我先讓學生去科普教育基地學習,同時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的資料,了解煙酒、毒品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并把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論證,撰寫相關的小論文。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去調查、研究,能了解到生物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生產、生活實際以及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掌握科學知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此擺脫過去機械、枯燥乏味的學習,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總之,作為生物教師,我們要善于利用新課程標準和學科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自主學習構建和諧的平臺。尊重學生的差異,善待學生的錯誤,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