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是世界上聲樂表現中最常見,最普及的一種藝術形式, 各按自己一組的曲調同時演唱同一歌曲。是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 優美和諧動聽的合唱引導小學生思維進入豐富多彩的音響世界,而且還能使他們得到良好心理情感的健康滿足,受到正能量高尚美的熏陶,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藝術情操和音樂文化素質。
【關鍵詞】合唱 訓練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81-01
一、培養學生對合唱音樂的興趣
(一)合唱教室
用學校一間教室專門作為音樂教室,或稱合唱教室,用世界著名合唱團的簡介圖片, 走向世界級的歌唱家范競馬、陽光、廖昌永的照片美化環境,給學生充滿音樂環境美感, 有適合學生合唱時使用的臺階 “合唱臺”,音樂教室周圍附近應有鮮花、釋放氧氣好的竹林或者銀杏樹,綠色植物等。優美的音樂環境是會深深地吸引小學生觀看充滿音樂的圖片,閱讀歌唱家范競馬、陽光、廖昌永的故事,并到音樂臺上去唱歌。
(二)觀看網絡視頻,音樂會錄像和聆聽音樂
現在是“互聯網+”的時代, 國內外合唱團的網絡視頻, 音樂會錄像,光盤是很好的音樂資料。
讓學生觀看國內外專業童聲合唱團的錄像、光盤或對錄音進行欣賞學習等,學生聆聽美聲專家的演唱,感受聲音的高位置狀態,感受“豎”的聲音,感受歌唱聲音在咽管中運動的氣息“音柱”,感受聲音在咽管道里的歌唱等。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認知與欣賞水平。
二、培養學生良好歌唱習慣
對學生良好歌唱行為習慣的培養,音樂教師要求學生遵守紀律 按照學生常規進入教室,上課時認真聽老師的范唱講解,仔細地觀看老師歌唱時的口型和面部狀態。歌唱良好習慣的培養首先是坐姿;要求身體坐正,腳放平整,抬頭平視講臺。站立時抬頭挺胸眼要平視前方指揮。整體狀態是精神飽滿,表情自然;注意力集中,注意傾聽習慣、呼吸習慣、合唱中只有整體團隊 “在唱自己聲部的歌唱, 同時要能夠聆聽到另外一個聲部也在歌唱”等。嚴格要求學生會產生教學好效果也就是聲部的和諧與聲音的融合。
三、合唱教學
合唱音樂教學是一種聲樂教學集體大課方式,它能把每個學生的個性聲音統一到共性聲音之中去。學生們在演唱多聲部合唱,要獨立完成自己的聲部演唱任務,還又要與其他聲部合作完成協調,這對培養學生的音樂平衡感、音色感、協調感方面的綜合音樂素養起重要作用。音樂課的合唱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教學實踐中,學生音樂理解能力強的與一般的均同等耐心指導。小學生童聲合唱是在許多學生在變聲期前, 少數學生正在開始變聲, 因此,特別注意正確地使用嗓音、保護嗓子。
四、合唱的基礎訓練
(一)合唱的歌唱氣息基礎訓練
歌唱氣息狀態訓練理解“氣息是歌唱的發動機。”沒有氣息就沒有歌唱,歌唱必須有氣息的支撐。童聲合唱的教學中,從學生年齡特征和身心特征出發,把吸氣和呼氣動作分解開來,從生活的呼吸習慣進行指導。用“像聞花香”做深呼吸練習;用自然放松的生活呼吸半打哈欠的狀態來啟發學生打開喉嚨,放松下巴等。呼氣動作進行單項訓練。訓練采用 “打嘟嚕”,口鼻同時吸氣,吸到兩肺葉的底部,感覺是腰部向外擴張;然后小腹略穩住,然后均勻地吐氣,吐氣出來時雙唇不停的始終均勻 “打嘟嚕”,感覺氣息的支點在橫隔膜,聲音集中、明亮、有共鳴,再配合歌唱的呼吸三種訓練, 歌唱呼吸的發聲訓練, 歌唱呼吸的練聲曲等,形成氣息要深的,位置要高,聲音要豎的歌唱氣息基礎。
(二)歌唱聲音咽管通道訓練
培養學生用“高位弱聲”的發聲狀態, 產生明亮、集中、輕細的整齊,統一聲音質量。在合唱初級階段教學就采用聲音進入后鼻孔通道 “高位弱聲”的方法來訓練學生歌唱習慣。教師示范,讓學生領會:1.歌唱聲音氣息是波動。 把聲音“唱到額頭上去”感覺聲音氣息在流動,感覺聲音氣息是波浪式的“高位置聲音連綿”。2.歌唱聲音氣息像是顆粒性跳動。當腹肌運動時又產生 “有彈性、有力、短促跳躍。”感覺歌唱聲音氣息跳動。
(三)音準節奏訓練
統一的節奏、準確的音高是合唱聲音藝術基礎。訓練時,首先要求學生唱準上下行的自然音階。對長音,三度音,四度音,五度音和聲音的轉換練習,每堂課應該讓學生練習幾分鐘,讓他們唱準全音和半音,大調式音階的概念逐漸地加強。有聽辨和模唱后。兩聲部或多聲部合唱練習,學生演唱時做到能監聽另一聲部的音高及和聲,做到高、低聲部和諧統一的音準。
(四)分聲部練習
在教學實踐中,對于合唱作品的訓練要分開聲部來進行。第一步,先進行低聲部的訓練;第二步是進行高聲部的訓練;第三步是合唱作品的訓練;第四步,排練,排練過程是指揮、伴奏、學生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的全程,核心是舞臺正中央的“指揮”,伴奏和學生的行動都要隨“指揮”的手勢來進行。
作者簡介:
王涂偉(1987-),男,漢族,四川樂山人,本科,樂山市馬邊縣高卓營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與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