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寧
摘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于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有著重要意義。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明顯落后于經濟的發展。這主要是因為計劃經濟思維的影響、政府過多介入文化創意產業的運作、文化創意人才嚴重缺乏等因素。要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就必須進一步改革文化體制,加快制定和完善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和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進一步界定好政府在這方面應該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文化體制創新;思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并明確提出了國家要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任務,這是我們黨進一步深化改革發展的一個戰略性的偉大舉措。發展文化產業,其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僅就這個問題提出自己一些粗淺的看法。
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就是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強調一種主體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個人(團隊)通過技術、創意和產業化的方式開發、營銷知識產權的行業。當前,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的創意群體。
一、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現狀與世界的差距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必須看到,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是明顯落后于經濟發展的。
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可以發現,文化不但具備教育作用,并且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社會生活當中,它也被當做商品和服務參與到市場環境中,逐漸體現出了其獨有的經濟價值,不僅在市場經濟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并且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且它和社會活動、經濟活動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特別是在當前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已經難以找到不具有文化標記的產品,在產品的銷售中或多或少都會借助文化的影響,在各種銷售中體現出文化意義。開發新技術、提升勞動力素質、提升政府組織能力、國際化活動參與力度,這些都無一不受文化發展水平的影響,文化產業已經融入到整個市場體系中。從這些方面來講,文化與經濟在當今社會已經密不可分的了,任何試圖將其作為“二元論”來分割的做法,都是不利于文化產業本身發展的行為,并且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發展的進步。
文化所具備的巨大作用已經被全人類所共識。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全世界的很多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特別重視,比如美國,其文化產業的發展僅僅次于軍事行業發展,在國家經濟發展結構中排列第二位,單是一部《泰坦尼克號》電影,就達到了18億美元的票房以及18億美元的電影衍生產品。去年全球的電影票房是300多億,美國就占了85%,軟件在美國也是實力很強,占到全球市場的三分之二。日本盡管是一個資源極為缺乏的國家,但它依舊是世界文化產業大國之一,在日本經濟產業中,文化產業在很早以前已經超越汽車和電子產業,單是它的動漫產業就占了世界的62%的市場,而它的游戲產業占世界市場的30%以上,韓國在20世紀90年代就確立了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國策,并且緊緊抓住中國市場,自2002年起,韓國文化產業大力進入中國市場,其網絡游戲曾經一度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三。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產業都在迅猛的發展。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但是我國的文化產業水平還遠遠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文化產業的發展速度難以與快速發展的經濟相適應。根據世界權威機構的相關統計,到2011年,文化在GDP的比例當中,美國占比為25%,日本占比是20%,韓國占比高于15%,而歐洲的文化產業占比水平也在15%左右,但我國這一比例只占3%左右,這種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與我國的經濟整體發展是極為不對稱的。
二、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在文化產業行業的發展十分迅速,并且擁有十分巨大的市場空間,但是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我國文化產業基礎十分薄弱,在經濟發展體制上對文化產業發展重視力度還不夠,依舊存在著一些地區、行業之間的壁壘,還有整體文化程度較低等眾多的問題需要解決,具體來說體現在如下3個方面:
(一)計劃經濟與市場方式的矛盾阻礙了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從制度因素和體制因素方面來看我國文化產業相對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過多地受到計劃體制的束縛。我國文化產業已經經歷了多年的改革,但是由于長期的改革還相對封閉,基本都是在該產業或行業中翻來覆去的改革,自我提升和修補,所以在這樣相對封閉的思路中難以做出大的改變,我國的文化產業與國內其他比較成熟的行業比如高科技行業和經濟行業比起來,在人才引進、管理模式以及政策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并且在管理理念、管理體制上和其他成熟產業都有很大差距。而在日本、韓國的市場水平相對較高,并且市場準入門檻較低,當出現較有誘惑力的投資項目或戰略時,就會吸引到許許多多的投資合作伙伴,并且能夠迅速建立起專業的經理人團隊,但是在我國,由于長期以來具有的特別的意識形態,較為敏感,改革相對比較謹慎,一般人不敢越雷池半步了。
(二)政府過多介入文化產業的運作實際上是阻礙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這個問題和上面提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有著密切關聯的。計劃體制事實上就是由政府來推動或是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但是文化產業尤其是這當中的創意產業等需要借助大量獨特的創造性。就拿融資作為舉例說明,長期發展時間說明,文化產業的大力發展離不開金融杠桿的作用,充分發揮出資本運作的推動作用,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要適時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手段,推動中小企業轉軌到文化產業發展中,這樣的發展過程本就是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但是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求量巨大,有著相對較高的風險,因此,一般企業特別是私企在發展之初都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投入,而部分企業雖然具有足夠的資金力量,但是一想到其所具有的較高的風險因素,也是望而卻步。
(三)文化創意人才匱乏
文化創意人才匱乏,特別是把內容通過文化產業轉化為市場需求的創意人才嚴重缺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發展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除了需要足夠的資金保障和政策保障之外,最為主要的還是需要有人才保障。在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兩類人才較為匱乏:一是內容創意的人才,二是把內容市場化與產業化的人才。因為如果缺失了內容,那么何以談創意,所以首先是要具有足夠的內容方面的創意人才。那么內容創意就包括了兩個方面:第一是原創,第二是創新。在具備內容創意這一條件之后,那么就需要把內容轉化為需求的可能,有機的將文化創意發展和科技發展進行完美結合,開發和創造出與市場發展和需要相契合的內容,這樣才能夠真正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起來。根據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人才可以看出,具備文化創意的人才著實不少,但大多數都沒能夠落實到實處,根本沒能夠形成產業化與專業化。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由于多數創意都與實際不相符合。創意的最終目的還是要投入到市場需求中,這個過程就要求要有把無形轉化為有形的經理人,就以北京為例,創意產業人才在從業人口總比例中不到千分之一,在創意人才方面的儲備量嚴重不足,產業結構也極不合理,特別是缺乏一些具有領軍能力的創意代表人物,而在美國的紐約,文化創意人口占到了該城市從業人口的百分之十二,英國倫敦這一比例則是百分之十四,日本東京更是達到了百分之十五。從以上比較可見我國與發達國家及周邊國家在文化創意人才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
三、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想要獲得大的提升,那么就少不了從思想上進行大的解放,在政策和措施上取消對民營資本的限制,將文化創意產業真正推入到資本市場中,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4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改革文化體制
要盡快把對文化產業發展體制的改革納入到經濟發展框架中進行規劃和思考(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作了重大部署),對文化產業市場準入體制進行逐步的規范和調整,努力將文化產業打造成為我國經濟的又一增長點,進一步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市場主體——文化企業,在其他成熟發展領域如經濟領域、科技領域所具有的成功有效的經驗借鑒到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并將經濟領域、科技領域的管理經驗和大量人才引入到文化創意領域當中,并積極借鑒其他在文化產業領域發展優秀國家的經驗,逐一消除準入壁壘,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框架中來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的改革。
(二)加快制定和推動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的政策與法規,尤其是要大力推動創意人才方面的培養力度
相關地方政府要制定出與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用地、項目、財稅、管理方面的制度,并完善和督促實施力度,充分將民間資本引入到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來,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成果進行大力的扶持,保護自主創新品牌,促進文化產品服務出口、在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發展過程中進行引導和扶持,建立相關的文化創意產品的交易平臺,培育出一批文化產業資產的評估機構,為文化產品價值、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意成果提供及時有效的評估服務,特別是在當前這個文化產業飛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重點關注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和文化產業的經理人。在人才政策上做出及時的調整和改善,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培養出一大批文化創意產業的領軍人物,培養出一大批市場所需的文化創意人才、文化管理人才以及復合型的應用人才。
(三)進一步界定好政府的作用
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在思想觀念上打破各種干預和束縛,將文化創意產業充分融入到市場化經濟發展過程中,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充滿活力;其次,在運作方式上,要逐漸將以往主要依靠計劃分配方法的制度過渡到主要依賴市場化需求的配置方法上;最后,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要實現正確的定位,真正做到有為但不越位,從宏觀手段方面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但堅決不參與到其運作的過程中去。當前,我國許多的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資本主要依靠于政府的投資,必須要改變這樣的狀況。事實上,文化產業具備十分強烈的競爭性,但在我國的諸多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變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政府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成為主要投資者,這樣對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第一步,政府需要改革文化產業發展機制,將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渠道進行放開,讓文化產業成為真正的競爭行業;第二步,政府需要逐漸從文化產業發展領域退出來,大力推動民間資本的進入,讓民營資本成為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者和主力軍,實現中國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總之,在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政府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制定決策,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總量、發展方向、發展結構以及質量的宏觀調控,努力做好扶持、引導和服務工作,這樣方有利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作者單位:中共臨桂縣委黨校)
參考文獻:
[1]許海清.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3-189.
[2]徐丹丹、孟瀟、衛倩倩.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文獻綜述[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2).
[3]王瑛.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現狀與發展[J].文史天地,2010(6).
[4]劉艷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影響因素分析[J]產業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