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玉潔
【摘要】在關聯理論看來,所謂的語言交際就是認知的過程,要想對自然語言正確的理解就需要依托語境尋找關聯,需要推理。受限于傳統教育教學思想,翻譯法比較重要。翻譯主要是在母語和外語之間建立對等的相關關系,其前提是對自然語言正確的認知和理解,筆者在本文中依托關聯理論,并聯系教學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關聯理論的內涵,然后研究了英語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了關聯理論視角下的英漢翻譯教學,以期進一步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關聯理論 翻譯研究 教學
【基金項目】此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一般課題“關聯理論視角下英漢翻譯教學的實證性研究——基于英語專業本科生的有聲思維調查”(14YB168)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14-02
在本文中筆者從認知角度出發,對語用學中的重要理論——關聯理論進行分析,對該理論指導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相關措施指導英漢翻譯教學,以便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關聯理論概述
1.語境
語用學的核心課題之一是語境。在傳統語境學看來,理解話語的過程中,語境是已經確定好的常量。但是在關聯理論看來,其卻是一個變量,是交流雙方在理解話語的過程中構建的心理,“是理解非確定話語之前產生的各個集合”。所以,在理解話語的過程中,任何影響思維狀態的事物都在語境中加以涵蓋,不管是交流雙方對外部直接聯系,還是宗教信仰、科學假設等,都會促進理解。就關聯理論來看,語境和應該對“相關度”加以考慮。它認為語境是可以獲取并具有調理的,也就意味著在特定場合中能夠獲取特點的語境信息。如,“80后”的交流雙方在對童年記憶進行交談的時候,曾經在那個時代得到共識的場景等信息會特別容易提取;但是交流雙方相差10年或者20年,那么共識就很難達成。從此可以看出,儲存在人大腦中的信息在特定的場合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
2.推理
關聯理論中,推理比較抽象,其被認為是認知自然語言理論。語言中話語的不同所產生的解釋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生成的解釋會更多。所以,我們要想理解說話人的真正意思,就必須聯想并推理話語以及關聯詞語,尋找信息和信息間的關聯,這也是人們進行溝通的基礎。如:
A: When will Professore Smith be back in office? This paperneeds his signature.
B: He is now doing the report to the dean of English Department.
在上面舉例中我們可以看出,B并沒有從正面回答A的問題:史密斯教授去哪兒了,但是B的回答是以二者之間的共識:他們都了解英語系主任。要是系主任辦事比較干凈利落,那么A就能得到教授很快會回來的結論;但是如果英語系主任比較啰嗦,A就知道教授一時難以回來。上述例子說明同一句話如果語境不同那么得出的結論截然相反。所以要想理解話語意識,不要僅僅依賴話語本身的意思,很大程度上還要參考它的語境信息。在關聯理論看來,進行順利的語言交際的主要影響因素為交流雙方,也就意味著交流雙方能否理解雙方意圖,要是聽話者對說話者語境信息錯誤的理解,那么交流就難以進行。
3.關聯原則
關聯理論是對交際進行指導的總原則,它關系著交流雙方能否開展有效的溝通。據Sperber 和Wilson 的研究,要想促進交流的進行,就必須在二者之間建立健全合理科學并最佳的關聯,需要滿足的條件有兩個:其一,交際的語言必須讓雙方能夠相互理解,對方能知曉我方想要表達的意圖;其二,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價值要足夠,聽話者自愿去對說話者所說的話進行理解,也就意味著說話者要給聽話者足夠的好處或者營造積極的語境效果。但是,根據關聯原則,溝通交流雙方不管進行怎樣的交際行為,說話者都會理所當然的自己理解的意思和聽話者的認識之間存在最佳的聯系,所以,找出最佳的關聯指的是對聽話者進行引導,不僅要對表達者要表達的語境加以注意,還需要對聽話者希望得到的理解加以尋找。
二、英語翻譯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英語翻譯教學的主要目的為讓學習者在一定書籍的幫助下,獨自進行兩種語言信息之間的交換。在進行轉換信息的過程中,許多學習者會遇到以下三種誤區:錯譯、曲解、死譯。由于母語和源語言在使用上存在差異,譯者受到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轉換兩種語言信息的過程中,對原作者過度的推理或者推理不足,會讓譯文和原文出現信息不對等。
三、關聯理論視角下英漢翻譯教學的策略
1.關注語境
翻譯過程中,學生需要自發的推理原作者的明示,這一活動事實上就是以語境條件為基礎再加工目的語。但是當交際對象、環境等語境因素出現不同的時候,相同編碼意義的話語產生的關聯性意義也不相同。例如:“Their life style could seem Spartan to a city family with their assets.”一句中,“Spartan”字面意義是斯巴達式的,源語讀者具備正確理解的語境條件:斯巴達是古代希臘的城邦,斯巴達人的生活方式以簡單質樸著稱。因此他們可以輕松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圖為指出“他們的生活方式對城市里的殷實人家來說,似乎過于嚴樸。”然而,缺乏英語語言文化背景的目的語讀者不了解這意象及其所指意義,若直譯,勢必將讓讀者感到困惑,影響正確理解和閱讀順暢感。在這里,譯者就應意識到語境因素出現了不同,需要彌補目的語讀者的語境缺失,保證讀者在付出有效的推理努力后能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實現最佳關聯。
2.關注詞義
以威爾森為代表的認知語用學派提出,交際中詞匯所傳遞的信息,自身編碼含義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含義。詞匯所編碼的概念,在進行交際的時候為了滿足交際的目的可能會對其進行壓縮或者擴充。英語中詞匯都有特定的語言屬性,但是語境的不同詞匯也會超越自身的歸屬范圍。所以,交際詞義指的是翻譯者以語境為基礎對詞匯進行編碼后充分并合理的推理得出的新含義,英語翻譯教學中詞性活用、雙關等都屬于這一類型。所以,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把詞匯顯性意義以及蘊含意義之間的關系向學生傳授,讓學生活學活用、隨機應變的翻譯能力進行培養。如某英語教材中有這么一句話:“Life becomes enjoyable not just by handing in assignments on time and shivering on the edge of life.”該句話中的shiver從表面上來看其意思維“顫抖”,但是在該句話中如果還譯為“顫抖”顯然行不通,這樣也不能把作者的意圖完全表達出,作者可以發現本句話中的隱喻:以游泳池喻人生,因此我們應該把“shiver”翻譯為“畏縮不前”或者“搖擺不定”。
3.關注文化
文化的載體是語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語言之間的差距會很大。所以,在進行翻譯的時候也是兩種文化之間的碰撞和交流,一旦沒有重視文化因素對其造成的影響,那么我們極有可能誤解對方的意圖。如“Love me,love my dog”,如果直接翻譯,就是:愛我就愛我的狗,那么和英語文化就產生沖突,造成不必要的誤解。以關聯理論為主導的翻譯為:愛屋及烏,雖然語言的顯性意義發生極大的改變,但是內涵卻和原作者的意思更加契合。
四、結束語
作為認知用語的理解,關聯理論對翻譯這一交際過程提供了強大、統泛的解釋,讓譯者有重要的理論框架。在進行翻譯教學的過程中,在關聯理論的幫助下,學生和教師的視角更加科學,這對學生翻譯技能、技巧的培養具有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把關聯理論引入英語翻譯教學之中,這對學生英語學習質量的提升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曉民,劉金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問題與對策[J]. 山東外語教學. 2013(05)
[2]周紅輝,冉永平.語境的社會—認知語用考辨[J]. 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12(06)
[3]文平.信息化語境下大學英語教學中師生對話合作機制失衡研究[J]. 校園英語.2015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