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云
摘 要: 寫作伴隨學生的學習生涯,自學生走進課堂,便與他們的學習如影隨形,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正因如此,提升初中生的寫作能力不容遲緩。
關鍵詞: 寫作能力 閱讀知識 觀察能力
寫作伴隨學生的學習生涯,自學生走進課堂,便與他們的學習如影隨形,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正因如此,提升初中生的寫作能力不容遲緩。想要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無論知識儲備、日常觀察能力,還是寫作技巧和語言的錘煉,都要達到一定的水準。
一、閱讀儲備知識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南宋詩人朱熹的這首《觀書有感》可謂家喻戶曉,“源頭活水”被廣泛運用,多讀一些好書,從書中不斷汲取新知識,就像有源頭的活水,才如泉涌,才思不絕,激勵人們博學多讀,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語文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此,可以開展一系列閱讀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首先,開設早讀課和閱讀課。“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清晨是讀書的黃金時期,學生頭腦清晰,效率也高,萬不可浪費。旭日東上,伴著陣陣清風,聽著鳥鳴,讀上一卷文章,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何等舒心,何等詩情畫意。閱讀課更不可少,每周學生應有一兩節閱讀課,讓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積極向上的書籍閱讀。但在我看來,真正落實這一點的學校很少,有些學校以課時緊為借口,并不注重于此,有的學校的圖書館更是形同虛設,根本不對學生開放,無論哪種,都具有極大的弊端,學校應端正對待此事的態度。其次,真正價值高的還是名著,語文老師應培養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名著之所以為名著,就因為它具有比其他作品更高的價值內涵,無論情節安排、語言描述、環境描寫,以及涉及的文化,都有其獨到之處。以《紅樓夢》為例,不僅寫出了封建家庭的沒落和寶黛釵之間的愛情糾葛,其間更涉及詩詞、經書、禮儀、茶道、服飾、藥物、餐飲等各種文化,可謂包羅萬象。學生閱讀名著可以提升欣賞水平和對語言的品讀能力,以及積累寫作的素材和行文技巧。當然,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更多的學生看一些沒什么營養的網絡小說,如都市、言情、穿越、玄幻之類的,對于真正的經典反而不熱衷。針對這一現象,語文老師應見招拆招,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如名著知識競賽、名著交流會、名著推薦活動,盡可能營造出閱讀名著的氛圍,抓住學生的胃口,讓學生欲罷不能,達到最終目的。再有,很多經典已經被改編成了電視劇、電影,還有百家講壇等節目,可以利用多媒體等資源組織學生觀看。
總之,要想盡一切辦法,調動一切資源,吸引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自發主動地讀書。
二、培養觀察能力
寫作來源于生活。曾經有人說過,只有動情寫作的作品才能動人以情。寫作素材大多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生活,所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勢在必行。沒有生活來源的作品,就是沒有根的浮萍,這樣的作品不會吸引人,更不會引起讀者的共鳴。如魯迅的《閏土》,它取自作者幼時的經歷,讀《閏土》仿佛能看到那個在金黃的圓月下,碧綠的西瓜地里戴著銀項圈、拿著鋼叉的鮮活少年,這些在農村常見的事物,在作者筆下別有一番韻味。到了后來的重逢,不再年少的閏土變得木訥,不復當初,徹底被生活征服成一個被壓迫的莊稼漢,讀到這里,我們仿佛能夠體會出“我”的心酸,那種鈍鈍的痛如在自身。從中,可以看到作品來源于生活帶來的魅力,因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絕不容忽略。
那么,應該如何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呢?首先,引導學生自覺觀察生活,體察自然,分析社會,細心入微地捕捉每一個動人的瞬間,每一件事,每一個物,從而讓他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激發興趣。并且把觀察到的事記錄下來,這樣才不會遺忘,所有記錄的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將每日身邊發生的事記下來,不但可以讓學生克服討厭寫作的心理,還可以使學生自覺留心周圍發生的事,培養觀察能力。
其實,觀察就是一種習慣,是細心入微,是貼近現實,是格物致知。有洞察事物的觀察能力,才能捕捉到好的作文素材,才能為行文選擇好的起點。
三、語言精心錘煉
欲賦生來驚人語,必須苦死工夫。文章是要靠語言表達和體現的。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章如果沒有文采,只是空泛的敘述,讀起來就會如嚼朽木,食之無味。唐代盧廷讓的《苦吟》中說:“吟安一個字,拈斷數根須。”賈島也有詩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古人對于語言的錘煉何等用心。而今也如此,文章的語言是決定一篇文章質量的關鍵。如何使文章頗具文采呢?這顯然是個難題。首先,積累下來的材料便派上了用場,在文中引用名言詩句,或者插入小故事,或名人事跡,是否會使人眼前一亮呢?再有便是修辭的作用,比喻、排比等的運用會給文章增色。還有便是化朽為奇,變舊為新。學生常用的語言讀起來如白水,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變換詞語,用相近的詞匯代替。抑或同樣的語句,如“窗外下著雨”改為“雨簾靜靜地從天空垂下”,這樣是否比之前更具文采呢?當然,語言的錘煉并不能一蹴而就,這是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學生用心練習,老師要適時給予鼓勵和指導。
四、文章言之有物
《周易》:“言有物。”寫文章就要言之有物,不能太過空洞、空白。寫文章最忌空泛,要有真正的內涵,不能記流水賬。言之無物的文章,即便用再華麗的辭藻堆砌,也不是一篇好文章。學生要學會選擇素材,加工素材,把看到的生活和自然事物通過篩選、加工和構思,再加以表述,從而形成文章。只要文章內涵豐富,不一定要用華麗的詞語,所謂“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如是而已。再則寫文章要有自己的語言和思路,宋朝的戴復古曾說:“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不要一味追隨他人,模仿他人,要寫出自己的風格,寫出個性,這樣的文章才吸引人。
總之,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無論是立意、選材,還是構思、行文,都需要用心,語文老師要從多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一步步,循序漸進,讓學生腳踏實地,打好基礎,扎穩根基,以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