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廷祥
摘 要: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文明影響下,人需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就是口語交際能力。隨著持續進行的小學語文新課改,需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而大大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為此,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口語交際
當前,教育教學非常注重素質教育,特別是在社會要求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影響下,越來越注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但是實際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還沒有真正貫徹實施口語能力培養,導致難以達到理想效果。歸根結底,是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未能認知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意義,從而未能達到素質教育的理想要求。
1.教師徹底轉變教學思想
一方面,擺脫傳統應試教學的束縛。在小學語文考試題當中,作文、仿寫句式、選出字詞的準確意思、閱讀理解、寫反義詞和近義詞、看拼音寫字詞等是主要題目類型,沒有直接出現對學生口語交際進行考查的題目。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主要講解文章的主旨與字詞,而不注重口語交際方面的講解。語文教學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閱讀教學,而閱讀教學是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和提高閱讀水平的關鍵支撐,其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核心的和基礎的,無論是學生寫作,還是學生的說話與聽話等都少不了閱讀教學。鑒于此,教師應當徹底轉變教學思想,有效體現閱讀教學的功能,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并在學習生字詞與精讀文章的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再有效地啟發學生。
另一方面,擺脫分模塊教學的束縛。因為小學語文教材當中的一些單元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板塊,像是語文天地等,不少教師常常會形成誤解,認為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依靠口語交際課就足夠了,不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由此導致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僅僅重視課文主旨、段落大意的概括、認識生詞、講解句式等,盡管教師講解得天花亂墜,可就是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僅僅是教師一個人在表演,這顯然是不行的。為此,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當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推動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此一來,學生在發表自己看法的同時能夠實現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
2.以文本的背景知識作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程涵蓋大量社會科技知識與文化知識,其滲透于多姿多彩的生活實際中。以教材作為視角,傳統文化藝術的佳作不但具備語言的發展特點,而且是社會時代發展的印記,這一系列內容還會牽涉豐富的文化背景。教師要求學生對這些豐富的文化背景進行熟悉,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文學作品與作者資料等,從而激起學生的情感感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學生內心世界的豐富,最終有利于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許世友四跪慈母》時,在上課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收集關于許世友的事跡、生平經歷、精神、圖片等,讓所有學生盡量多收集信息資料。在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針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與溝通,因為學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具備了想要表達的素材內容,自然能夠有話可說。如此一來,再要求學生學習和理解這篇課文內容,就變得相對容易了。與此同時,突破了教材的難點和重點內容,讓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3.實施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
一方面,有效地統一口試加筆試。口試與筆試的有效統一,能夠確保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系統、綜合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切實體現積極的評價與反饋功能。設計筆試一是能夠讓教師和學生都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二是能夠以技能與知識作為視角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考查。因為口語交際的特點是真實性和情景性,所以教師在設計試卷題目的時候務必跟學生的實際生活相接近,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腦海當中對情景進行模擬,且注重考核學生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及傾聽能力。經常應用的考試方式是看圖說話、轉述、復述、問答等,通過這一系列形式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另一方面,應用情景測驗法。教師的教學評價需要在具體教學情境中開展,以使學生完成一些具備實際價值的交際任務,進而對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體現。情景測驗法就是教師選用學生感興趣的或熟悉的話題,給學生創設相應閱讀教學情境,讓學生盡量對生活實際當中的真實情景進行模擬,進而考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教師只有注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和語文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山林.“語言”教育的歧路和“文化”教育的回歸[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
[2]伍麗紅,李山林.百年語文教育本體問題的學術演變與發展[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
[3]鄧麗,李山林.新課標下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遷移教學[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