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華
摘 要: 網絡技術進入中學語文課堂,既為中學語文課堂帶來新的技術支持,又對當前課堂教學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本文通過分析網絡環境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變化及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探討網絡環境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網絡環境 中學語文 課堂教學
現階段,語文課堂教學特別是在大語文教育觀支持下的語文,逐漸進入信息化的網絡環境時代。以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核心的多媒體教學方式,給傳統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新變化。這種改變既表現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調動了學生學習熱情和激情性,又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弊病。尤其教師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的適應還存在一系列問題,導致當前教學方法難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甚至對學生的能力發展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
一、網絡環境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變化
網絡技術的廣泛運用為中學語文課堂帶來了新的技術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創新了當前學校教育思維。例如,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已經從傳統“以教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為中心”;教學過程從“按部就班的講解”轉變成“師生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等方式共同求知”;教學媒體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從以往“黑板+視聽媒體”模式變成了“多媒體+網絡”的新模式。總之,在網絡環境影響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學習資源、教學模式、學習氛圍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隨著信息渠道的拓寬,學習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廣泛,教師自身理論素養和知識儲備也得到相應提高。但是,互聯網作為一把雙刃劍,自身弊端對課堂教學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加上當前課堂教學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由于經驗不足,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系列弊病。
二、網絡環境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問題分析
1.照搬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分散學生注意力。
網絡資源豐富多樣,對培養學生獲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具體操作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把重心放在遠程教育之上,將語文課堂教學變成一場網絡主導的視聽課堂,不但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學生的整個學習狀態也是“走馬觀花”式的。這里,教師完全變成課堂秩序的維護者,導致原本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堂氣氛消失殆盡。
2.教師主導性降低,新型教學模式妨礙學生想象。
在借鑒網絡和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情況下,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或遠程教學,而忽視將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和傳統模式結合起來,導致以往課堂上學生可以充分想象的優點沒有得到發揮。當學生再也不能根據教師的動作、表情和語氣體會感悟課文傳達的濃厚的情感內涵時,學生的想象力就無法得到充分展開。畢竟多媒體課件習慣將課文中無形的想象力轉化為有形,通過視頻或圖像方式呈現出課文內容,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學生想象力的發揮。
3.忽視以人為本的理念,課堂上師生互動減少。
網絡交流雖然方便,但只是一種間接虛擬的方式,不能完全代替日常生活的直接溝通。因此,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強調網絡交流,就會弱化課堂上的口語、表情等的交流。試想缺乏任性交流的課堂還有什么生機可言呢?完全以機器操作替代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必將導致語文課堂失去原有人文性。
三、網絡環境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有效措施
1.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網絡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是教師分析教材和設計教學的重要依據,使教師正確評價和修正教學過程,幫助學生了解預期學習成果。因此,教師如果可以真正把握好課堂教學目標,并以此為前提設計網絡教學課件,抓住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良好情境創設,對學生加以有效引導和有效評價,便能實現預期教學目標。
2.利用好網絡資源,充分發揮人的作用。
不可否認網絡資源確實為當前語文教學課堂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語文教師才是語文課堂上的最終資源。教師使用的一切媒體資源都是對教學的補充,課堂上開展的提問解答環節應該由教師主導,而不是全權交給媒體代理。因此,為了避免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課堂上出現教師主導性降低的情況,教師應該明確自身重要地位,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有效學習。
3.了解語文學科特征,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網絡技術的運用應該建立在教師對語文學科特征把握的基礎上,只有從語文學科特征出發,才能發揮網絡技術的真正作用。例如,網絡技術可以把課文中的一些靜態、枯燥、抽象的學習材料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融入三維空間中。這樣就能使原本深奧枯燥的內容變得更豐富生動,不但可以創設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種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色彩繽紛、圖文并茂、情境交融的教學情境的方式,能夠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趙勇,王安琳.教育與技術的關系探微[J].中國電化教育,2004(05).
[2]唐銘培,付燕燕.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中學語文課程的有效整合[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