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彥
【摘要】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效果的體現。因此,閱讀與寫作之間是相輔相成、緊密結合的。在新課標下,對于高中語文的課內閱讀及其寫作也有了一定的標準要求,不僅要豐富其學生的課內閱讀量,還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將其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對于高中語文課內閱讀與其作文教學一體化實踐有必要進行探析研究,以此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內閱讀 作文教學 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4-0149-01
閱讀與寫作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所以,將其兩者相輔相成,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其語文課內閱讀和作文教學進行一體化建設,以此來更好的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在新課標的發展之下,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提高發揮著積極性作用。
一、加強高中語文課內閱讀和作文教學一體化的意義
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內閱讀和寫作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將兩者區分開來,大多數的教師并沒有充分的意識到課內閱讀和作文兩者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在作文教學方面,對于學生的課外作品閱讀及其素材的整理要求相對較高,而課內閱讀則是將其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解讀與課內文章的研讀分析與學習。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自然而然的導致課內閱讀和作文的聯系有所忽視,使得課本教材中優質的文學作品在作文教學中的價值得不到體現。這顯然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有點舍近求遠的意味,學生只能從課外的作品閱讀中來獲取寫作的相關資源,卻白白浪費課內作品中具有的價值內容,并沒有充分發揮出課本教材中閱讀材料的作用。所以說,高中語文課內閱讀與其作文教學的一體化建設有其重要性意義。
二、當前語文課內閱讀和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單一的教學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學生被動式的接受知識,而教師也只是為了教學任務而教學,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只會遵循教師的指揮棒去讀書。此外,高中的語文在其教學上帶有一定的枯燥性,部分教師在其課內閱讀上大都以學生自由閱讀方式進行,缺乏一定的因材施教和靈活性教學。對于寫作課也不加以重視,大都講述如何運用手法進行寫作,嚴重忽視不同學生個體的不同寫作風格。
(二)固定思維寫作
固定的思維寫作模式和落后的作文教學觀念只會封閉學生創造思維能力。若想教好高中語文寫作能力確實有些難度,但也不應該一味的傳授學生寫作方法、寫作技巧,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成績,但卻起不到關鍵性的作用。當前,大多數的教師在教寫作時,往往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為目的,因此,就出現許多議論文寫作的套板模型,學生也只會遵循教師傳授的寫作方法。
(三)閱讀僅為寫作而服務
在高考的限定下,我國在高中語文閱讀上大多是為了高考作文這一模塊而服務。并且在閱讀上也大都局限于文言文閱讀、議論文的閱讀。高中語文閱讀本身是為了讓學生獲取一定的閱讀知識,而現今卻成為了應對高考、被迫接受的寫作知識。就比如讓學生一味的去掌握和苦記表達方式中的繼續、描寫、抒情等,又或者是常見的表現手法如何更好地運用在寫作中,教師過度重視寫作知識的講解,卻忽略了課內閱讀對于豐富學生思維精神的意義所在,自然而然的使學生產生厭煩感,且對這些寫作手法更是心生厭惡。
三、高中語文課內閱讀和作文教學一體化建設的對策
(一)熟讀經典,精讀文章
傳統的教學講究熟讀與背誦文章,精讀文章,對于提高寫作能力起著重要作用。首先,教師在進行備課時,應該充分把握好文章的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并通過誦讀,準確把握好文章的意境和情感主旨,才能夠正好的傳達給學生。比如教師在備課《雨巷》時,從表面上不難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意象主要是那在雨中徘徊著的獨行者及其結著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然而,實際上這首詩歌卻蘊含著深厚的內涵,更要表達的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黑暗社會及其革命失敗所帶的若有若無的希望,表達了詩人陷入困頓,對未來迷茫的情感。這個內心世界是學生比較不好把握的。所以,在講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研讀,特別是對重要詞句的處理,一定要秉承精讀、讀懂的原則才可。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獲得語感,并深入品味詩歌的情感內涵,這對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并積累詞句和寫作能力都有其重要的作用。
(二)材料運用法
大多數的學生在寫作上只局限于課外知識的運用,卻忽略教材資料的價值,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于課本的名人流派及其風格卻不甚理解,所以在其運用能力上相對不足,基于此,教師應該有效的利用課堂時間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根據教材內容來進一步擴展補充相關的知識,以此擴寬學生的知識層面,并根據所讀的課本內容來進行寫作,才能更好的將其所學材料運用到實處。比如在學習荀子《勸學》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與其寫作練筆充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邊學邊寫,邊寫邊悟,如寫作主題為“何謂堅持,又該如何堅持?”讓學生針對這個話題來自行展開寫作,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領悟荀子的“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之道。在積淀學生語感的同時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三)多寫多練,資源整理
除了完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外,學生也應該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多寫多練,才能夠更好的促進語文課內閱讀和作文教學的一體化發展。比如在教師教完《我有一個夢想》時,學生可以再次進行研讀,并據此來進行寫作,自我設定題目,自我查找相關的關于夢想、關于未來和堅持的資料素材,并將寫好的文章讓教師進行評改。這樣不僅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內文章的理解,還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豐富自身精神世界,還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糾正過來。
四、結束語
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課內閱讀及其寫作能力是極為重要的。將其兩者更好的相結合,不僅能夠充分發揮課內文章作品的價值,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教師教學。所以,為了更好的適應新課標的發展形勢,必須不斷綜合語文課內閱讀和寫作教學的一體化建設,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語文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靜. 高中語文課內閱讀與作文教學一體化的實踐探究[J]. 教育, 2016,5:67-67.
[2]鄺結娜. 課內閱讀與作文教學一體化的研究與實踐[J]. 科教導刊旬刊, 2014,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