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洋瓊
摘 要: 傳統講練式英語語法教學低效、枯燥,學生參與度低。針對這一問題,本文以一節語法復習公開課為例,闡述學生在情景中感知語法之后,自主探究語法的形式、意義、用法,并借助思維導圖呈現其思維的過程,之后在真實生活情境中有效運用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 思維導圖 語法教學 真實情景 英語時態
在英語教學中,語法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對大多數英語學習者來說,要真正掌握英語,就必須掌握基本英語語法知識”(程曉堂,鄭敏,2002)[1]。“語法通常指語言正確性與規范性的使用規則,是人們正確表達思想的規則和依據。語法能幫助學生準確、恰當地理解語言和使用語言”(李寶榮,2014)[2]。中學階段學生學習語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準確、清楚、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態度。然而,現實教學中,不少教師或者要求學生死記語法規則,或者教師講解規則后,學生反復做題操練。傳統語法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趣,而且教學效率極低。新課程標準強調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育部,2003)[3]。鑒于此,教師有必要轉變語法教學觀念,改變以往的講練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語法規則并在情境中有效運用的教學方式。筆者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認真研究思維導圖的運用之后,嘗試將思維導圖介入英語時態教學,并在市級公開課上做了嘗試。現筆者以這節公開課為例闡述借助思維導圖進行中學情景語法教學。
一、教學設計思路
(一)本節課的課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1.課型:語法復習課
2.教學內容:復習動詞的三種時態,即一般現在時態、一般過去時態和一般將來時態。
3.教學目標:自主探究時態的形式(form)、意義(meaning)和用法(use),并用思維導圖呈現,在真實情境中恰當運用這三種時態。
(二)學情分析。
動詞時態在英語教學中既是難點又是重點。說它是難點是因為漢語中沒有時態一說,說它是重點是因為幾乎每個英語句子都離不開時態。本節課是九年級復習動詞時態時的公開課,由于學生在七年級、八年級已學過這三種時態,因此對這三種時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習時間間隔已久,不少學生已經有所遺忘。另外,由于這三種時態是分別在不同階段學習的,因此到了九年級復習時態時,學生很難達到有效區別這三種時態的形式、意義和用法并真實情境中靈活運用的境界。
(三)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教學遵循“舊知檢測、規則探究、情境活用”的教學思路,按照這一思路,筆者設計了如下三大教學環節:第一個環節是在情境中檢測三種時態的掌握情況,在這個環節中,筆者設計了自主學習、交流展示活動。第二個環節是自主歸納這三種時態的形式、意義和用法,并借助思維導圖呈現學生探究規則的思維過程。本環節,執教教師通過問題引領學生通過勾畫重點、小組討論歸納這三種時態的規則,繪制思維導圖。第三個環節是創設真實情境,學生在情境中訓練反饋,并將課堂所學目標語言延伸至學生的真實生活。
二、思維導圖簡介
思維導圖是英國學者東尼·博贊依據大腦的放射性特點發明的一種可視化的、發散性的思維工具。它是一種將思想圖像化的技巧,也是將知識結構圖像化的過程,利用色彩、圖畫、代碼和多維度層次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增強記憶效果(東尼·博贊、巴利·博贊,2009)[4]。思維導圖通常將某一主題置于中央位置,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條分支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整個圖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經網絡圖(東尼·博贊,2005)[5],借助思維導圖將思維過程可視化的特點,學生可以清晰地展現其探究歸納三種時態的思維過程,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大腦的思維狀態,有利于捕捉學生的問題,使問題得到及時的解決。
三、教學實例及評析
(一)在情境中感知三種時態,檢測舊知,激活學生的語言圖示。
教學活動1:完成填空,感知規則。
學生用所給動詞的正確形式填空,這是有關一般現在時態的六道填空試題,完成后,教師抽個別學生告知答案并簡單陳述理由。教師請學生勾畫時態的構成,圈出提示性關鍵詞,如表頻率的副詞often、always、sometimes等,表時間或頻率的短語如:on weekend、every year、once a month等,通過翻譯部分關鍵信息理解時態的意義。
分析: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忽視母語與目標語有差異的語言形式。本活動的設計目的是引起學生對目標語言結構和表時間的詞或短語的關注,進而使學生感知理解時態的結構、時間狀語與時態表達的意義之間的聯系。不僅如此,本活動還為接下來制作思維導圖做了鋪墊、搭了臺階。
(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一般現在時態的規則,繪制思維導圖。
教學活動2:制作一般現在時態的思維導圖。
在制作思維導圖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習時態時,主要關注時態的哪幾個方面?
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形成思維導圖主線。在前面的練習中,學生通過勾、圈、畫和翻譯已經能確定時態需要關注的重點,但是多數學生不能準確表述出來。因此,通過小組討論讓基礎好的學生引導基礎差的學生進行思考、學習、探究,從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討論后,教師請學生匯報討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