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華
[摘要]后進生轉化工作是每一位班主任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與轉化工作,教師要從“心”開始,即后進生的轉化不能只追求分數的上升或者不再給老師惹麻煩,更要注重矯正其心理品質,提高其心理素質,幫助其形成完整、正常的人格。班主任要積極探索工作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強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充分挖掘后進生的潛能,培養其自信心和進取心,使之成為有用之才。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愛心;細心;耐心;童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而這“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就是我們所說的后進生。
后進生也叫“問題學生”,他們的學習和品德暫時存在一些問題,跟不上班級的整體要求,完不成課程標準規定的起碼目標,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質上存在問題和障礙,反復出現違反與其年齡相應的道德準則和紀律。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與轉化工作,教師要從“心”開始,即后進生的轉化不能只追求分數的上升或者不再給老師惹麻煩,更要注重矯正其心理品質,提高其心理素質,幫助其形成完整、正常的人格。要做到這些,班主任至少要有“四心”。
一、愛心,愛而不溺,動其真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備條件。”一名優秀的教師,除了具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外,還必須具有一顆愛心,愛是教育的靈魂。“愛心”要求教師要以“情”育人,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設一座感情橋梁,并不斷增加感情的厚度,逐步形成老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的良好教學氛圍。
后進生一般都是思維活躍、情感豐富的生命個體,他們大都會因功課不好,或因屢犯錯誤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也有贏得別人尊重的迫切需求,為了讓大家重視自己,關注自己,這些孩子常常想方設法從另一個方面來表現自己,于是就出現了各種花樣翻新的反常行為。“一雙眼睛看不住幾十個學生,一顆愛心卻可以拴住幾十顆心”。要真正走近后進生,走進弱勢群體的心靈,教師必須擁有一顆愛心,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學生充滿耐心和信心。用愛心做橋梁,用真情去溝通,任何學生都會向你敞開心扉。但是,愛并不是一味縱容,要愛而不溺,動其真心;要嚴出于愛,愛寓于嚴,嚴在當嚴處,寬在當寬處。
愛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劑、潤滑劑和粘合劑。每位班主任捧著一顆愛心,用愛去澆灌每一棵幼苗,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付出所有的努力,有愛就一定會創造奇跡。
二、細心,揚長避短,增其信心
馬卡連柯說得好:“我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盡量地要求一個人,也盡可能是去尊重一個人。”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教育也是一樣。小學生一旦得到老師的尊重,就會獲得在精神上的最大滿足。班主任對學生的各種行為一定要多一點自尊心,少一點火藥味。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都值得別人學習,即使是后進生也一定會有一些過人之處。后進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和自卑的心理狀態,培養自信心,是轉化后進生至關重要的一步。作為班主任,要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尤其是后進生,教師更要適時地抓住后進生的內心世界和行為表現中閃耀的“火花”。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后進生,滿足他們的榮譽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積極、肯定的評價,能大大提高他們的自信,使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是一個自信的人。良好的教學風氣和育人環境,能讓后進生由厭學向可學、愿學、樂學轉化,由消極向積極轉化。后進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與小組同學團結協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肯定和當眾表揚,這樣他們就會心情愉悅,注意力相對集中,聽課質量自然提高。有的后進生還會把教師的表揚講給家長聽,也會受到家長的夸贊,獲得一種自我滿足感。教師要以此為契機,細觀察,勤表揚,提高后進生做人的尊嚴感。有了這種尊嚴感,后進生就會努力進取,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效應,朝著教師所期望的方向發展。
三、耐心,寬容期待,磨其頑心
耐心和寬容心是教師的基本素養,班主任對待后進生更需要有耐心,有寬容之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后進生身上的缺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個長期而反復的過程,這就需要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玉不磨不成器”,班主任只有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持之以恒,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幫助后進生磨去他們身上的缺點和頑性,教育才能獲得成功。
1.對后進生的要求要合理
對后進生的最初目標不要太高,可以適當降低要求,并給予適度的支持和鼓勵,使他們稍微付出努力就可以摘到桃子,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看到獲得的成績,體驗成就感和幸福感,不斷產生前進的動力。
2.堅持批評與表揚相結合
教師要掌握批評的技巧,使批評富有一定的藝術性。教師的批評在于嚴厲與和善的圓滿結合,要讓學生既感受到合乎情理的嚴厲,還能感受充滿人情味的關切,使后進生能夠自然接受,切忌采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3.堅持家校合育,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是一項社會工程,對后進生的教育,尤其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要多方聯系家長,統一教育觀念,架起家校同步、共同提高的橋梁,以求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播下一顆種子,靜待花開,花開之時必定滿屋飄香。
四、童心,換位思考,以心換心
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必須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著名教育家李鎮西在他的教育著作《做最好的老師》中也談到:“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樂于保持一顆童心,善于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而且是教師對學生產生真誠情感的心理基礎。”教育家的話讓我們感悟到“童心是師愛的源泉”,班主任擁有一顆童心,換位思考,以心換心,在轉化后進生工作中顯得特別重要。
1.教師要與學生換位思考
班主任要擁有一顆童心,就要“蹲下身來,放下架子”,把學困生當做朋友,站在他們的立場,用他們的視角看待周圍的事物,也就是說,要學會與學困生換位思考。教師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育教學策略。要多考慮事情的來龍去脈,想一想自己與學生同年齡階段時的不羈行為和怪異想法,正確把握學生的行為和性質,分清事情是惡意的,還是善意的,是故意的,還是生理發展的“自然”現象。要從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和維護班級利益出發,選擇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切忌簡單粗暴,傷害學生。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不用成人的能力去衡量學生,也不用成人的水平去判定后進生,更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衡量不同層次的學生。
2.學會傾聽,多與學生相互溝通
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和家庭中去,了解他們最敏感的心理問題,設身處地替學生著想,真誠、平等地對待他們,這樣他們才會信任班主任,才會推心置腹地對你講話,才會增進師生間的相互理解和配合。
3.還要具有豐富的涵養
班主任要能容忍學生暫時過激的言行,寬容學生的沖撞和反叛。教師批評、教育學生都是為了學生好,為了糾正他們不規范的行為,但是,也會帶來因個別差異而發生的當面頂撞或消極抗拒。班主任如果有寬廣的胸懷,豐富的涵養,就能容忍學生的過激言行。對此可以適時進行必要的冷處理,以使一些尖銳的問題得到緩解,給后進生提供一個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時間。
教師的童心,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軟件”。常換位思考,痛其所痛,樂其所樂,感受后進生成長中的喜怒哀樂,才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和轉化他們。
每個后進生都是一粒蘊含希望的種子,只不過花期不同。班主任就是園丁,愛心澆灌,細心呵護,童心期待,耐心守望,陪他共同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相信孩子,靜待花開,也許這粒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原本就是一棵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關文信.問題學生教育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朱仁寶.做一個創新型班主任[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