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徽
摘 要: 無論是傳統繪畫還是現代繪畫,東方繪畫還是西方繪畫,線都是繪畫中極為重要的語言。線作為繪畫的一部分,不僅可以塑造物象的形體和空間平衡畫面結構,營造畫面的氣氛,而且可以賦予繪畫時代精神。本文通過線條本身在繪畫當中獨特的審美價值,重點論述通過油畫繪畫中線的構成形式的不同運用將畫面空間進行有機的切割對畫面的空間布局起著很大的作用。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和加深線在繪畫中對畫面產生的一系列影響。
關鍵詞: 線 審美 形式美感 構成
一、繪畫創作中線的獨立審美價值
(一)線的具象美
從線的物理情態方面來看,線是物象的可見輪廓的表現。它給人以自然的親和力,是其他的造型藝術手段比不了的?!氨热缇秃唵蔚木€型來說,柏拉圖認為最美的線型是圓和直線。畫家何加斯認為他是波動的曲線”。何加斯在《美的分析》中如是說:“如果稱得上是美的線條,那么,也只有一種準確的蛇形線。我把她叫做富有吸引力的線條?!睆倪@些理論來看,西方人很早就認為線條是構成美的條件。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產生了許多用線水平高超的藝術大師。這一時期的用線都具有較強的理性特征,是再現嚴謹造型的勾勒手段。如: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丟勒、荷爾拜因,等等。在他們的人物畫作品中,畫家深刻無比地體驗著被畫的對象,精準的落筆卻是極其簡約的。線條的疊壓、轉換、虛實、極為精妙,血肉之軀被畫得鏗鏘有力,會呼吸的生命如在眼前,真是靈魂出了竅。由此可見,線條的具象美,首先在于它能具體描繪出生命力與靈魂同在的形象,而不是簡單地對對象的結構描摹的等同物。
(二)線的抽象美
美國的美術理論家庫克說:“自然界中沒有線條。你所解釋為線條的東西,是指在不同色或調子的會合地方,由你的想象力在它們之間補充了那個線條。因此當一個孩子拿起一支蠟筆畫一個火柴棒似的人物形象時,他就創造了一個抽象的藝術形體,因為那個線條是從人物形象中概括出來的,或者可以說是在眼睛看到的物體上增加了的東西。”這種說法的意思就是,線是依附于畫家的想象力抽象出來的?,F代派的諸多大師們都能牢牢抓住線條抽象的審美特性。如:克利,米羅,康定斯基,等等,他們已經完全從摹寫真實的物象中解放出來,在創作中運用線條極其自由,且極具表現力。線條的,方與圓,橫與豎,正與斜,曲與直,動與靜,等等,組合變化莫測。線的抽象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他們的線有的像音樂的韻律和節奏,有的又像夢一樣撲朔迷離。
(三)線的情感美
在藝術創作中,線的語言不單單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更是情感的符號與載體,流露出藝術家極富個性的個人修養與氣質、趣味與性情。八大山人用簡拔奇峭的線條建構藝術世界,表達了他對現實世界的不滿。梁楷在畫中寥寥數筆塑造出來的恃才傲物,不慕名利的人物性格正是他真實的寫照。因此,線的本質在于它的“情感意味”。不同的線條具有不同的情感內涵。比如:抑郁、傷感,往往用下垂的線條來表達,振奮和歡樂用向上的線更容易表達;艱澀的線暗示郁悶;流暢的線常表達喜悅;橫線表達平和;線的粗與細、濃與淡、強與柔等變化都能表達不同的情感色彩。
二、繪畫創作中線的空間構成藝術
(一)線條的構成賦予藝術家獨特的造型方式
線作為一種基本的視覺元素,與其他元素一樣,在一個畫面中對情感的純粹抽象式的反映不僅僅建立在自身的結構關系中,還要與畫面的其他各個元素產生關系,最終建構一個緊密的關系結構。只有這樣,畫面才是純粹的,才能更直觀地表達感情。
在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有著杰出成就的丟勒對線的造型藝術也有著獨特的風格。他把自己卓越的造型能力和對人體的解剖知識運用于繪畫中,以細密而勁力的線條表現形體的明暗和空間層次關系。他力求忠實對象,筆法細致準確,在輪廓上尋找形體的感覺和事物的美?!兑巴谩纷鳛樗拇碜髦?,以清楚的輪廓線把對象分為主要的、次要的、近的、遠的,他根據毛皮在兔子身體上的部位,把這些線條通過長短、疏密、方向處理得各不相同。所有的線條交織成疏密不同的團塊,構成一個藝術的整體,以細膩而又重復的線條表現陰影。
畫家們用線將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對現實的期望及內心的追求表現出來,他們的作品里包含自己的思想、情感。線是他們的繪畫語言也是他們的現實語言,代表了畫家的心聲,決定了畫家的藝術風格。
(二)線的構成賦予畫面不同的形態美感
畫面的靜態美來自于線有條理、有規律的組合。如果畫面中某個形態孤立或者位置擺放不對而導致畫面的平衡遭到破壞的時候,均衡與秩序感就必須通過畫面中線與線之間的呼應取得協調。
由于人文主義思想的文藝復興時期,其繪畫題材多以圣經、宗教為題材的藍本都很嚴肅,其繪畫形式沒有太大變化,因此在作品中的線條構成也頗為嚴謹認真。構圖形式以三角形為主,繪畫手法細膩不張揚,多以安寧、平靜的世態展現。當時的油畫作品以寫實傳真為首務。在佛羅倫薩畫家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那種近似對稱的構圖,維納斯作為畫面的主要人物站立在畫面的中央,左右兩邊的人物形成的傾斜結構線相互呼應,湖面與天空的交界線將畫面一分為二使畫面在寧靜中多了那份優雅。
總的來說,在文藝復興時期,畫面所追求的是構圖上的均衡,畫面重心基本在中央,線與線之間張力相互輝映、相互抵消,從而形成了給人以穩定、安靜的形式特征。
打破古典式的對稱美和線與線之間的呼應,尋求結構的變化和線形的波動,將主題視覺的中心偏離畫面的中央,加強物和物之間的曲折變化,增強線條的波動感,從畫面的重心和線條的結構線上強調畫面的“動”。
西方繪畫發展到文藝復興之后,藝術家的創造力常常局限在題材和靜態的構圖中,因此擴充繪畫題材,追求畫面的生動性被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這當中,威尼斯畫派的提香成了先驅與代表,他嘗試改變構圖的均衡,視圖從畫面中構成形式變動中重新找到畫面的平衡點增強畫面的感染力,他們的特點是不再采取對稱式的構圖,也不采取平行透視組織畫面,主體物和視覺中心也不在位于畫面的中央。畫面的主體物重心開始偏移不再位于畫面的中央,畫面中所表現的動態感也出現大的傾斜和曲折變化。在提香的《神圣與世俗之愛》中,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動蕩的線條使眾多人物動態在畫面中形成了多個不規則的分布中心結構,畫面中的人物基本偏右,畫面的右下一個斜線式坐著的裸女加重了畫面重心的偏移,從整個畫面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重心整體向右的傾斜,造成了畫面的不平衡性。從席里柯的《梅杜薩之筏》中,我們也可以領會到那種動態美、各種人物的動態線和線條的波動起伏,有著跳躍的動感。飛舞的國旗、硝煙式的畫面背景及波狀的輪廓和人們將激昂的面部表情與揮舞的武器的結構線條,無時無刻不在透露著動感。魯本斯所表現的整體構圖的平衡也建立在畫面各種因素的不平衡之上,如《劫奪留西帕斯的女兒》,在整體團狀中心結構中,人體重心的極端不穩定,各種線組合的張力形成力的沖突,為一個團狀的外形和視覺中心所統一。
(三)線的構成賦予畫面情感的解讀
在現代繪畫中,線的表達就不僅僅局限于物體的本身,更是對更高層次的情感的一些釋放和表達。面對同一幅作品,不同經歷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比如馬蒂斯的“書寫式”的線條,他大膽用粗黑線條勾畫輪廓,著色時采用大塊純色平涂,放松對空間感的追求。他往往先從自然中取得各種印象,然后注入主觀因素,并常用幻想性的內容充實畫面。他用書寫式的線條追求平衡、純粹與寧靜的藝術。
線的構成所形成的構圖形式同樣反饋給我們的是作者通過對巴爾蒂斯構圖的意境與情趣的分析。他的畫面采用一種簡潔的、整體化的構成方式,具有一種看似簡單、容易被視覺接受的表現效果。在他1983年創作的《睡著的裸女》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房間中斜倚在椅子中甜甜地進入夢鄉的少女的優美形態。作品中采取豎直的板式將畫面的高寬進行切割,地面占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多。從這種比例中我們看到了黃金比例的運用,使畫面獲得了一種簡潔而有力的視覺感受。作為孤獨大師,他的世界是靜止地在平面中延展開瞬間偶發的情景,并以此探究蘊藏于后的精神狀態。在1983年的作品《睡著的裸女》中,他將物體做了圖示化的處理,將桌子和床的正常透視的線條做了改變,通過木訥、粗重的線條將人物變成像木偶一樣的美麗形體,使畫面更加趨于平面圖示的效果。從這些作品中線條的構成,我們也看到了孤獨大師內心的真實感。
三、結語
通過對線在繪畫中表現力的深刻認識,畫家抓住繪畫的語言元素——線,巧妙地對表現物象的質量感、空間感加以情感化,將他合理地運用在作品里面。本文的分析與論述并非刻意夸大線元素在繪畫藝術當中的作用和表現力,更不是忽視內容的表達而一味追求形式。通過研究“線”在繪畫創作中的魅力,強調線的構成在繪畫創作中給畫面的布局帶來的形式美感和情感表達,通過一系列的舉例我們可以看出線在繪畫中賦予作品的生動性和活潑性,通過一系列細小的變化影響和左右作品所帶給觀眾的感受??傊?,線也可以主觀地存在,其有獨特的魅力,藝術家可以通過對線自身形式的表現,抒發自己的情感。
參考文獻:
[1]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2]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論點線面[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3]朱伯雄.世界美術名作鑒賞辭典[M].浙江文藝出版社,2001.
[4]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徐金姬.中西繪畫中關于用線的對比[J].2010.
[6]張輝.淺談繪畫中線條的美感[J].黑龍江雞西大學,2010(04).
本文為吉首大學校級科研課題“繪畫中“線”的審美與空間構成藝術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4JD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