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東西湖區教師進修學校 涂 紅
?
淺析開展師徒結對活動的有效策略
■武漢市東西湖區教師進修學校涂紅
對于青年年教師來說,參加工作的頭三年是其專業成長的關鍵期,它的成敗直接關系到青年教師未來的發展。這一時期也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危機期,因為從學生身份轉換為專業教師,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即所謂的“現實沖擊”。在這種“現實沖擊”下,青年教師普遍感到困惑、焦慮、力不從心甚至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師徒結對”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師徒結對,顧名思義,就是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結成師徒,師傅對徒弟實施“傳,幫,帶”,引領和指導他們走上專業化的道路。這是一種目標性、實踐性、實效性很強的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培養模式,為青年教師安排指導教師,給予其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提供有序、有力、有效地指導和引領。尤其在實際地教育教學情境中,指導教師幫助青年教師通過觀察、學習、實踐,逐步理解、反思自己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實踐性知識,增強教學技能,盡快勝任教學工作,為可持續成長奠定基礎。同時指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總結自己的實踐經驗并對舊有的經驗進行加工提煉,使自己在教學上有更精細的設計,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更多的教育智慧。因此,“師徒結對”能促進指導教師與青年教師雙方對教育教學進行思考和研究,實現師徒雙贏。
如何有效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使活動落到實處,達到實效呢?應該激發結對師徒雙方的內驅力,使青年教師和指導教師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開展結對活動,從而達到師徒結對工作真正的宗旨: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本著“促進青年教師發展”的宗旨,師徒結對的方式遵從針對性與雙向性相結合的原則。
(一)遴選師徒結對的對象
首先要遴選師徒結對的對象。為確保結對效果,指導教師的選擇極為重要,應該是德藝雙馨的優秀教師。如我區就正式聘請省、市、區級骨干教師為指導教師,徒弟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大部分師徒不在同一所學校,師徒結對的時限為3年。
(二)把握師徒結對的原則
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科進行結對,同時尊重個人意愿,由結對雙方實行雙向選擇,項目組為他們分別提供指導教師、青年教師的相關信息,在結對雙方各自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分別確定各自希望結對的師傅或徒弟。對于按照“尊重個人意愿”進行而無法確定結對幫扶關系的師傅和徒弟,則統籌協調,幫助結對雙方確定各自的師傅或徒弟。
(三)明確師徒結對的職責
師徒結對前,項目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師徒結對協議書》(下稱《協議書》),結對雙方通過簽訂《協議書》,形成結對幫扶的師徒關系,并按照《協議書》的要求,制定《師徒結對工作計劃》,明確雙方工作職責,以達成預期目標。
我區目前共有58名指導教師和101名青年教師結對,涉及人數多,學校、學科的覆蓋面廣,為了有效地落實和有力地推進師徒結對工作,采取了多種形式推動、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使其落到實處。
(一)在師徒幫扶觀摩活動中推廣,進行示范、引領
1.師徒幫扶觀摩活動的形式
為了進一步推進師徒結對項目,讓結對師徒真正互動、交流起來,項目組分中小學、分學科開展師徒幫扶觀摩活動。即由某學科的一對師徒承擔活動,由師傅指導徒弟上一節觀摩課,項目組組織其他同學科結對師徒參加觀摩活動,進行聽課、議課、評課,并且課后分享這節課打磨、完成的過程、感受,同時邀請不同學科結對師徒代表參加,分別交流指導徒弟的經驗、向師傅學習的經歷。
2.承擔觀摩課師徒的選定
選定承擔觀摩課的師徒采取兩種形式,一是直接指定,即根據平時師徒各自活動開展情況,選定積極、有代表性的優秀師徒來承擔觀摩課,并且進行經驗交流,這樣能起到一個示范、引領作用,激勵其他師徒學習他們的經驗。二是自我推薦,即激勵青年教師自我推薦,在師徒雙方自主、自愿的原則上承擔觀摩課,充分發揮師徒的自主能動性,激發內驅力,效果更理想。
(二)在學科團隊工作坊活動中推進,確保全員參與
在師徒幫扶觀摩活動的基礎上,為了確保全員參與,讓每位青年教師都有展示、交流、學習、發展的機會,針對師徒結對人數多、涉及學科多的情況,項目組將結對師徒分學科成立“學科團隊工作坊”,采取“學科團隊”的形式開展活動,以學科團隊為抓手,通過學科團隊活動這一實踐活動平臺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
1.學科團隊工作坊的成立
小學結對師徒按學科分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包括體育、音樂、美術、計算機)四個團隊,各團隊選出組長、副組長。
初中結對師徒按學科分語文、數學、英語、理化(物理、化學)、綜合(包括體育、音樂、美術、思品、歷史、心健)五個團隊,各團隊選出組長、副組長。
2.學科團隊工作坊的工作方式
在師徒結對項目的總體計劃下,本著有效地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原則,確保每對師徒都能參與的前提下,學科團隊工作坊由組長、副組長負責每學期制定團隊師徒結對工作計劃,在組長的組織帶領下,團隊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師徒結對活動,借助活動搭建青年教師學習、展示的機會和平臺,促使青年教師在教學理論、教學實踐兩個方面得到培養。
3.學科團隊工作坊的具體任務
(1)各學科團隊工作坊要有三年的整體培養架構,在整體培養架構下制定每學期《師徒結對學科團隊工作計劃》,并且每學期計劃要根據青年教師成長需求圍繞一個指導主題制定并組織活動。
(2)學科團隊每學期開展2-3次活動,如組織團隊中青年教師在其指導教師指導下進行同課研修,組織聽課、評課、學習交流等,保證團隊中每位青年教師每學期都能在學科團隊活動中執教一節研討課。
通過以上的活動形式,逐步推進師徒結對活動,給青年教師鍛煉、展示的機遇、平臺,有助于指導教師專業上的自我提升,同時讓師徒在交流中相互學習、促進,以便更有效的開展各自的師徒活動,實現師徒雙贏。
(三)在網絡平臺中交流,創設多種渠道
項目組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建立青年教師QQ群、指導教師QQ群,創辦各種網絡欄目,如優秀教學文章欄目、師徒結對經驗交流欄目、師徒結對活動新聞欄目、師徒結對活動信息早知道欄目等,每個欄目的內容由項目組提供,也可以從教師們原創的文章或推薦的文章中篩選,真正激發教師們的主觀能動性,利用網絡這一廣闊的平臺相互進行充分地交流、學習。項目組還定期對每次活動辦簡報,簡報中有老師們的結對感受、活動經驗等,使教師們有多了一個交流、學習的渠道。
(一)落實管理原則
1.堅持管理和服務并重的原則。進一步加強管理,為幫扶教師和青年教師提供相應的軟件、硬件服務,及時滿足其合理要求,為師徒結對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服務。
2.堅持教師進修學校、學校和教師個人三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對師徒結對的整個過程實行宏觀管理和指導,結對師徒所在學校對師徒結對活動進行輔助性管理。結對師徒按照《師徒結對協議書》要求,組織和實施自我管理。
3.堅持階段性與長期性管理結合的原則。既注重階段性的管理和監督,又注重長期性的宏觀管理、指導和評價,逐步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保證師徒結對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二)加強過程管理
根據師徒共同制定的《師徒結對工作計劃》要求,以集中檢查,指導、督促等方式,定期對結對雙方的課堂教學引導、課堂教學觀摩、教研等環節進行檢查。定期下校,通過訪談相關的學校領導、指導教師與青年教師,查看相關材料,進入課堂聽課等方式,及時了解師徒結對工作的落實情況及取得的效果。同時,根據下校得到的反饋信息,及時解決師徒結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為結對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三)暢通溝通渠道
通過多種途徑與形式,努力搭建教師進修學校、學校和教師三方之間進行信息溝通和合作交流的平臺,為師徒間的結對幫扶工作創造良好的外圍環境。
(四)完善檔案管理
結對的師徒每學年根據《師徒結對工作計劃》的要求,認真、完整地填寫教師進修學校編寫的《青年教師培訓手冊》,連同結對的過程資料及所獲成果的綜合材料報送至教師進修學校進行歸檔管理,為教師的繼續教育學分的審核和認定提供依據。
自師徒結對活動實施以來,項目組已進行下校、走訪三十多次,分中小學、分學科開展了相關集體活動8次,通過活動的一次次開展,教師們由觀望、接受到積極主動參與,每次的交流都讓師徒們受益匪淺,在教材解析、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的掌控等教學能力上有明顯提升,師徒交流的方法上也有所創新,達到了活動的預期目地。同時還可以從中挖掘有潛力、有意愿發展的青年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和打造,使之成為我區教育戰線的骨干。
總之,“師徒結對”是一種有效的教師培訓方式。它在幫助新教師快速掌握教育教學常規、適應新的環境和角色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時,應該一改傳統的“師徒結對”過分強調師傅的“傳幫帶”作用及其權威影響,忽視了徒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以及在此雙向互動過程中的“教學相長”。同時,應該通過多種活動形式激發師徒內驅力,強調自我發展意識,有效地推進活動的深入開展,真正達到“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的宗旨。
責任編輯成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