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芳麗 何文淵
摘 要: 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是我國醫學教育的主要課程,由于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具有內容多、描述多、名詞多及需記憶點多等特點,因此學生學習起來往往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也難以對其產生興趣。對此,學校和教師應當積極對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進行教學改革,確立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理念,改進固有教學方法,引入新的教學手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雙重培養。本文主要針對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對這方面教學工作有所助益。
關鍵詞:人體解剖學 組織胚胎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R3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252-02
在我國的醫學專業教育中,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是重要的基礎課程,因此其教學工作必須要得到重視。然而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教學安排與教學方式都存在著一些問題,不能滿足醫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許多教育專家和學者對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課程的設置、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實踐研究,目的在于建立更加科學的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體系,全面推進醫學專業教育。以下筆者就結合實際來談一談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教學改革相關問題。
一、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目標
1.融合教學內容
將系統解剖學知識與組織胚胎學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形成一體化的教學內容,然后編寫新的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材。
2.重塑教師知識結構
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師需要從人體和胚胎的大體形態到微細結構、從發生到解剖一一對學生進行講授,因此教師本身首先需要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在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進一步強化專業知識學習,完善和重塑知識結構,不斷研究教學藝術,選擇與教學內容最相宜的教學方法。同時,學校方面也應當加強專業試點改革,重視培養師資隊伍,尤其要促進對青年教師的深造,以為該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教育對象立體化
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課程不但要完成本學科的基本教學任務,同時還要承擔起社區醫學的教學義務和科普宣傳工作,尤其是要承擔繼續教育的重任。
4.優化教學資源
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應當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組織和深入挖掘,充分發揮出各項教學資源的作用,并不斷開發新的教學資源。
5.合理選用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在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改革教學方法,找出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并加以改善,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融合各種教學方式,以使其充分發揮出作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課程設置改革
1.課程體系改革
首先將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有機結合成為一門課程,由原來的兩個教研室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編寫教學內容、規劃教學進程及實施教學工作。
2.編寫教學大綱
根據國家衛生部和高等醫學教育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教學改革試點課程特點,共同編寫課程大綱和教學大綱。
3.編寫教材
將人體解剖學理論與組織胚胎學理論有機結合在一起,編寫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材——《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
4.制定教學進程
新的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學時約為144個學時,平均每周約8個學時,總共18周教學時間。
三、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教學內容改革
1.理論教學
先將人體解剖學理論與組織胚胎學理論有機結合地進行講解,然后依次詳細講解人體的構筑和發生發育、運動系統、內臟學及內臟的發生、脈管學及脈管的發生、心血管系統及心血管的發生、淋巴系統及淋巴的發生、感覺器及眼耳鼻喉的發生、神經系統及神經系統的發生、內分泌系統。
2.實驗教學
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實驗教學應當與理論教學內容相匹配。具體來說,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應當以對人體標本模型的示教及觀察為主,組織胚胎學的實驗教學應當以對組織切片的觀察和對人體標本模型的觀察為主。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實驗室內應當配備完善的顯微示教系統、電視錄像片及圖譜等,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驗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前者主要是通過對組織器官的形態學觀察來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后者則主要是通過比較器官結構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教學手段改革
1.多媒體教學
通過自制多媒體課件等手段來進行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將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及教學經驗等聯系在一起,以突出教學的可視性及增強形態教學效果。
2.學導式和自學式教學
首先由教師提出自學提綱,然后由學生自主落實學習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易位式教學
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先進行自學,然后再充當教師的角色為大家講解,期間教師視情況予以學生一定的指點。
4.課堂研討式教學
每講授完一節內容后,由教師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然后由學生聯系臨床實際和生活實際來進行課堂研討,并總結研討結果,寫出研討報告。
結語
綜上所述,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的教學改革必須要從教學目標改革入手,重新進行合理化課程設置,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融合增減,并積極采取現代化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有效達到教學改革目的。
參考文獻
[1]呂伯實,高惠英,高佩安,魏佑震,張風鳴,李躍,魏麗華,蘇衍萍,崔海慶,趙振美,逄小紅. 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教學改革的探討[J]. 解剖學雜志,2009,02:275-276.
[2]李言俠. 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激發學生興趣教學探討[J]. 繼續醫學教育,2015,04:41-42.
[3]林樂迎,符信清,仝宇,林雅毅.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聯合開展PBL教學探討[J]. 贛南醫學院學報,2015,05:765-766.
[4]于晶.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方法改進[J].齊魯護理雜志,2011,24:111-112.
[5]高洪泉,田忠富,徐藝丹. 興趣在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02: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