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



【摘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側重工程應用的寬口徑專業。鑒于我校計科專業在專業評估中發現的諸多問題,本文比照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精神,重點分析了現行課程體系存在的不足及其對專業建設的不利影響,提出體現CDIO工程教育改革理念的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思路。
【關鍵詞】課程體系 培養方案 教學研究 CDIO工程教育
【項目資助】2014大連海事大學課程體系改革項目“面向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思路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21-02
1.引言
目前全國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科)專業的大學共有974所,我校作為交通部直屬的具有鮮明海事特色的211大學,其計科專業在全國的分級為C+。在最近一次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計科專業評估中,我校計科系在參評的38所高校中排第15名。鑒于我校計科專業在評估中暴露出的諸多問題,本文首先依據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精神明確了培養目標,然后依據CDIO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力爭借此強化我校計科專業的行業特色及招生就業的競爭力。
2.現狀及問題
依據遼寧省最近一次計科專業評估結果,表1給出部分院校計科專業理論及實踐學時分布情況,通過對表1中數據進行分析,可大體反映出如下幾個現象:
我校理論教學總學時最高。
我校實踐環節總學時最低。
我校計科專業課程總學時偏高。
表1計科專業理論及實踐學時對比
根據目前我校180學分的培養計劃要求,實驗實踐環節僅為26學分。理論課時偏多,實踐課時僅為14.4%。而專業排名第3的為一所民辦大學,其整體辦學條件不及我校,其規定的實踐環節比例為40.0%。
圖1 計科專業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3.課程體系設置探索
3.1培養目標及實現方式
現行的計科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著眼于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圖1則明確了服務于計科專業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培養目標及實現方式。
3.2課程類型劃分
現行課程體系將課程分成3類:學位課程、主干課程、特色課程,其不足是沒有明確對學生具體能力的培養。CDIO培養模式將工程畢業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4個層面。從表2可看出目前我校在課程類型劃分上的問題,在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上課程類型設置存在缺項。實踐環節由于學時嚴重不足,在具體課程設置上距離人際團隊能力的培養上也存在較大差距。借鑒遼寧省計科專業評估排名前3位課程設置的優點,將課程劃分為如下幾類:
?誗通識教育平臺課群:包括數學、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外語。
?誗專業平臺課群:包括工程技術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等。
?誗專業方向課群:包括專業課程及崗位應用技能課程。
?誗實踐環節課群:保留部分原有實踐課程基礎上,突出人際團隊能力相關課程。
?誗專業項目設計:結合校外培養基地實際項目,充分體現工程系統能力的培養。
表2參評院校課程類型劃分及培養能力對應
3.3課程性質及分配比例
表3列出我校計科專業課程體系調整前后課程性質及比例變化情況。新版培養計劃在保持通識教育平臺課群比例相對穩定的前提下,重點提高了專業平臺課群和實踐教學環節的比例。表4進一步明確必修及選修課比例調整情況,與專業相關的選修課比例有較大提高。這體現學生在具備必要的工程基礎能力后,基于人生規劃進行探討性主動性學習的理念。
表3調整前后課程性質及比例變化情況
表4調整前后必修和選修比例變化情況
4.課程體系與專業培養方向對應關系
依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目標,計科專業學生通過在校學習初步具備CDIO模式提出的4種能力的基礎上,結合就業需求,按照如下3點進行分類培養:1)計算機科學;2)數字媒體技術;3)嵌入式系統。
從圖2可看出優化后的課程體系中規劃的5大類課程群與CDIO規定的各階段培養能力具有明確的對應性,依據該課程體系指定的培養計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共同服務于“卓越計劃”中針對計科專業分類培養的需求。
圖2課程體系與專業培養目標的對應關系
5.結束語
比照“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精神,文本重點分析了現行課程體系存在的諸多不足及其對專業建設的不利影響,進而從優化課程體系入手,提出并設計了體現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新的課程體系改革研究思路。優化后的課程體系強調在校內學習階段,加強學生工程實踐、設計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武書連.2015高考志愿填報指南:挑大學選專業.中國統計出版社,北京,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