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梅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撫州 344000
?
人文關懷在33例腎炎護理中的應用
陳愛梅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撫州344000
【摘要】目的:分析人文關懷在腎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66例腎炎患者為觀察對象,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不確定感較對照組顯著降低,生活質量較對照組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腎炎患者采取人文關懷,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人文關懷;腎炎;護理
腎炎是臨床常見的腎臟疾病,病情遷延不愈,治療時間長,預后差,目前臨床缺乏特異性治療措施。腎炎患者存在生理、心理、家庭經濟負擔等障礙,容易引起焦慮、抑郁、恐懼等癥狀[1]。因此對腎炎患者采取必要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緩解患者精神負擔則顯得十分重要。本研究以33例患者為例,在患者護理中采取人文關懷,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間到我院接受治療的66例腎炎患者,排除認知功能障礙、精神性疾病者;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齡18~70歲,平均(43.5±12.5)歲;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齡20~74歲,平均(44.1±13.0)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患者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密切注意患者生命體征、臨床癥狀變化,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堅持低鹽、低脂、優質蛋白、清淡、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原則,積極控制血壓,做好健康衛生工作,積極防感染,適當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并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人文關懷:①創建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需不斷地學習,提高個人知識水平,增強業務素質修養,且儀表端正,著裝統一,微笑服務,舉止文雅,對行動不便者,可幫助患者洗頭、剪指甲、喂飯、穿衣等日常生活,耐心解釋和回答患者的疑問,充分尊重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通過創建和諧友好的護患關系,給予患者足夠的關懷、尊重。②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針對患者文化程度采取必要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和家屬治療措施、注意事項、護理方法、用藥指導及藥物副作用,緩解患者不安、焦慮等情緒。③營造和諧友好的人文環境:將腎炎患者安置同個病房,病房定時通風換氣,擺放綠色植物,盡量按照患者喜好布置病房,保持病房的整潔干凈,無需將生活物品統一擺放,只需按照自己喜好即可,護理人員應態度友好,耐心解答患者疑問,關心、體貼、愛護患者,理解患者暴躁、不安、恐懼等心理,學會換位思考,給予患者足夠的信任、鼓勵和支持。④心理關懷:護理人員應理解患者,耐心聽取患者主訴,循序引導患者,使患者逐漸抒發自身不良情緒,緩解自身壓力,并通過認知干預,減輕患者自身不良情緒,同時引導患者轉移自身注意力,多參加文娛活動,養成看書、讀報、聽歌等習慣,轉移對病情的關注程度,與此期間指導患者放松訓練,指導患者深呼吸,逐漸放松自身緊張的情緒,另外要加強患者家屬的心理干預,讓患者家屬和朋友多關心、陪伴患者,消除患者孤單感。⑤飲食關懷:飲食習慣與患者疾病變化密切相關,應加強患者飲食關懷,控制水、鈉、蛋白質等物質的攝入,補充豐富微量元素及維生素,以新鮮蔬菜水果為主,避免損傷患者腎臟功能的食物,記錄患者鉀、鈉出血量,預防高鉀、低鉀的發生。
1.3評價指標以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2]分別評價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每個量表各有20個項目,每個項目4級評分,50分以上則判斷為焦慮、抑郁,分數越高,不良情緒越嚴重。
采用SF-36量表[3]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四個維度,每個維度以百分制計算,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使用MUIS中文量表[4]評價患者不確定感,滿分為125分,得分越高其不確定感越高。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精神狀態變化對比兩組護理前SAS評分、SDS評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更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精神狀態變化對比 (分,±s)
注:與護理前對比,*P<0.05;與對照組對比,#P<0.05。
2.2兩組生活質量對比觀察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分,±s)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3討論
人文關懷是目前醫院臨床護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減少醫患糾紛的關鍵措施。腎炎患者病程長,病情反復,預后差,多數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負面情緒的出現,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措施,患者對生活喪失信心與勇氣,生活質量顯著降低。此時在腎炎患者護理中采用人文關懷,重視患者情緒變化,將患者作為此次護理服務中心,消除患者不安、恐懼、焦慮等情緒,建立友好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使患者能夠信任護理人員,并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同時,通過評估患者情緒變化,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及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夠對疾病全面正確的認知,并學會放松自身情緒,減輕精神壓力,使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情緒積極接受治療;通過家庭、社會支持系統,消除患者孤獨感,提高患者對生活的信心與勇氣,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此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SDS評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腎炎患者護理中采用人文關懷,能夠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對腎炎患者采取人文關懷,可緩解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莉端.慢性腎小球腎炎綜合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河北醫藥, 2013,35(22) :3511-3512.
[2]胡帶翠.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對慢性腎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右江醫學,2012,40(3):384-385.
[3]竇海川.人文關懷在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554-555.
[4]王紅燕,汪玉泉,駱諫英,等.人文關懷在血透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19(1):116-117.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9-0133-02
(收稿日期: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