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輝
【摘要】推進課程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國家作出的重要部署。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面臨挑戰,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已經迫在眉睫。本文探討將微課運用于中職英語教學,尋求提升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微課 中職英語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21-01
一、“微時代”背景下的微課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微時代悄然而至。由于微博的出現,一些具有較強互動性、傳播速度較快的信息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這也就標志著微時代的到來,隨之而產生大量熱門詞語,如微媒體、微傳播、微廣告等并已波及課堂教學,傳統的單一教材,講授型課堂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多樣性、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生學習的時間也開始碎片化,微課也因此產生。在國內最早提出微課概念的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他將微課定義為“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知識點或教學環節來開展教學活動,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的學習方式呈現多樣性,可以移動學習、在線學習、遠程學習等等,將微課應用于中職英語教學有助于提升課堂的教學實效。
二、微課在提升中職英語教學實效中的運用
英語是中職學校教學的一門必修課,又是學生最薄弱的學科。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大多數中職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薄弱,對英語不感興趣,甚至反感、討厭。另外,陳舊的教學方法也是造成學生厭學的原因之一。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英語教師習慣于講解枯燥的單詞、語法等內容,其結果是更加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師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學習如何用現代技術輔助教學,激活課堂氣氛。
(一)微課輔助課堂教學
語言的學習應該是全身式的學習,在課堂中教師不能只靠一張嘴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讓他們進入全身學習狀態,將微課應用于英語教學無疑是一劑良方。例如高教社的中職國規教材《英語1》的第七單元的話題是打電話,學生在本單元要學習一些基本的電話用語。為了讓教學更具實效,本人設計制作了五分鐘的微課視頻,在視頻中先是呈現了一個簡短的電話英語讓學生感受到了電話用語與日常英語的差異,之后通過視頻剪輯及圖例的形式讓學生明白“May I ask who is calling, please?”“Hold on, please.”“May I take a message?”等句型在實際生活中的具體運用。微視頻的使用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并增強了課堂的直觀性和立體感。又如在學習銀行業務這一單元,本人制作了不同業務辦理的操作流程視頻,在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微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內學習新知識,在課外做練習。他們往往被老師牽著走,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實行微課教學,可以扭轉這一現狀。為了方便學生了解到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提前將課堂學習目標導入到視頻當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重難點制作成相關的微課教學視頻并上傳至網絡,學生根據自己需求自行選擇將其下載至電腦或手機終端。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提前了解了學習知識點,這樣他們就能夠為后期的學習做準備。由于學生在課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預習,在課堂中他們可以更好地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微課視頻可以作為學生復習的材料,在課外學生可以反復地觀看視頻或其中的片段,對自己不夠了解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復習,這樣學生無論是上課還是下課都能學到知識。然而課前課后的學習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去完成,這就鍛煉了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三)微課實現課程管理
微課應用于中職英語課堂不僅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還能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此外,通過微課還能實現英語課程的管理。教師將重點知識的講解或相關任務做成視頻,之后借助“云班課”或UMU等平臺實現對學生學習的監管。學生通過注冊,加入在線課程學習,教師通過平臺可以查看學生觀看視頻的詳細情況,比如是否完全觀看以及視頻下載和觀看的次數等。此外,教師可以依托微課視頻布置作業或提問,學生只有對相關視頻進行觀看才能完成該作業或提問,由于基礎薄弱,他們往往會出現很多疑惑,期間他們可以求助于教師或同學。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線學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過程性的評價,實現課程的管理。
三、結語
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形式應用于中職英語教學是時代的趨勢,它集現代教育優點和先進科技優點于一身,滿足教師、學生多元化的需求,正確使用微課必能提升中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
參考文獻:
[1]郭凱,馬平安,王瑞芳.淺談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4,(24).
[2]吳保鵬.以微課促進高效 用視頻再現歷史[J].教育教學論壇,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