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岸
摘要:近年來,伴隨中國財政體改革的進一步落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弊端日漸顯現,比方說財務管理體系不完善,從業人員素質低下等,諸如此類的問題給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本文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不足展開了詳細地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諸多優化措施,希望可以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規范化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財務管理屬于事業單位關鍵構成部分之一,其效率的高低對于事業單位的有序運轉而言具有決定性作用。加之,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均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鑒于此,所以各事業單位理應以自身財務管理現狀為立足點,針對自身財務管理所存在的不足,選用切實可行的優化措施,以有效地確保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一、當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一)財務監管職能弱化,未給予預算執行應有的關注
眾所周知,事業單位屬于非盈利性機構,其終極目標即為社會、民眾服務。這一特性也決定了其無法實現完全市場化。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事業單位管理者便萌生了這樣的錯誤觀念: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即“開口向財政要錢”及“花錢”的過程。由于他們未曾意識到預算編制的重要性,如此便造成了其所做出的財務決策帶有極大隨意性結局的出現。與此同時,財務預算不恰當,費用支出無規劃等現象也時常出現。[1]
(二)缺少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
就目前來看,我國絕大部分事業單位均存在功能定位不明、財務管理體系不完善等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對于事業單位的有序運轉而言具有特別大不利影響。比方說雖然某些管理者存在違規操作等現象,然而因為財務管理體系不完善,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約束機制,最終便造成了此類不良現象頻繁出現的結局。[2]
(三)財務從業者綜合素質低下
財務從業者綜合素質低下系當前我國大多數事業單位均存在的通病,具體表現如下:其一,大部分財務從業者根本不是科班出身,他們沒有牢固的專業知識根基,實踐經驗更是少之又少,甚至連專業的財務培訓也顯少參加。其二,部分財務從業者法律意識薄弱,對與財務有關的法規知之甚少;其三,某些財務從業者缺少必要的職業素養,明知自己的行為違反了操作規范,卻仍然屢教不改。[3]
(四)固定資產使用率較低,管理特別混亂
就固定資產配置而言,諸多事業單位均存在盲目購置的現象。領導層在決定購置資產時根本未曾對資產需求現狀展開深入地調查,最終便造成了資產閑置、使用率較低局面的出現。此外,部分單位還存在在沒有獲得產權變動批準的情況下,便將公共資產對外出租的情況,此情況的存在對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有序監管是特別不利的。[4]
二、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效率提升的措施
(一)強化預算監管,創建切實可行的支出約束體系
為了更好地促進自身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各事業單位理應強化自身預算監管,創建切實可行的支出約束體系。具體而言,事業單位可自如下幾方面著手:第一,給予預算的編制、執行與反饋充分的關注;第二,摒棄傳統的預算監管方式,選用績效編制法,切實提高預算涵蓋范圍;第三,預算編制好且下達后,嚴禁私自更改預算,如有特殊情況,理應嚴格遵循規定辦理更改手續。
(二)創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規范財務活動
事業單位需以政府財務管理機制為前提,結合自身現實情況,創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為自身財務活動的規范化奠定基礎。財務管理體系理應囊括會計核算制度及內部監管制度等。其中,內部監管制度即對財務從業者的行為展開監管,促使他們以有關規定為依據展開財務活動。此外,監管工作者亦需擅長使用互聯網資源,對資金流向實施監管,以更好地掌握單位資金的變動情況。當然,事業單位還需健全自身會計核算制度,以更好地實現自身的成功轉型。鑒于此,各單位理應對自身不同階段的資金流出及流入情況展開實名登記,同時落實好授權審批事宜,切實提高資金的透明度。與此同時,為了有效地促進自身財務工作質量的提升,各單位還應積極使用先進技術及設備,以更好地推動自身的改革。
(三)選用多樣化手段,切實提高財務從業者綜合素質
毋庸置疑,財務從業者屬于財務管理的執行者,其綜合素質的優劣對財務管理效率的提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因為這樣,所以各事業單位理應給予財務從業者綜合素質的提升充分的關注。就目前來看,事業單位可選用的提高財務從業者綜合素質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幾種:其一,定期舉辦職業培訓,讓財務從業者對財務管理的意義有一個透徹的認識,切實提高其法律意識;其二,定期召開經驗座談會,邀請資深會計師來單位為財務人員傳授經驗;其三,積極安排財務人員參加財政部門組織的政策解讀會,加深其對新政策的理解。
(四)創建資金監管內部管控體系,對資金展開嚴格監管
為了更好地促進資產使用率的提升,切實減少資源浪費現象的出現,各單位理應在預算管理及資產使用間創建一個恰當的聯動體系,強化對自身資金的監管。與此同時,事業單位還需創建內部監管及外部監管相融合的資產監管體系。內部監管應以單位現實情況為依據,擬定內部資產監管制度,且指定相關執行責任人及落實責任人。一旦出現違規操作,必然嚴格懲處。外部監管便應定期向社會公布自身的資金使用現狀,接受民眾監督。如果發現存在違規操作活動,紀檢組織可以相關法規為依據對其予以處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財務管理效率的高低對于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決定性作用。所以各事業單位理應以政府相關政策法規為依據,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針對自身所存在的不足,選用強化預算監管,創建切實可行的支出約束體系;創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規范財務活動;選用多樣化手段,切實提高財務從業者綜合素質及創建資金監管內部管控體系,對資金展開嚴格監管等措施,以更好地促進自身財務管理效率及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勇.探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與對策[J].現代商業,2013(02).
[2]馬明娟.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J].財經界,2012(22).
[3]歐偉仙.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探析[J].商業經濟,2012(02).
[4]劉文利.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及完善對策[J].財經界,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