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兵
[摘 要]本文對漢語言文學在不同時代的審美問題上進行了分析、總結,詳細闡述了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經典的漢語言文學呈現形式在藝術形式和思想內涵。接著又總結了審美教育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具體措施,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對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推廣,還可以提高人們隊漢語言文學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審美教育;措施
漢語是我國獨有的語言,經過世紀的時間長河,漢語也經歷了不斷的變化與發展。由遠古時代的象形文字到清朝成熟的文言文,再到現在的現代漢語,漢語經久不衰,源遠流長,可見漢語言的文學魅力和藝術形式,以及所體現的思想內涵都非比尋常。而以文學藝術的審美經驗作為理論出發點的文藝美學學科則為中國傳統美學進一步發揮當代作用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因為,我國傳統美學的確沒有西方美學那樣借以反映審美與藝術本質的概念范疇,而主要以對創作與文本的體悟作為理論的基點。這恰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審美經驗。從先秦時期的“興觀群怨說”,到漢魏時期的“言志說”、“意象說”,到唐宋時期的“意境說”、“妙悟說”、“心物說”,到清代的“情景說”、“性靈說”與“境界說”等等可謂一脈相承,都是對文藝審美經驗的獨特表現,反映出中國古代美學的特有精神,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與極其重要的價值。這些美學理論不僅給我國文藝家與美學家以滋養,而且也對包括海德格爾在內的諸多西方美學家以理論的滋養。
一、不同時代的漢語言文學審美觀念
中國一直以來就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說法,這個說法反應了那個時期的精華所在。經過那么長的歲月,不僅沒有消逝在時間的長河里,反而被傳承下來,被人們奉為經典,這是他們對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精神財富,漢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也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唐朝,空前盛世,一片繁榮,正是這欣欣向榮的生氣造就了唐詩,使我國古典詩歌達到了空前的繁盛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到了巔峰時代。李白的詩有著鏗鏘的節奏,和豪氣的情感,把唐詩的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宋詞是和著樂曲而唱的歌詞,是宋代文明的一大重要表現形式。既有辛棄疾的悲憤與雄心壯志,又有李清照的凄愴婉約,既有岳飛的精忠報國,又有柳永的柔美與纏綿,把漢語言文學又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明清小說與現代漢語言更加接近,語言漸漸地向白話文方向發展。小說以它較長的篇幅和故事情節著稱,不僅要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還要有嚴謹的故事結構,這需要作者有很高的文學修養,才能熟練的駕馭語言,并用語言來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人物情感與思想,描繪出各種故事場景。《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等四大明清小說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發展到了新的高峰,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有劃時代的意義。
二、對現代漢語言文學在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1.關于藝術形式上的審美教育
在漢語言文學中,藝術形式起到了裝飾作用。華麗的語句和詞語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所以對藝術形式的解讀可以把文章中描述的畫面還原出來,就好像身臨其境一般,幫讀者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漢語言文學的藝術形式可以從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描寫手法和修辭手法上體現。這四種藝術形式在不同的方面加強了文章的美感,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文章的含義。語言的使用和語境的描繪在文學作品中不僅可以增強語言的畫面感,還可以使讀者更能體會到作者那時那刻的心境。以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例,這句詩里的“直”和“圓”兩個字用的非常好,給人以畫面感,可以讓人想象出邊陲大漠的壯闊雄奇的景象。“直”字寫出了大漠的一望無邊和空曠開闊,在漫天的黃沙中,一注白煙升起,這畫面給人一種蒼涼之感;“圓”字寫出了落日的形態與特點,讓人們的焦點都放在這一輪落日上面,又增加了語言的畫面感與美感。這兩個字自然而然成了這首詩的神來之筆,造就了這首詩蒼涼唯美的意境。
2.關于思想內涵上的審美教育
文章中一切手法的使用都是為了能更好的表達出作者的思想與情感服務的。思想內涵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沒有思想內涵的文章就像沒有了顏色的花朵一樣,失去了欣賞的價值。作者創作出來的文章作品等,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僅給你孩子強壯的身體,還賦予了它一定的思想。沒有思想的文章,就算用再多、再優美、再華麗的語言和修辭也不能把文章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中去。魯迅的文章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他之所以能達到這么高的成就與評價,正是因為他的每一個作品都能很好的詮釋出他自己想表達出來的思想內涵。魯迅先生寫的小說《阿Q正傳》就像人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畸形的中國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實面貌,表達了魯迅先生對那個時期的國人的指責與對這個社會的控訴。魯迅先生想用他寫的小說喚醒國人,讓人們看到自己的麻木與冷漠,以此來拯救這個病態的社會和病態的國民。
在文學作品中要把思想內涵與藝術形式真正統一起來才能使文學作品達到一定的高度,上升到一定的境界之上,才能寫出真正的好的文學作品。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不同時代的漢語言文學審美觀念的分析,以及針對現代漢語言文學在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措施的具體介紹,讓我們更加了解了我們偉大的母語——漢語。對于漢語言文學,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并加以推廣,使我們漢語言文學審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變得越來越成熟,在未來能夠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發揚我國的漢語言文化做出貢獻,讓漢語言走出過門,有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參考文獻:
[1]朱錦昌.漢語言文學中的藝術與審美[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年(41)期 .
[2]朱元英.對漢語言文學的審美問題的研究和探討[J].青年文學家,2014年(24)期 .
[3]張法.《文藝與中國現代化》[J].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