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鳳云
摘 要:教材是最好的“標本”,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與寫作教學相鏈接。品詞句,言之有法;悟篇章,言之有序;巧遷移,言之有趣。用教材中規范的語言建構,豐富學生的語言世界,為學生推開語言表達之門。
關鍵詞:課內閱讀;語文;習作;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4-0025-01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與作文的熟練技能……”選入小語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質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獨特的寫作技巧、流暢的語言風格于一體的優秀之作。這些文章無論是從整體布局方面,還是從遣詞造句方面,都給學生帶來很重要的影響,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最好范文。那么,如何幫助學生將教材中的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呢?
一、品詞句,言之有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心、用情去感悟課文中那些富有生命情感的靈性語言,讓學生在玩味鑒賞中,在比較掂量中,把課文中那些靈動的語言文字積累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逐步提升語言表達的功底。比如在教《姥姥的剪紙》一文第二節時,為了體現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作者的表現手法尤其突出。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烘托。既有“普普通通”和“無所不能”的對比,又有“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的夸張。這一正一側,一對比一夸張,充滿對姥姥高超剪紙技藝的贊美之情。這種立足詞句的表達方法,既是高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也為學生的自我表達提供了實踐的章法。在寫身邊的小能人時,有一個學生就活學活用,寫出了心目中小畫家的風采,其中有這樣一個片段:一支普普通通的彩筆,一張普普通通的白紙,在她手中左一筆,右一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狗就完成了,同學、老師、家長們看見了都忍不住嘖嘖贊嘆:“你真神了,畫馬像馬,畫驢像驢,畫只小兔蹦蹦跳,畫只小狗汪汪叫。”短短幾句,勾畫出了人物的心靈手巧,跟文本中的表達方法,形似神也似。
二、悟篇章,言之有序
習作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還要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基本表達方法。在學習結構順序的基礎上,讓學生們潛移默化地把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形成言之有序的能力。文章都有一定的寫作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等。教師要把課文寫作順序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寫文章時也學會表達有序。《煙臺的海》是六下的一篇課文,作者按四季的順序,描繪了煙臺的海。但是作者先寫煙臺冬天的景色,再寫春天、夏天和冬天的景色,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呢?通過討論,學生明白這和煙臺的地理位置有關,冬天煙臺的景象蔚為壯觀。就一篇文章而言,寫作的順序也是靈活變通的。至于到底應該采用哪種順序,一句話,語言表達的順序應該是文章中心最恰當的表現形式。學完課文后,可以讓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寫我們的校園,學生們的作文形式上靈活了不少。還是那句老話說得好:“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內的閱讀教學就是為了“授之以漁”,引領學生關注課文的結構、順序,在習作中加以模仿,并不斷加深認識,學生以后就會習得作文的“有序性”。
三、巧遷移,言之有趣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積極、主動的感受體悟,尋找與自己生活中的共鳴之處,從而激發創作興趣,產生表達欲望。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語言文字中進行寫作訓練。例如,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小練筆:(1)在我的眼中,這是一個自由的園子。如果你是作者,你還能從哪感受到這份自由,試著寫一寫。出示: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2)回憶一段幼年的趣事,像作者一樣用快樂的筆調寫出來,可以是天真的童言稚語,可以是滑稽可笑的行為,盡量使用一些修辭手法,讓文章表達得更生動、細膩。(3)延伸練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又在祖父的園子里玩著,鬧著,玩累了,就在園子里的一棵榆樹下睡著了,一覺醒來……請展開豐富的想象接著往下寫。這樣的拓展練筆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地感悟語言文字,與言語對象發生共鳴,把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讀寫協同發展,相得益彰。學生動筆思維,以“讀”促“寫”,把讀寫有效地整合起來,充分發揮學生指尖上的智慧。興趣是學生進行寫作最重要的動力。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沉浸在法布爾對小動物的迷戀之中,一定能引起與小動物打交道的那些情景的回憶。本課的練筆,可以抓住這一契機,喚醒學生描寫動物的情趣,讓學生描述一個喜愛的動物,回憶一個印象深刻的場景。所以說,教材是教與學的憑借,課本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充分鏈接課內閱讀,挖掘文本資源,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渴望傾吐、期盼交流、樂于表達的情境,激發學生練筆的興趣,拓展習作范圍,讓學生們在大量的練筆中學會習作,愛上寫作,幫他們推開語言表達之門。長此以往,學生們習作的百花園里定會綻放出一朵朵絢麗的生命之花。
參考文獻:
[1]張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適應性研究[D].廣州大學,2013.
[2]劉居康.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