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軍
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生了重大改變,數學課堂轉變為“學位主導”的新型課堂。新課改背景下,不再對學生做統一要求,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深入學習,學習遇到障礙的同學可以及時向同學或者老師尋求幫助,高效課堂強調提高學習的實效性和學習質量。
關鍵詞: 新課程 高中數學教師 角色轉變
高中數學課堂信息量大,對學生及老師的教學要求都非常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本編排更符合學生學習認知,因此高中數學老師要做好角色轉變,適應不斷變化的發展需要。
一、角色轉變是適應學習的表現
新課改背景下,從教學過程到考察過程都非常注重學生獨立自主意識的培養。教材的編排層層遞進,教師不再需要刻意去解釋,學生就可以通過自學逐步理解,同時考試過程也更注重新科技新題型的選取。在解題過程中只有學生自己從題目尋找突破口,再配以書本知識才可以靈活解答,而這一系列過程老師都不可能替代學生參與,所以教師的角色轉變是必然的,是適應學習學習需要的表現。
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講,我們常說“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來”,只有讓學生樹立這種遇到困難、解決困難的信心,學生才可以逐步長大。如果這次這塊石頭把他絆倒,老師幫他搬開,下次再碰到這塊石頭學生還是會被絆倒,因此教師應該教會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問題?!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講的就是技巧,知識永遠都學不完,只有學會了學習的技巧,才可以學到更多知識。
終身教育已經成為各國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從學生身上獲得知識與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增長自己的知識與教學技能,促進全面發展。
二、教師角色轉變的新思路
1.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
很多學生談到高中數學的第一反應就是皺起眉頭——太難了,這個刻板的第一印象其實是可以改變的。高中數學課堂知識點其實并不是特別多,不外乎集合、函數、立體幾何、平面解析幾何、統計與概率、三角函數、數列和不等式幾個大的方面,其中集合和不等式等考察范圍還比較窄,重點和難點都集中在了函數和圓錐曲線。這兩者其實在平常學習中貫穿始終,并不需要刻意練習,所以老師一定要給大家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勇氣,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學習方法。
把學習難點逐步分解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讓學生加強對課本知識的熟練掌握,課本的例題都是名師精選之后才編排進去的,里面的解題切入點、思維邏輯性都非常值得學習。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學例題,把例題都弄明白之后再做題就會得心應手。通過學生反復地學例題和解例題,掌握數學的邏輯性思維,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學例題對于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更是幫助巨大,課本上的例題一般因為什么所以什么都闡述得特別明了,方便學生理解。
2.建立學生對數學課堂的好感。
學習如同逆水行舟,雖然前進的過程很艱難,但是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很容易達到豁然開朗的新境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不斷增強他們的成功感。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掌握,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要及時發現和給予鼓勵。
興趣的最好的老師,只要建立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可以說學習過程就不再艱難,可以給學生多講一些數學家發現數學定律的小故事,鼓勵學生勤于思考。1937年,陳景潤聽了沈元老師一節數學課:“有個法國人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個大于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數之和。大數學歐拉說過:雖然我不能證明它,但是我確信這個結論是正確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是這樣一個數學故事,引發了陳景潤的興趣,激勵了他勤奮學習,從而誕生了一位偉大的數學家。數學規律存在于生活之中,只要善于發現,人人都可成功。
3.考評方法的多樣性。
對于學生學習過程的考評可以多樣化開展,不要局限于大型考試,一節課開堂就可以給學生列出一個數學題目,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解答,解答完之后把學生的答案收上來,教師認真審閱他們的解題過程,對于優秀的思路給予肯定,對于學生出現的小紕漏教師認真評閱。耐心細致的審判既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負責,又能夠讓學生對數學老師建立良好的印象,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也是對學生學習的良好教育過程。
讓學生對自己的錯題進行收集,收集完成后老師根據學生的錯題編寫一份試卷考查學生學習成果,這也是一種不錯的考評方式。首先學生一般學習水平相當,出錯的題目也相對集中,這種專項練習有利于學生強化自己的學習效果;其次,前面講到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錯題其實就是學生跌倒之處,多做錯題不僅能提高成績,而且對于完善學生解題思路,找到薄弱點很有幫助,找到薄弱點之后,再回頭看課本,更有針對性。
三、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帶動學生更好地學習
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不僅是良師更是學生的益友,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解惑,更需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帶動學生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在學生眼里,教師是他們仿效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師性,決定了教師首先要在儀表、生活作風及行為習慣等方面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學生的表率,讓學生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其次,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身為人師應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學習領域,不僅要“精深”自己所學專業,相鄰學科也要“廣博”,努力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而教師對知識的不斷追求,其本身對學生就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它好像一種“催化劑”,不斷激發學生刻苦學習科學知識,爭做社會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袁瑋瓊.基于新課標環境下的高中數學教師角色分析[J].新課程學習(上),2014(09).
[2]余家意.談高中數學教師的角色扮演[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07).
[3]鄭春曉.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如何授課[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8).