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莉
湖北省武漢市第八醫院(武漢 430010),E-mail:1255822368@qq.com
?
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動態心電圖特征分析
詹莉
湖北省武漢市第八醫院(武漢 430010),E-mail:1255822368@qq.com
摘要:目的觀察擴張型心肌病24 h 12導聯動態心電圖改變。方法選擇60例經心臟超聲檢查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并行24 h 12導聯動態心電圖監測。結果所有病例動態心電圖均有異常改變,其中以室性早搏為最常見(100.0%),其次是房性早搏(66.7%)及ST-T 改變(50.0%),其心率變異性值隨著心功能的降低而明顯降低。結論擴張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且多樣,復合心律失常的病人需進行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排除擴張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率變異性的變化,可能反映病人病情嚴重程度。
關鍵詞:擴張型心肌?。粍討B心電圖;心律失常;心率變異性;心功能
擴張型心肌病為心肌病的主要類型,約占整個心肌病的70%~80%[1]。它是一種病因不清、發病機制尚待闡明的心肌疾病,整個病理過程包括心肌細胞肥大、室壁增厚繼而變薄、心腔擴大,這一系列變化過程稱為心臟重塑過程。心臟重塑是擴張型心肌病在發病和發展的病理形態上表現,在心肌細胞、亞細胞、蛋白質分子、基因水平均發生了復雜的失調控變化,并可伴有心電重構,甚至是致命性心律失常[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60例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動態心電圖改變,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確診為擴張型心肌病經治療后癥狀好轉出院的病人60例,男32例,女28 例,年齡45歲~78 歲。入院時根據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21例,Ⅲ級19例,Ⅳ級20例。入選標準:符合第7版《內科學》擴張型心肌病診斷標準且所有入選病人常規心電圖檢查中均未出現持續性心律失常。所有病人入選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5 個半衰期以上。排除標準:糖尿病、甲亢、嚴重感染、持續性房顫病人。
1.2研究方法對所有病人進行24 h 12 導聯動態心電圖檢查,采用北京世紀今科醫療器械有限公司MIC-12H-3S型動態心電圖系統,心率、QRS 波時限和QTc 均由儀器自動測定。檢出24 h竇性心律進行心率變異性分析。具體測量指標包括正常RR間期標準差(SDNN),5 min均值標準差(SNANN),全程相鄰RR間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鄰RR間期相差大于50 ms的個數占總心跳數的百分比(pNN50)。頻域分析用快速傅立葉轉換(FFT) 方法獲得心率譜密度(PSD,ms2/HZ),并分析總頻譜(TF,0.01 HZ~1.00 HZ),低頻(LF,0.04 HZ~0.15 HZ) 及高頻(HF,0.16 HZ~0.40 HZ) 成分和低頻與高頻比率(LF/HF) 。

2結果
2.1心律失常類型及發生率60例病人中心律失常檢出率100.0%,每個病人至少出現2 種心律失常。詳見表1。

表1 60例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心電圖改變和各種心律失常的發生率
2.2心律變異性與心功能分級比較擴張型心肌病組心率變異性明顯與心功能NYHA 分級相關(P<0.05),其心率變異性值隨著心功能的降低而明顯降低,詳見表2。

表2 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心率變異性與心功能NYHA分級關系比較(±s)
3討論
擴張型心肌病是一種病因不清、發病機制尚待闡明的心肌疾病,整個病變過程包括心肌細胞肥大、室壁增厚繼而變薄、心腔擴大,這一系列變化過程稱為心臟重塑過程。心臟重塑是擴張型心肌病在發病和發展病理形態上表現,它在心肌細胞、亞細胞、蛋白質分子、基因水平均發生了復雜的失調控變化,并可伴有心電重構,甚至是致命性心律失常[2]。Olshausen等[3]報道,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83%~100%,復雜性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58%~87%,短陣室速為42%~60%,Meinertz等[4]認為,室性心律失常發生時大部分病人沒有癥狀,說明癥狀不能對室性心律失常起預測作用,但室性心律失常對猝死有預后判斷作用,單因素分析顯示室速是主要危險因素。Hayano等[5]提出擴張型心肌病病人可能出現內源性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神經遞質釋放增多直至耗竭,心臟β受體密度下調,從而導致擴心病病人迷走神經及交感神經均受損,以迷走神經受損尤為嚴重。這可能是擴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率變異指數均低于正常人的原因。本研究表明:①60例病人中心律失常檢出率100%,每個病人至少出現兩種心律失常。②擴張型心肌病組心率變異性與心功能NYHA分級明顯相關(P<0.05),其心率變異性值隨著心功能的降低而明顯降低,因此,擴張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發生率高且多樣,有復合心律失常的病人有必要進行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排除擴張型心肌病。
擴張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率變異性的變化,可能反映病人病情嚴重程度。
參考文獻:
[1]王士雯,錢方毅.老年心臟病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507.
[2]馬文珠.心肌疾病[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56-57.
[3]Olshausen KV, Stienen U, Schwarz F, et al.Long-term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Am J Cardiol,1988,61(1):146-151.
[4]Meinertz T,Hofmann T,Kasper W,et al.Significance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J].Am J Cardiol,1984,53(7):902-907.
[5]Hayano JL,Yamada A,Mukai S,et al.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correlates with the respiratory component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J].Am Heart J,1991,121(4 Pt 1):1070-1079.
(本文編輯薛妮)
中圖分類號:R542.2R256.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8.024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8-0872-02
(收稿日期: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