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凱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02-01
新課標的出臺實施,音樂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被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在音樂教學中要構設充滿美感、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形成師生之間和諧的學習氛圍,那么如何在音樂課堂中構建和諧的音樂課堂,本人就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作過如下嘗試,現從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要想構建和諧的音樂課堂必須做到以“課”誘人。
也就是說,在音樂課中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思路必須引起學生強烈的音樂興趣,讓學生樂意上你的音樂課。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小學生,興趣可以吸引他們參與到音樂實踐中來,投入到音樂海洋中去,為此我每一節音樂課都精心設計,想方設法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學唱《過新年》這首歌時,既考慮到低年級學生愛“動”的特點,又得避免機械的反復演唱歌曲,根據歌詞內容創編舞蹈動作,另外再加上敲鑼、打鼓、扭秧歌的動作,不但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也增強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寬松、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學會了歌曲,直到下課鈴響,學生還意猶未盡。在高年級的音樂課中我都不會去刻意壓抑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個人情智,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現出的獨立見解。
二、要想構建和諧的音樂課堂,必須做到以“愛”感人。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平等的和學生交流,和學生打成一片,讓自己的音樂課堂成為一個“愛的陣地”,用“愛”去感染和接近每一個孩子。現在的學生,都有些會怕老師,作為老師要以良好的心境去上課,課前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情緒,把微笑帶進課堂,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親密接觸”,使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信。若要孩子課堂上真正做到信服,并不是一臉兇相就能達到目的,這樣的話反而抹煞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只有走到學生中間去,縮短師生間的距離,為了孩子創建一個充滿愛、充滿溫情的世界。我在學期開始第一節課和學生“約法三章”,首先我要求學生音樂課上,老師盡量滿足你的音樂需求,必須保證好的課堂行為習慣,有個別學生沒上幾節課就把音樂課本搞丟了,對此我要求學生每節課必須準備好所需道具,保證課堂的良好秩序;其次,我要求學生要互相尊重,針對個別“五音不全,七音不準”的學生我們要采取循循善誘,耐心引導的方法幫助他們投入到音樂世界中,當他們唱的不準,不對的地方誰也不能譏笑,我對孩子們說,也許是你一聲不經意地笑會使他們變得愈加不自信,甚至會徹底喪失對音樂的興趣,讓我們用力所能及的寬容之心,為他們架起愛的音樂橋梁;最后我還和同學們約定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不準出現任何不和諧的現象,老師首先做到不諷刺挖苦打罵學生,嚴格執行“教師十不準”,那么同學們也要做到語言文明,上課不隨意打小報告,讓我們互相監督、互相執行,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情感的碰撞,充滿生命的交流,充滿信任的舉動。有了這“約法三章”,我和學生們互相執行,每節音樂課都顯得溫暖而人性化,孩子們覺得上音樂課是一種很幸福的事情,我們在“約法三章”的制度里既保證了好的課堂秩序,又敞開了心靈之窗盡情遨游在音樂的海洋之中。
三、要想構建和諧的音樂課堂,必須做到以“德”育人。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技能,還要讓他們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熏陶,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把德育滲透到音樂課堂中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我們的音樂教材中有些歌曲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屬顯性教材,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國旗國旗真美麗》、《紅星歌》等,還有一些屬隱性教材,如《小烏鴉愛媽媽》、《友誼的回聲》、《 我是少年阿凡提》等,這些教材的內涵和深刻哲理需要教師認真分析,才能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對此,我從備課入手,寓德育于音樂教學之中,根據不同體裁,設計不同的德育內容的教學環節,必要時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德育質量和效果。但決不能把音樂課上成思想政治課,而是通過滲透式的教學使學生學到了音樂知識與技能,把新課標中關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落到實處,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做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總之,我認為既然我們選擇教師這份職業,我們就應該全力以赴地干好這份工作,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學生,心中總有一種激情,一份永不疲倦的激情,保留住這份激情,把它感染給學生,讓他們總想和老師親近,有了這份和諧的師生關系何愁學生不喜歡愛上音樂課,有了這份和諧的師生之情,音樂課堂定會成為學生音樂世界中的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快樂王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