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01-02
翻轉課堂也稱顛倒課堂,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使用進行了重新規劃,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革新。結合翻轉課堂模式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優化高中政治課堂,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知識,即學會學習,這是我近幾年摸索和嘗試的課題,現就人教版政治《思想政治》高中二年級上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課堂設計一例談談自己的創作思路和體會:
第一步:利用網頁制作課件、創建視頻,錄制微課
(一)網頁課件制作的特點
1.正確運用制作工具是網頁課件制作的前提條件。制作網頁課件,我采用了FrontPage和Flash兩種編輯工具。FrontPage首先是一個編輯工具,它可以編輯Internet上以HTML格式保存的所有文件,即網頁。同時可以編輯處理圖象和動畫,此外還可以在網頁上插入各種插件。Flash是專門針對網絡應用的一個動畫軟件。用它來制作課件,可令你的網頁課件更精彩,動感十足。制作過程中,運用好它們,充分發揮它們的編輯作用,使搜索知識方便、快捷,網頁的界面讓人賞心悅目。
2.收集充分的教學資料,是網頁課件制作的必備條件。教學資源的收集有兩個途徑:一是可以從書本、報刊、雜志等,通過掃描并存盤收集;二是可以從網絡資源中搜索,然后下載并存入制作文件夾中,以便制作網頁時隨時可用。其中網絡資源的收集既快捷又方便。任何一堂運用網頁課件且包含大量文字、圖片、音像信息的教學設計的完成,如果不憑借網絡資源是很耗時間的。
3.突出學生個性和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網頁課件制作的目的。如果利用計算機網絡搞“注入式”,使教學失去啟發性,使學生失去思維積極性,那么,即使使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術,這種教學仍然不是現代化教育。所以要保證完成既定教學任務,防止教學的隨意性,同時必須突出學生的個性和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運用Flash和FrontPage進行課件設計
1.創建目的:高中二年級上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之一,它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讓學生懂得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創中華民族的未來輝煌,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文化的特征,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學習該框題內容關系到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在主觀意義上說,學生們會很感興趣,渴望獲得更多的相關常識,因此,我構思了一個運用Flash編輯工具,以增加動畫效果;運用FrontPage編輯工具,以增加素材信息量等功能的課堂設計;把這兩種技術制作的網頁教學軟件用于政治課教學中,更使學生覺得新鮮,并躍躍欲試,想馬上點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就是我這一框題課堂設計的目的。
2.表現形式:為了達到學生在提示和幫助下,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自主地去學習,我在主頁上設計了別具一格的,符合該框題教學實際要求的導航欄:一由小變大的動感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您同行”;并且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超鏈接,一點擊就可以見到中國飲食文化(川菜、魯菜、粵菜)、中國文學藝術(古代詩詞、戲?。⒅袊姆b設計(唐裝、中山裝、2014年北京APEC會議的新中裝)的內容。大路的兩邊排列的導航欄,以書為背景,欄目分別為:<情景導入>、<穿越歷史>、<品味生活>、<五彩繽紛>、<我思我悟>、<板書設想>,只要學生任意選擇,就可以了解到本框題教學的實際要求。
為了抓好本框題的主體內容的自主學習,我按教學層次分析的要求在主頁上分為四大選項,每一大選項都是通達本框題學習目標的通道。在這里我設計插入表格,將各選項分別排列表中,這樣感觀較好。選項一:“贊美家鄉的文化”。該選項通過點擊超鏈接的視頻文件,觀看央視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讓學生直觀地深切地感覺到家鄉的飲食文化。選項二:“認識中華文化”。該選項展示了中國的飲食文化(川菜、魯菜、粵菜)、中國文學藝術(古代詩詞、戲劇)、中國的服裝設計(唐裝、中山裝、2014年北京APEC會議的新中裝)的內容,來表明中華文化的特點:獨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每一種特點都可通過具體內容、具體案例和漫畫欣賞的網頁形式獲得理解,這種設計會比教材的內容更豐富、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選項三:歸納總結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的原因。我在網頁上用動感的圖解表現,把途徑一目了然的展示給學生。
第二步:欣賞視頻,積極參與,提出問題
教師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通過在線平臺(學校的“政治資源”或者QQ交流群、教學博客群等)進行共享,要求學生在家通過網絡下載或在線進行學習,這個環節落實的程度如何是決定翻轉課堂學習效果的重點所在。
(一)課前觀看
學生必須在上新課前利用課余時間或自習進行觀看,且觀看時要集中精力,要詳細做好觀看記錄。學習時間自主決定。
(二)提出問題
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要記錄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尤其是自己還有不解的問題,以及自己在觀看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用于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集體探究與交流。
(三)提交問題
學生將發現的問題通過在線平臺進行提交,便于教師進行匯總、歸納與提煉,為課堂學習開展合作探究做好準備。
第三步:合作探究,師生互動,點撥矯正
教師在課堂上將學生課前觀看視頻發現的、歸納好的問題提交給全體學生,然后分組探究不同問題以提高合作效率。這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益和應用水平的關鍵所在。時間大約30分鐘,具體要求是:
(一)分組合作
將班級中的學生按六個人為一組進行分工,每組探究2—3個問題,組內合作將要探究的問題進行集體探究,形成本組的探究成果。集中組員集體智慧這是分組合作探究的核心所在,也是提升全體組員素質的必然要求。
(二)成果展示
每個小組選一名代表將本組探究成果進行全班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實物,可以是書面材料,可以是板書,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歌舞等。展示的內容應該是全組成員探究成果的真實反映,展示成員應該是組員中綜合素質較好的學生,有利于展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