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越
【摘要】與專業(yè)教學相比,輔修專業(yè)的教學具有自身的特點,通過對輔修專業(yè)學生展開問卷調查,摸清學生的對輔修日語的實際需求,分析了日語輔修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日語輔修課教學的策略建議:加強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融日本文化于課堂;合理適度使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興趣、注重聽、說等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等具體措施,以期對日語輔修專業(yè)的教學活動提供借鑒。
【關鍵詞】日語 輔修專業(yè) 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校級課題:廣東省獨立學院日語輔修專業(yè)發(fā)展現狀與對策研究(14—006B)。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27-02
一、學習日語輔修專業(yè)的優(yōu)勢
1.輔修日語專業(yè)是加強日語能力的主要方式
高校開設日語輔修專業(yè),因其教學特殊性,在課程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雖不能與專業(yè)教學相提并論,但基于高校的教學嚴謹性,輔修專業(yè)的教學一定是系統(tǒng)性、連貫性的教學。在校大學生,基于興趣愛好、就業(yè)需求等原因參加日語輔修的學習,加之本專業(yè)的課業(yè)壓力,如不能在課余時間接受到專業(yè)、系統(tǒng)的學習指導,日語的語言能力是無法得到提高的。因此,學生參加日語輔修專業(yè)的學習,是學習日語知識,加強日語能力的主要方式。
2.輔修日語專業(yè)對全面了解日本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一個國家的語言和文字,體現了其民族的文化精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除了能夠了解到語言本身的組成、用法等,還能通過語言文字的構成、習慣用法等行文規(guī)律全面了解到本國的文化。在日語課堂上,學生們學到的不僅僅是語言本身,更是日本的文化精髓,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深入日語的學習,為今后的專業(yè)的語言運用打下基礎。
與此同時,了解日本文化也是成為中日跨文化交際人才的基本要求。日語輔助專業(yè)的學生,基于自身的專業(yè)化知識和日語運用能力,在加上充分的日本文化了解,無論是在日常的社交場合中還是在正式的商業(yè)洽談中,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3.輔修日語有助于學生拓展就業(yè)渠道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2015年底,日本累計在華設立企業(yè)已接近5萬家,在華的日本企業(yè)數量急劇增加,在給我國經濟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就業(yè)機會。日語輔修學生在本專業(yè)知識的支持下,在中日貿易的市場領域中具有更大的就業(yè)優(yōu)勢,擴寬了學生的就業(yè)渠道。
二、日語輔修專業(yè)的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為了充分了解高校日語輔修專業(yè)的教學現狀,筆者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在校的41位日語輔修專業(yè)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具體調查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學習動機
作為輔修課程,學生的學習動機大部分相同。通過調查顯示,82.93%的人表示選擇輔修日語是因為個人興趣愛好,75.61%的表示是因為想充實大學生活,豐富知識,48.78%的人是因為希望將日語作為語言工具,增加自己的技能,緩解日后就業(yè)壓力。這說明大部分學生輔修日語的動機絕大部分都是出于自身的學習需求所在,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出于就業(yè)壓力。修讀學生迫切希望通過輔修日語能夠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2.教學模式和手段
通過調查顯示90%以上的輔修專業(yè)課堂教學是通過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師黑板板書方式來完成的,只有31.71%的課堂教學運用到了教學模型、圖具或各種演示設備,至于其他課堂教學手段基本上很少運用。大部分學生表示希望教師在注重常規(guī)教學的基礎之上,增加案例教學的方式,也有部分受訪者表示希望課堂多增加分組討論和上臺展示的機會。有97.56%的受訪者認為輔修專業(yè)的理論教學要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同時,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于具有獨特教學風格和教學方法、專業(yè)知識豐富、技能扎實的教師映像更為深刻,更加樂于接受一學期一次到兩次的,類似于參觀、走訪、師生交流、活動比賽的實踐教學方式。
3.輔修專業(yè)教學整體滿意程度
對于輔修專業(yè)教學的滿意度,本文分為6個維度:教學質量、師資隊伍、課程內容、時間安排、考核形式和教學態(tài)度。調查數據顯示,滿意度相對較高的是師資隊伍(60.98%),教學態(tài)度(80.49%),但在教學時間安排上表現不滿意的學生人數最多(7.32%),在課程內容和考核方式方面,也分別有51.22%和48.78%的同學表示很一般。說明在課程內容、考核方式特別是課程授課時間方面,需要有很大的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要求。
三、日語輔修專業(yè)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和筆者自身的授課教學經驗,筆者認為目前日語輔修專業(yè)教學主要存在課程安排不合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方法陳舊的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課程安排不合理
(1)課程時間
日語輔修專業(yè)的授課時間大多安排在晚上以及其他課余時間,課程集中,授課時間較長,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出勤率。
(2)課程內容
將近半數學生反映課程內容安排一般,學習和掌握知識難度大,他們認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統(tǒng)籌合理安排課程的內容和進度。
2.學習積極性不足
日語輔修學生基于自身對日語的興趣參加日語學習,但在實際的輔修專業(yè)教學中,會出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的情況。衡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直觀的指標就是學生的出勤率情況,對于歷年來的日語輔修課出勤記錄分析來看,日語輔修課的出勤率基本是兩頭高、中間低,也就是呈U字型分布,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那么這就需要日語輔修老師根據輔修專業(yè)學生的學習動機,改善教學方法、改善教材,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教學質量都得以提升。
3.教學方法和方式陳舊
教學方式和方法需要與時俱進,作為日語輔修課程也應如此。由本文的調查結果分析可知,學生輔修日語的學習動機,個人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不盡相同,那么就需要教師結合輔修專業(yè)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進教學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差異教學,盡可能的達到較好的課程教學效果。
四、提升日語輔修專業(yè)教學質量的對策
1.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1)在學校層面可多組織授課教師的學習與深造,定期針對輔修專業(yè)教學召開專題培訓和講座并組織輔修專業(yè)授課教師參加學習,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儲備,提高輔修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多與兄弟院校針對輔修教學進行溝通合作,借鑒兄弟學校的優(yōu)質輔修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互通有無,保障日語輔修課程得以順利進行。
(2)教師自覺鞏固專業(yè)知識,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要想教出好學生,教師自身首先得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教師本身先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在不斷吸收新的知識的同時加以提煉,將最恰當的知識點授予學生,帶領學生一起領略新的未知世界,開拓他們的視野,這樣才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對日語學習的求知欲和探索的能力。
2.結合多種教學方法
日語輔修的學生,多為零起點、零基礎的學生。針對輔修教學的特點,更加需要要求教師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高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1)對比教學法
對比教學法是教學方法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如何在日語輔修教學中運用好對比教學法,關鍵在于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使用語言對比教學法,而是要融入國家文化來進行對比教學。
語言與文化是緊密聯(lián)系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日兩國雖是一衣帶水的鄰國,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們的思維模式、價值觀、信仰等方面都不盡相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結合中日兩國的社會文化進行語言的對比教學。并在教學中可以適當穿插一些關于日本文化知識、風土人情的知識,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習慣異民族的不同文化心理和語言上的習慣表達,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影音教學法
以直觀的視圖和聲音的方式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在課堂上給學生放映一些5-10分鐘左右的介紹日本情況的錄像。在放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錄像的畫面,對一些關鍵詞和有關問題進行講解。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通過視聽覺器官直接通過影像和聲音了解日本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的講解也可以加深他們的印象。另外,音樂也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工具。利用日語歌曲教學,學生可以通過日語歌曲體會日語的節(jié)奏感和擴大學生詞匯量用日語表達情感時的語感。
(3)疑問教學法
引導學生培養(yǎng)對未知事物和情景的產生疑問和求知的興趣,有利于我們深入的進行語言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可刻意提起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細微的生活習慣,從而引起學生的疑問。比如:日本人民都會在用餐之前說“いただきます”,就以此可以反問學生,為什么在飯前要說“那我就不客氣了”這種敬語呢?這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這與日本人崇尚自然與勞動的心理特征有關。日本人把食物當作大自然的恩賜,是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才得來的,所以會懷著感恩的心情用餐。通過如此講解,學生對此習慣用語一定會產生很深刻的印象。
(4)實踐教學法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對于語言的教學基本都是讀寫的能力,這導致很多同學實踐的聽說能力卻很差,日語輔修教學更應該注重實踐的培養(yǎng)。在課堂上多與學生互動,多提問,讓學生用日語來回答;或者找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對話,找同學進行角色扮演,這樣一來,學生的口語可以得到鍛煉,還能帶動整個課堂的氣氛。
在學生對日語有一定的了解后,實行講課前一分鐘演講制度。在課前讓進行主題自選的一分鐘演講。演講結束后,學生就會意識自己日語的進步,從而體會到日語表達的樂趣與成就感,不斷刺激學生學習的熱情。
除了課堂實踐教學,還可組織輔修專業(yè)學生參加其他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如:戶外的討論教學,演講比賽、朗誦大賽等的比賽教學,參觀企業(yè)的“見學型”教學等等。豐富實踐教學的形式,提高實踐效果。
(5)非語言教學法
所謂非語言要素就是指社交常識、語用規(guī)則以及價值觀。比如:體態(tài)、手勢、音量、面部表情等。在輔修教學中,除了語言,其他的一些非語言交際也很重要。比如:當他們在請求或道歉時,他們的語氣會比較鄭重;在談話過程中他們不喜歡強烈的目標接觸,并且排斥過近的身體距離等。
通過學生自身參與,讓學生了解到日本人的這些交際習慣,才能在交際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師需要對日語教學課程進行精心、合理的編排,培養(yǎng)輔修專業(yè)學生的全方面素質。
3.合理適度使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
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有種種優(yōu)勢,可以多樣化、動態(tài)化和直觀化的讓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且能將一些抽象難懂、靜態(tài)呆板的元素形象化、動態(tài)化,從而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相關內容,提升教學效果。但是輔修教師也要注意對多媒體技術的合理利用。在課程中,要做到多媒體技術、教師的講解相結合,并注意比例。另外,給學生展示的多媒體資料要豐富多彩,通過我們的多媒體資料,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真的起到相應的教學作用。在新時代的教學,我們應該轉變教學目標,從之前的“教會學生知識”轉變?yōu)椤耙龑W生主動學習”,只有在興趣的引導下,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
另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出現,加上教學模式的改革,可以使日語輔修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的方向發(fā)展。新的網絡傳播交流技術,可以讓學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學習。比如可以通過qq、微信等,建立學習交流群,在課余時間與學生保持聯(lián)系,對于學生的問題及時給與解答,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日語的興趣與主動性。
4.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輔修專業(yè)可合理安排在白天學生沒有專業(yè)課程的時間段或是其他休息時間段。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每堂課的時長,盡可能的不要造成疲憊教學,也不要把學生的休息娛樂時間零碎化,相信會對出勤率以及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5.構建多元化的考試評價體系
科學完善的評價制度,是檢驗教學效果必要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可以促進教學正規(guī)化、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師生的積極性和熱情。
科學的評價制度需要堅持評價方式多樣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打破以往“以成績論高低”的局面,增加平時成績作為參考。可以設定:課程最終成績=作業(yè)+考勤+平時測試+課堂實踐訓練+期終測試。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教師不僅僅要關注考核結果,更必須關注發(fā)展的過程。
五、結語
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考核體系,以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合理的設計教學內容。教師須不斷的從自身做起,提高綜合教學水平,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套系統(tǒng)的、立體化、多樣化的日語輔修課教學體系。本文結合日語輔修課課程的特點,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分析了日語輔修課程中的問題進而提出日語輔修課教學的策略建議,希望能對今后的日語輔修教學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