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偉 周赤忠 潘德銳
武漢市普仁醫院神經外科 武漢 430081
老年腦室外引流術后腦室感染的原因調查及抗菌藥物研究
付偉周赤忠潘德銳
武漢市普仁醫院神經外科武漢430081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腦室外引流術后腦室感染的原因及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情況。方法選取我院2011-04—2014-04收治的老年腦室外引流術后患者22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預防組和對照組各112例,預防組分別于術前和術后給予抗生素,對照組術后給予抗生素,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感染發生情況及預防效果。結果224例老年腦室外引流術后發生腦室感染43例,預防組13例,對照組30例,發生率分別為11.6%和26.8%。臨床主要表現為頭痛、發熱及腦膜刺激征陽性,體溫在38~40 ℃之間波動。預防組感染患者血液白細胞數為(14.3±4.7)×109 L-1,對照組為(32.6±5.5)×109 L-1,CSF白細胞數分別為(0.13±0.05)G/L和(2.11±0.07)G/L,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腦脊液發現革蘭陰性菌28例(54.9%),革蘭陽性菌20例(39.2%),真菌2例(3.9%)。預防組預后良好9例,對照組13例,良好率分別為69.2%和43.3%,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采用多種預防和防護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腦外引流術后腦室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腦室外引流術;腦室感染;原因;抗菌藥物;預防
腦室感染是持續腦室引流術后神經外科常見并發癥,發生率6%~39%。研究[1]表明,腦室外引流術后并發腦室感染者是未行腦室引流的9.4倍。而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功能逐漸衰退,免疫功能降低,在進行引流術后少有不慎,易引起感染,且較難治愈。本文選取224例老年腦室外引流術后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比感染發生情況及預防效果,探討老年腦室外引流術后腦室感染的原因及及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選取2011-04—2014-04收治的老年腦室外引流術后患者224例為研究對象,男135例,女89例,年齡60~85(70.4±6.3)歲;腦外傷引流68例,腦部腫瘤術后引流60例,腦積水引流45例,腦膿腫引流30例,腦出血引流21例;行單側引流143例,雙側引流81例;引流時間最短7 d,最長30 d,平均引流16.7 d。隨機分為預防組和對照組,其中預防組給予術前、術后抗生素預防治療,對照組給予術后抗生素預防。2組病情、病程、年齡和性別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經家屬同意,且無術前感染癥狀、無其他影響觀測結果的疾病。
1.2方法224例老年患者均在局麻下經額角處行腦室外引流術,引流至一半時,關閉引流管,逆行注入尿激酶1萬U,2~3 h后打開引流管繼續引流,1次/d。根據顱內壓的高低及引流液的顏色和流量決定引流時間。所有患者引流結束后觀察腦室感染情況,并進行生化指標及病原學檢測分析發病原因,根據病情進行抗菌藥物預防應用。預防組術前半小時給予頭孢曲松鈉2.0 g靜滴;術后2組患者腦室內灌洗引流全身用藥,灌洗液以24萬U慶大霉素和5 mg地塞米松+500 mL生理鹽水灌洗引流,2~3次/d。根據具體病情及藥敏試驗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1.3顱內感染判定標準[2]出現以下情況診斷為感染:術后體溫>38.5 ℃;出現腦膜刺激征;血常規檢測白細胞數>10×109L-1;腦脊液細菌檢測為陽性。
2結果
2.12組感染情況比較224例老年腦室外引流術后發生腦室感染43例,臨床主要表現為頭痛、發熱及腦膜刺激征陽性,體溫38~40 ℃。見表1。
表1 2組感染發生情況分布及構成
2.2腦室感染患者實驗室檢查CSF檢查結果顯示感染患者蛋白均增高,多數患者出現糖和氯化物降低趨勢,2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腦脊液細菌學檢測發現,革蘭陰性菌28例(54.9%),革蘭陽性菌20例(39.2%),真菌2例(3.9%)。見表3。
表2 2組白細胞檢測情況±s)
表3 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構成比
2.32組預后比較GOS評分>3為預后良好,≤3為預后不良。2組預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預后比較 [n(%)]
3討論
腦室感染即腦室炎,是神經外科腦室引流術后常見并發癥,具有較高的病死率。研究[1]表明,腦室外引流術后導致腦室感染者是未行腦室引流的9.4倍。腦是人體最關鍵的部位,腦脊液中缺少補體,無吞噬細胞,因此一旦侵入細菌易引起感染,從而引起較嚴重的并發癥,危險性高,難治愈,且根據感染病菌、程度的不同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無特異性[3]。老年患者機體功能減退,多臟器組織衰弱,免疫功能降低,更易發生感染,且危險指數較高,在進行腦室外引流術時,腦室與外界接觸,增加感染機會,治療過程中逆行注入灌注液及尿激酶等,也很容易引起感染[4]。一般認為引流術后患者持續高溫、出現意識障礙[5]、呼吸困難[6]、抽搐等癥狀時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發生腦室感染的可能性較大[7]。同時結合實驗室檢測血液和腦脊液中白細胞數量,并取腦脊液進行細菌培養,進一步診斷。腦室灌流抗生素可直接提高內部藥物濃度,避免了血腦屏障,直接發揮殺菌作用,減弱細菌毒素對腦組織的損傷,同時可以防止蛛網膜粘連等,提高治療效果[8]。可以動態觀察腦脊液的外觀,隨時留取腦脊液標本做檢查,觀察治療效果[9]。
4參考文獻
[1]侯忠芳.腦室外引流術后32例護理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6):307-308.
[2]李穎.腦室外引流術后腦室感染原因及護理措施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2):79-80.
[3]Kourbeti IS,Jacobs AV,Koslow M.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 craniotomy meningitis[J]. Neurosurgery,2007,60(2):317-325.
[4]Roitberg BZ,Khan N,Alp MS,et al. Bedside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for acute hydrocephalus[J]. J Neurosurg,2001,15(4):324-327.
[5]Zingale A,Ippolito S,Pappalardo P,et al. Infections and re-infections in long-term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A variation upon a theme[J]. J Neurosurg Sci,2000,43(2):125-132.
[6]李麗紅,彭艷華,孫立麗,等.腦室外引流術后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2(17):36.
[7]王紅愛,鄧雙艷.腦室外引流術后預防顱內感染的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13):1 178-1 179.
[8]Bratzler DW,Dellinger P,Keith M,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 in surgery[J]. Am J Health-syst Pharm,2013,70(3):195-283.
[9]趙德強,康凱,侯曉光,等.腦室出血行腦室外引流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因素及防治措施[J].首都醫藥,2012,19(14):55-56.
(收稿 2015-06-22)
【中圖分類號】R6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1-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